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2、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毛姆
3、为人服务,其实就是缴付居住在地球上的租金。
4、爱因斯坦,一个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在12岁时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笨蛋”学生,竟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名人;他是专利局的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又一个犹太人;他把全身心献给了宇宙和人类,两个妻子先后离他而去……他一生充满坎坷和奇迹,却为全世界带来欢乐和进步.
5、以数字喻之,则勤奋是其它的修身之道是后面的0。有1为根基,则每增加一个零,为人的正面效应就呈几何级增长;没有前面的后面增加再多的0,终究还是零。
6、车胤捉来萤火虫当读书用的灯,孙康就着雪地的反光读书学习,俩人都是刻苦读书的典范.
7、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关于勤奋的名言故事)。
8、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9、因为这一耳光,爱迪生的一只耳朵丧失了听力。然而列车长可以打聋爱迪生的耳朵,却永远不可能让爱迪生真正趴下。爱迪生的一生中碰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10、众所周知,爱迪生是近代人物。无独有偶,中国近代堪称民族灵魂的作家鲁迅先生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11、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12、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13、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望天门山 所见
14、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条件。——贝弗里奇
15、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一个人工作,即使你有非凡的能力,你也不能在科学上做出巨大的发现,而你的同事将始终是你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正如你自己——集体中的一员——也是别人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一样。————泽林斯基
16、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17、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18、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美国
19、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0、三余读书。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21、我们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为时尚所迷惑。——歌德
2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23、为什么呢?酷爱读书如司马光,每晚夜读是必须的,但人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日夜苦读,必然会疲倦犯困,如何克服呢?司马光不像苏秦或孙敬那样刻意虐待自己的身体,强迫自己不睡觉。他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实在困了倒头就睡;但是他的枕头是圆木做的,特别硬,不舒服不说,还很容易滚动。
24、除了少见的天才,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其实差不了太多。人的成就之所以不同,多半是心态的缘故。————董思阳
25、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林肯
26、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27、富士康成长经验——富士康是在“压力”中被迫创新,在“成长中”勉强传承,在“运气”中连番跃升;在变动中勇于创新,在开创中积极传承,并在成就中持续跃升(跃升(郭台铭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下,没有人能保证成功。)就跟打麻将一样,还没下桌,谁输谁赢还未定)。————郭台铭
28、让人心痛的经典语录,句句入骨,让人一看就想哭!
29、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30、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31、我们比较容易承认行为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而对于思想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则不然。
32、第一年花园开始动工,里面阳光明媚,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33、 明珠那会永远埋于土中,蛟龙那会时常游于浅水。如果我们积累了无量福因和智慧,一定会脱俗显出。——方海权
34、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 ——李奥贝纳
3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那些冥顽不化屡教不改的人就应该付出代价。
36、 拼一切代价,去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3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38、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39、痛苦的工作总比不上快乐地工作更有成效,更能获得更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安东尼罗宾
40、情感语录经典哲理说说:做自己,无须解释(句句入心)
41、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作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谢觉哉
42、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佚名
43、读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处的好时光。犹如思想在草地雪原上旅行,所见所感皆可写入佳作,经历苦中作乐,自始至终定然成就美好的向往。
44、,“黄老师现在在乐坛上的成就,我非常尊敬这还是没有听父母的话。如果听了父母的话,现在该是什么样的成就啊————孟非成就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民谚
45、常读常澵,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格局与境界,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与智慧,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46、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47、但司马光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的“勤苦”是贯穿于一生的。从少年读书时代起,司马光就让家人给他锯了一根粗短的圆木,作为睡觉时的枕头使用。
48、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就利用它来看书。
49、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50、王沂公生平志不在温饱,范文正少时志便任天下,吾人不可无此期许。
51、这就不难理解了,朱熹为何不顾重复列举人物的行文瑕疵,也要把司马光的勤苦事例加入到朱子格言当中来,一是司马光的勤奋已经超越了读书人的局限,适用于普天之下的工作阶层;二是司马光的勤苦,超越了功利性的层级,上升到人格境界的高度。
52、读书,让人增知长干,增加人力资本。在学习与工作中,使之更加能够胜任,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学习中的难题、工作中的困惑,人生中的不如意,你都可以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53、但是,不得不说,苏秦的合纵谋略思想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其成就可谓闪耀千秋。
54、那么,苏秦作为一个文弱书生,一不能武,二没有显赫家世(他家是世代务农的),光凭借一张嘴就能游说六国,从而左右天下格局,到底靠的是什么?很显然,杰出的谋略思想,就是他的所有资本。而他的谋略,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他多年的勤奋苦读。这就不能不说到他的“引锥刺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