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到了这第三四句,陆游依旧还是在回想,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情境,还记得当年我在瓜州渡痛击金兵,在那夜雪里真是酣畅淋漓,秋风中我骑着战马纵横驰骋,而且这个时候又收到了大散关捷报,真是让人欣喜万分。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
4、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5、岳飞是民族英雄,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在抗日战争时,有无数个岳飞,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陆游的爱国诗四句)。
6、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7、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8、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9、在以后的时间里,陆游尽管没有忘记国家的命运,朝廷却不再关心他。可是他没有放弃过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的爱。在他68岁那年,他写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爱国激情再次喷发。
10、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当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其经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是陆游68岁时留下的一首爱国诗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这两句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12、其诗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意境宏阔、气象浑成、文辞清丽、格调高昂,将“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的爱国主题阐释得深透妥帖,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酣畅。
13、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14、诗人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15、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16、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17、《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这首诗也是陆游晚年最重要的一首作品,此时的诗人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自己的身体,那都发生了变法,所以他内心也有了更多的怨恨,所以写得也是酣畅淋漓,在诗作中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只是岁月已逝,只能使英雄泪目。
19、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1、先来欣赏上第一首,前两句“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雨瓢泼的,巨大的波涛汹涌之声,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令人如同身临其境。仅从这两句,就已兼具李杜笔法。
22、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23、《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4、这两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25、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6、遗憾的是,他没看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不过他的一生不是真正的悲剧。他对子孙的告诫没白费,后代中英雄层出不穷。他的爱国信念并不寂寞。因为此后的中国人代代以陆游为爱国典范。
27、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28、他此时剖白心迹,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