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本书样子的缘由,说起来是很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鲁迅全集》)
2、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3、出自: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你给他们点吃的吧。”
4、语出先秦佚名《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白话意思是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
5、普瑞斯莱自己的那套暖昧不明的计划,冠冕堂皇的改造世界的方案,却变得一文不值了。
6、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为不少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7、(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8、冕冠始于周朝,是搭配汉服礼服的帽子,通常是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祭祀时穿的盛装。刚开始帝王、王公、卿大夫都能穿戴冠冕,到后来慢慢发展,变成只能皇帝穿戴了,就跟“朕”这个称呼一样。冠冕从周朝一直传到了明朝,直到清朝剃发易服,才废除了冠冕服饰。冠冕结构十分的复杂,也十分的讲究。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冠冕最独特的还是帽檐前后两排的珠子,看着像是珠帘一般,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两串珠子有啥用,戴着遮挡视线不说,摆动的珠子还容易砸到额头和眼睛,这戴冠冕的可都是帝王贵胄、王公大臣,为什么还这样设计呢?
9、你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在利用这社会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放眼望去,大家不都是这样吗?但大家就盯住了你,你说这有多委屈。
10、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11、这些动武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过分看重后果而对过程置若罔闻。打老婆的丈夫只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求得夫妻间的忠诚,而不顾打人的行为妥当与否;虐待孩子的母亲只为了达到驯服小孩的终极目的,而不管那幼小的身躯和心灵如何备受煎熬;体罚学生的老师只看重惩罚的效果,一心希望学生吸取教训,而不理师德的位置如何摆放;滥用国家武器的刑警只顾着犯人尽早承认犯罪事实,而对基本的人权不管不问,所有的这些行为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最根本的心理现象:似乎暴力动武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但殊不知,藐视程序的正当性正是法律最大的敌人。西方有一句很著名的法谚: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但这并不是说效率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分量,因为同样是来自西方的“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也一直警醒着世人。在权衡二者的过程中,我认为程序是始终不可舍弃的。程序正义永远先于实体正义,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人们的信服,才能建立起法律的公信力。
1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写的是1884年中法之战到1904年前后20年间,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
13、(侧重表示“表里不一”,如: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14、明眼人都知道,那些光环究竟是怎么回事。可以这么说,你那张密密麻麻的简历上面,所有涉及到的机构和个人,谁敢站出来说自己干净?稍稍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里面的一层又一层猫腻,根本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和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