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代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克服左倾构成文学的主潮)与自由主义(对主流派起补充作用)两大文艺思想对立,论争集中在外部关系上,文艺与阶级政治革命,生活时代人民的关系,问题讨论浮光掠影。
2、(3)具有主观性与抒情性的艺术个性。郭沫若强调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表现了他历史剧的艺术个性。郭沫若总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熔铸到历史人物身上,他所努力的,是“于我所解释得的古人心理中,”“寻出”与自己内心的契合点,达到“内部的一致”,剧作家在历史剧中表现古人,同时也是表现自己。如”雷电颂“完全是郭沫若式的自我倾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就是自己。
3、吴伯萧:与李广田风格相近,散文集《羽书》里名篇多乡土味生活内容充实文字沉着笔力壮阔,散文讲求炼句,句式的长短偶奇错落有致形成特有的节奏韵调,热衷文体的完备创造反映北方青年散文作者群的创作意识。
4、爱是一个人的事情,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选择爱你,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放开手,让你去寻找你那两个人的事情。我会永远默默的守在你的身边。
5、姚克《清宫怨》心理剖析胜于主题现实政治意义。
6、主要创作潮流与趋向是:(1)理性精神的显现。从《新青年》鼓动“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使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理性批判色彩。“重新估定价值”的理性批判精神与由于“人的发现”“文学的发现”引起的理性探索精神,是贯穿于第一个十年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的。(2)感伤情调的流行。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的。文学上的感伤情调,跟新一代知识者自身的脆弱性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也有关。但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却主要反映着中国知识者艰难地追求新生的精神历程。(3)个性化的追求。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自然为创作的多方面个性化自由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的文学像“五四”时期文学这样,出现那么多“个人”的东西。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新文学对时代现实的关怀,其所担负的思想启蒙的任务,以及19世纪欧洲特别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使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一般作家更加向往浪漫主义,各种文体的创作中都充溢着强烈的主观情绪与抒情色彩。一般青年作者在倾向浪漫主义的同时,还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泛流布于欧洲的新浪漫主义――也就是现代主义,作为最新的先进方法来介绍、尝试和仿效。(特别含蓄又有深意的情话短句)。
7、胡风文学理论体系:主观战斗精神(1948年提出感受与观念世界,创作主体在客观对象中投入同感或反感,客观对象以真实性促成修改或认识这样相生相克的过程,动力是体验现实的感受力与热情和而称之为主观战斗精神)为基础构筑,三个支柱:到处有生活说,在题材问题上不加限制充分选择的自由精神奴役创伤说,正视人民的奴役创伤发挥主观精神改造自己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世界进步文艺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反封建的现实及浪漫主义文艺弱小民族主义新兴文艺)批评认为以体现主流本质光明的生活面为主要写作对象用人民主体的健康精神批评奴役的创伤,无条件的在工农兵群众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8、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体系的思想基础是泛神论,我即神,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如地球我的母亲,诗中形象寄寓他宽广胸怀及对自然地炽烈追求。壮阔,奇异,飞动性形成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有一部分崇尚清淡作品。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形式是自由的,但格律某种程度是统一的。(特别含蓄又有深意的情话短句)。
9、50后,赵树理实验评书体《登记灵泉洞》《烈火金刚借鉴评书铁道敌后林海吕梁》语言通俗故事性强,与传奇小说相近特征,革命英雄传奇,取代侦探小伙的惊险小说类型。
10、锋利劲捷、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11、在艺术表现上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叙述描写带有主人公感情色彩,渗透于主人公意识活动之中抓住人物性格主要特征传神的白描手法。着重从人物精神状态展现人物性格,单纯而严正的布局追求。孔乙己中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置身于复杂的叙述网格之中,非单一又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显示鲁迅及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舒展的叙述风格的非凡艺术创造力。阿Q正传里作家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充分体现鲁迅主观抒情性的特征。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显示自身的矛盾与诱惑,这是灵魂深度的开掘构成鲁迅小说诗性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鲁迅也在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从分析中可以发现鲁迅实验的广泛性:他实际借鉴了西方小说形式,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造,并试图将它们融为一体,出现了诗化小说,散文体小说,戏剧体小说鲁迅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他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呐喊与彷徨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12、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13、周作人提倡叙事抒情散文,散文理论中心是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叙事说理抒情小品文。《谈虎集》浮躁凌厉《谈龙集》冲淡平和是他创作个性。散文多作闲谈体追求自然而隽永,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现代散文名篇言志小品的风格。选材琐碎却有人生滋味的特别情趣,他的小品长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产生涩味简单味。闲适的审美内容淡且深的寂寞之苦忧患中的洒脱,他三四十年代有笔记体散文古雅遒劲。他于抗战小品外分出闲适青涩,趣味知识性的一脉散文,俞平伯,废名都是此派主要散文作家。俞平伯——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有朦胧空灵的意境,玄妙感伤远离现实。钟敬文——荔枝,茶善于咏物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14、第强烈的主观抒情。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于事件的叙述中做坦率的自我解剖,甚至是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去直接拨动读者的心弦。
15、另一方面,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世态,十分真实而具有世俗的品位,加上其表现形式又适应并能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所以能为现代文学赢得知识分子以外的更多读者。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的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16、《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这是新的英雄传奇:描绘农民英雄及主义,浪漫主义情怀气氛传奇性的情节大开大合张弛有致穿插儿女情长口语叙述与描写生动活泼通俗传神的特长赋予了革命的新思想内容与色彩——革命英雄传奇的小说模式对《林雪敌武铁游》直接影响,形成一个强劲的文学潮流传统
17、短篇题材中峻青,王愿坚写作动机,记忆的搜寻方式性质共同点:强调创造幸福的过程艰苦和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上刻画经历血与火考验的英雄。峻青:1954后,一组40年代胶东半岛及内战战争的短篇《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d员登记表》战争年代生活环江的险恶残酷着力渲染,作品浪漫主义的素质(夸张渲染的语言风格,正面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王愿坚:清晰简练,接近于故事形态的短篇《d费七根火柴三人行》30年代初苏区斗争和红军长征。
18、点评:最后一句头三失替,算是一首打油诗吧,要想写好格律诗,还得再修辞用句上下功夫。
19、其特征是:(1)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以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为题材。发现平民世界,表现对平凡人生的审美。由“常”观“变”,提出了他们的乡村叙述总体。这些小说家热衷于发现自己的平民世界。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而京城的描写,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2)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他们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和坚忍,特别能写出女性包括少女的纯良。在新旧变革的漩涡里,由追寻逝去的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文化的保守主义使其避开当年激烈政治斗争和直接的文学功利目的,以间离现实斗争为代价,取得某种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它是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3)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关于小说的抒情性,包括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等,小说注意自然生命之流注,注意气氛之营造。在政治讽刺之外,开辟出了一条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的路子。(4)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京派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在作品里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持久地将“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这样严肃的“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下来,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5)小说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6)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的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归于自然调和的形式。
20、我想给你唱歌,但我五音不全,想给你写诗,但不知从何写起,你这么突然闯进我心,我很慌张,你别介意!
21、50——70年代文学活动被高度组织化,外部力量的介入转化为作家的自我调节和控制。50年代到文
22、拎着最爱吃的葡萄,和女儿说:“我想先尝一个?”“可别吃了,还没有清洗呢?”女儿淡淡的回答道。又走了一段路,我顺手的摸出来一颗,简单的用餐巾纸擦擦,快速的放到了口中。酸酸甜甜,清清爽爽,冰冰凉凉……还没等到咽下这粒葡萄,就抑制不住泪珠滚落下来。
23、巴金使命感强的作家文学创作是个人情思也是崇高事业的寄托。批判旧事物表达真实作品与时代呼应。。前期热烈酣畅后期深沉也充溢着激情,以情动人的一贯风格。问题单纯朴素流畅有声有色的表现鲜明的感情,整体的审美氛围,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抑扬力度的语调。中长篇小说创作自成一家。
2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5、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深化指的是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对伤痕的表达和历史责任的探究,纳入权利机构已经做出清理有关当代史叙述的轨道,反思文学揭示文革对现代化的阻滞和压抑,改革文学则面对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乡村的现代化目标。
26、徐訏:《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风萧萧》大众性主要是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包括爱情故事把高品位文学传向大众。他纯文人倾向的书斋的雅静,无名氏:浪漫爱情小说作家,施济美《凤仪园鬼月》潘柳黛长篇《退职夫人自传》,都是40年代后期上海女性作家兼通俗和先锋,40年代讽喻类小说——体验类小说——通俗先锋小说,中国小说与世界文学同步的联系很明显
27、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1923年前后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有历史的转变踪迹,在1928年主要由政治形势突变引起崛起,由革命作家和归国青年共同倡导,接受左倾路线(苏日左倾机械论,苏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文艺组织生活论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学能推动政治的持续革命,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全盘否定五四文学传统。鲁迅,矛盾VS左右两种倾向斗争,反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工具论,组织生活论,认为文艺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揭示与认识生活的现实主义观点,坚持现实主义精神。
28、作者对于新派市民虚荣、浅薄、堕落的描写。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导致道德失范、价值混乱,老舍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
29、点评:很优美的一首打油诗,让人耳目一新,赞!
30、萧军:与萧红合成二萧,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具有刚猛的反抗精神,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描写一只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尖锐雄浑遒劲画面少修饰短篇连缀式的结构接近生活原型,英雄主义的音调。短篇《羊,江上》塑造东北下层人民质朴坚韧的灵魂,《过去的年代》以题材的独创性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画面的广阔,人物性格刻画的历史深度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31、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文艺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包括由“上海戏剧节救亡协会”组织的“上海剧艺社”在内的各种专业和业余的剧团,最多时达120个之多。这些剧团常组织联合演出,除了配合抗日的剧目,也上演较有艺术水准的翻译剧和历史剧。这时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32、4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杭约赫(曹辛之)、辛迪、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唐湜、陈敬容、唐祈共九人,故又被称为“九叶诗人”。他们九位同是当时的诗坛新人,也都在杭约赫主办的《诗创造》月刊和《中国新诗》月刊上发表作品。他们提倡“新诗现代化”,也即“新传统的寻求”。“新诗现代化”任务的提出意味着一种高度的自觉性,这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他们的诗歌观念是“综合”,提出诗的新倾向是“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
33、(4)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强调抒情诗的创造。通过暗示和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如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中一个“老爱向瘦小里耗”,最后消失在满天星里;另一轮“完美的明月”,尽管“永不残缺”,却难以把握,一闭眼,就“婷婷地升上了天”:是徐志摩内心矛盾的某种暗示,其意义是要在读者的联想与体味中完成的。
34、我不会让我的爱,再与我擦肩而过了!现在我要大声的告诉你:真的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