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2、•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
6、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10、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ɡ 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11、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语录论语十二则)。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5、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6、解读:教育的时机很重要,弟子真心向学,到了急得抓耳挠腮的地步,稍一点拨,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要注意改正。”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孔子说:“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20、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3、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4、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26、zǐyuējiànxiánsīqíyānjiànbùxiánérnèizìxǐnɡyě
2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8、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2、《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3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5、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6、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
37、《西游记》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表达了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
3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9、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译:孔子说:"假使财富是可以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译: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
40、•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42、《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4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4、•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5、 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