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2、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闹海记》上253页)
3、吃饭没带筷子————下手吧筷子的一生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4、歇后语在韵律上前后两部分通常会有所停顿,停顿的作用相当于“是”、“等于”。但在语用时前一部分往往可以独立运用,后一部分隐去不说(故称为“歇后”,“歇”即“略”也),熟悉歇后语的听者(即具备文化背景者)即可意会,当然亦可以前后两部分一起使用。
5、“你聋子拉二胡——胡扯!”三石虎瞪眼道(动词性谓语,《漳河春》20页)
6、卖花生的不用秤——论堆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7、割了麦子耩豆子——顶茬络腮胡子天天刮——你不叫我露脸 ,我不叫你出头
8、(1)形象化:在歇后语中,后一部分是本义所在,是语义表达的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引”的烘托与寓意,那么“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和乏味。例如我们形容某人对文字表述甚为严谨、苛刻,可以用“咬文嚼字”之类的字眼,不过感觉比较文绉绉,假如使用歇后语的表达,则形象性立马显现:“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这其实便是比喻的功效。
9、张大妈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她的病也好了一半儿,真是“ ”。
10、⑤错综关系。即在上下两部分中,充当的成分不对当,如:
11、“滚水渌脚”是省略了解释部分(急急脚)的歇后语(作者用普通话同义词“急匆匆”来解释)。不过,歇后语在风格上偏向俚俗,所以重大新闻或国际新闻,以及社评等,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歇后语。
12、广州歇后语“屎坑关刀”(茅厕里的大刀),下句便是闻(文)不能闻,舞(武)不能舞。(羊城晚报2009年8月25日A13版)
13、(2)谐音。这部分有的是完全同音,有的只是音近。例如:
14、②宾语。歇后语做主语很少见,但做宾语却比较常见,例如:
15、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劲使不 上磨道里的驴——听吆喝
16、 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
17、②前一部分描述的虽非奇特意象,而是现实的事物,但因为后一部分的注解别有情趣,也可能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如“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18、一根筷子吃莲菜(用作蔬莱的藕)————专挑眼;尽挑眼
19、蝎子翘尾巴——独一根扁嘴吃筷子——回不过脖来
20、 刚才还是晴天,转眼间就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真是……
21、长虫吞筷子————回不过头来;难回头;回头难
22、我们刚爬上山顶就遇到了大雨,一个个浇得像( ),狼狈极了。
23、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24、一位赵姓工程人员就解释:“……我们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塔吊动辄60米长,几十上百米高,顾得了这头就难顾那头。”(羊城晚报2009年4月28日A1版)
25、从歇后语构成的类别来看,大致有“喻义”和“谐音”两大类,而以喻义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