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绅之所以能被人记住,是因为他的两首诗《悯农二首》。《悯农二首》中的其二最为有名,大家都能出口成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3、 李绅因为官居一品,家里十分富有、豪华,而且家里还养着一帮歌妓,专门为他表演歌舞。
4、相比上面这几个成语,“司空见惯”就来得比较有传奇色彩了。
5、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玄都观里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他们去国十年期间上位的新权贵。(司空见惯的意思的司空是什么意思)。
6、这个成语来自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指当时的诗人李绅,职位为司空,相当于明清两代的尚书。
7、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李绅,曾任司空一职)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䰀鬌(woduo)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8、例句:这种种行为,在我们初来的东方人看来,多少存着好奇心和注意的态度,但在他们已司空见惯。扩展资料近义词
9、 这个李司空就是写过《悯农》的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另外“山明水净”这个词语,出自他的《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11、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12、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3、 “司空见惯”这成语的前两个字“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后两个字“见惯”的意思是因常见而习惯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与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意思相近。
14、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的历史典故作为成语,司空见惯的出生年代并不是久远,最早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5、见怪不怪( jiàn guài bù guài )
16、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7、例如“巴山楚水”这个词语,出自他的《竹枝词二首》,“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18、诗的意思是说:这样美好的歌妓,还唱着优雅动听的歌,司空大人见惯了,听多了,自然全觉得很平常,而我这个谪居外地二十多年的小小刺史,早已为之想念肠断了呀!
19、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吴用见说;大笑道:‘不足为奇!’”
20、注意: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21、(出处)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2、(释义):你老先生见惯了等闲视之,我却为她想断肝肠。
23、“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24、唐代中期,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叫刘禹锡,另一位叫李绅。
25、司空,古代官职名,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6、翻译:刘禹锡在酒席上作诗,写道:“李司空对于让歌妓作陪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了,不觉得奇怪,我却觉得是断肠刻骨之痛。”
27、唐代孟綮《本事诗·情感》记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8、 在苏州,刘禹锡认识了李绅。李绅当时官任大司空。大司空这个官职呢,在唐朝相当厉害,是正一品,相当于现在发改委的一个高管,主要是管建设的,后来到了清朝,又相当于检察院的工作,专门是检查纪律工作的。
29、但身为苏州刺史的刘禹锡,正被水患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一边向上请旨开仓赈饥,免赋减役,一边走入市井,探问农耕,安抚百姓。像刘禹锡这样陷在人生低谷并且忙碌不堪的人,哪曾见过如此歌舞升平的大场面呢!
30、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
31、诗歌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32、这个成语来自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指当时的诗人李绅,职位为司空,相当于明清两代的尚书。
33、当时,另一位著名的诗人李绅也在京城,因为他做过司空一职,被称为李司空,他十分羡慕刘禹锡的文采,特地备下美酒佳肴,请刘禹锡到家里做客。
34、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35、这首诗写得比较通俗,但要完全理解它,还先得了解“杜韦娘”、“司空”、“苏州刺史”这三个词语。
36、(解释):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37、刘禹锡吟完一首《赠李司空》,李绅表现得非常大方,直接将歌姬送给刘诗人了!李绅滥施霪威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38、 刘禹锡官职卑微,没怎么见过世面,只是对老百姓的疾苦比较了解,所以他在李绅的家里见到这样奢华的场景,惊叹不已。而李绅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家里天天都是这样!”
39、(词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
40、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41、引证解释: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吴用见说;大笑道:‘不足为奇!’”
42、(汉语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43、诗人刘禹锡被贬在苏州刺史任内,他与曾任司空的李绅交好。李绅邀他去饮酒,还请了歌妓即席作陪。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四句:“高髻云鬟官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李司空对歌妓作陪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了,不觉得奇怪,我刘禹锡对此却有断肠刻骨之痛。
44、(解释):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45、诗中的司空,指的是古代一种官职。司空,这个官职在西周时期就存在了,那时候司空是朝廷中的“三公六卿”的成员,官职还是比较大的。到了唐代司空的官职位居正一品,算是三公之列了,官职也相当高。唐代时的尚书,也俗称司空。刘诗的意思,就是指惯于享受、天天灯红酒绿的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46、在苏州任职期间,当地一个曾担任司空官职的叫李绅的人,因仰慕刘禹锡的才名,邀请他饮酒。席间请了几个歌妓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一词便由此而来。
47、司空见得多了,就成普通闲事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司空见惯”了。
48、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典故,那么这个成语中的“司空”是谁,对什么事“见惯”了呢?
49、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50、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时度,招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