1、由于帛书老子的内容与传世的《道德经》貌似形同,学者根据《德》《道》两篇文章的成书年代先后,分别命名为《老子甲本》、《老子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
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4、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
5、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 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老子全文)。
7、 (翻译)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风俗淳朴;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却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懒。灾祸是福气产生的根源,福气是灾祸藏伏的处所。这样祸福相互交替,有谁知道何时是极限呢?
8、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1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
1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之所过。
12、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
1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
17、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8、 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有道之士,始终保持一种“不欲盈”的状态,所以能去旧存新,“动之徐生”,不断去接纳和创造更多新的事物。
23、《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24、《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zūn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zhǎng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26、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27、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28、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29、 所以万物没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
3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1、 所以,圣人深知自己,却不自我炫耀;他珍爱自己,却不自我尊贵。
32、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33、《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
35、(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6、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37、0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
38、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39、 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