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答古诗文解析题,答题一定要简单明了,特别是那些意思翻译题,意境题,回答时找主题词,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不要啰嗦的写一篇,但却没回答到点子上,真有点浪费笔墨和时间。
2、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六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吧!
3、分诗、词赏析。不同时代的诗词,不同风格的诗词,赏析方法、赏析认知不同,要海学研究不同时代、不同作者,诗或词的风格、特点、用语、用字方式方法,区分有别,别致精析。(诗词鉴赏方法)。
4、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水乡恬静、祥和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
5、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6、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主题: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好奇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前两句分别写晴天的水和雨天的山,描写西湖美丽的风姿。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赞颂西湖的美。
8、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9、(赏析)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0、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11、太全了!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汇总,背会拿满分!
12、(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13、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4、(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15、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16、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17、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18、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
19、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20、(概念)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21、(赏析)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2、 云尖铁瓮②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23、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某句诗句抒发/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24、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5、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26、 一二句点题,写楼的处所、楼的高耸。一句写地势高,二句写楼本身高,写“近青天”当然是衬托“飞楼”连天了。颈联转入现实。眼前,画角声催红日落(远观),天色将暮生白烟(近观)。平视、俯视,远观、近看,不同角度相结合,红白色彩的渲染,日落烟生的动态,都可以作为鉴赏角度来答题。
27、古诗文鉴赏,首先得认真读题,认认真真的读给出的诗词材料,反复读,看诗句的意境,品诗句的意蕴,看诗句的关键词,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两遍,摸索出诗句的创作意境。
28、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29、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0、(概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
31、今天梅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32、(概念)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33、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4、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35、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36、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的心情。
37、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8、(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39、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它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和场景)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和谐交融和辨证的统一。
40、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诗人们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而,使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从而形成情与景的和谐统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
41、(2)主题分析法一就诗词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42、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示现实社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
43、(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44、(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45、(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6、——边塞征战诗的鉴赏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47、“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48、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49、有借历史来表达自己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咏史抒怀诗);
50、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51、(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52、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用一个“随”字展现了山势的变化过程,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一个“入”字,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突出了画面的流动感。
53、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54、分点答题,点后例证。采用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诗歌鉴赏方法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55、(赏析)白诗第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56、(概念)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57、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58、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泛泛而谈。
59、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60、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6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62、(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63、(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64、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
65、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66、主题:描写了深秋时节肃杀、空寂、凄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愁苦悲凉、忧国忧民、感慨时运艰难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描写深秋之景,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情。后四句抒情,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多病无亲、穷困潦倒、时世艰难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孤独悲凉、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7、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