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悟、戒、禅、定、贪、痴、慧、嗔、受、行、识、苦、想、集、灭、道等。
2、《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无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佛教经典词语)。
3、幸福,从没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经营,只靠真心。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微笑着生活;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不慌乱,不迷茫,无悔人生;幸福,其实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
4、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佛家禅语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6、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人生感悟: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7、《五灯会元·黄龙心禅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0、大吹大擂、大吹法螺、不二法门、弓折箭尽、寸铁杀人、不可言宣、不可思议、不即不离、(佛教经典词语)。
11、呵佛骂祖: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12、心无挂碍(解释):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出自):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译文):心无牵挂障碍:没有挂障碍,所以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13、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碳负排放”国家,为全球提供了幸福生活榜样!
14、“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15、佛家经典禅语出处: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
16、心安即是归处:在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是会被坏人欺负。有善心的总会被恶意伤害。你对人真诚,总会有人来骗你。但即使是如此,我们也不要因此而改变自己。因为这不是一个谁受伤谁就输的游戏。人生到最后,比的不是赢,而是心安。坏人赢了,可良心却输了。做人吧,心安就是赢了一辈子。
17、《五灯会元·无衣怀禅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
18、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人世间的纷繁和复杂,恰恰需要我们内心的一种平淡与柔和,更不能把命运活成一场悲情,既然是那些平常的日子,那首先要活成一场平安,淡然,自然。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星云大师
20、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21、睁眼只看见他人的是非,就容易失去自我反省的空间。
22、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你争执时,你就让他赢,因为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能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呢?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2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5、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想不通?有什么看不惯?如果你觉得不愉快了,就看看窗外,有无限的风光,看看广阔无垠的天空,也学青天不关门。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新念何必理旧梦,一朝一夕皆来生。转个念就是希望,回个头就是来生。
26、俗话说得好,心气越高,活得越糟。心高气傲的爱脸面,都活成了烦恼丛生的没里儿也没面儿。
27、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8、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认为,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的“我执”和“法执”。“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种种虚妄分别的“法见”。
29、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3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1、三教九流、三头六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千差万别、口碑载道、大千世界、大发慈悲、
32、指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作“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