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反用典故的作用集锦134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5:26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反用典故的作用集锦134句精选

一、反用典故的诗句

1、杜甫这首诗多么有力量,化用典故又是多么不着㾗迹。

2、献芹《列子·杨朱》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3、头二句化用了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班超的名言。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班超投笔从戎,平定叛乱,被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几年后因年迈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要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亦有陈东泣上书,陈东心似武陵渔。缘溪行为求鱼计,冒死谏成得意初。荒谬几人称陆贾,忠诚何处觅包胥?茫茫大陆沉将了,寄语诸公早绝裾。

6、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材回忆汇总

7、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8、《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9、(穷是病)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诗之一:“世俗何知穷是病,神仙可学道之余。”

10、原宪华冠(戴樗木皮缝制的帽子)縰履(穿没有后跟的鞋。縰,xǐ),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遵循世俗)而行,比周(密结朋党)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依托仁义之名而行奸恶之实。慝,tè,邪恶),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11、在《史记》的记载里,此次贾谊被召见之后,即被拜为梁怀王太傅,足可见出汉文帝对贾谊的再次重用。但李商隐《贾生》“反其意而用之”,抓住“不问苍生问鬼神”一细节,认为汉文帝同贾谊所谈的只是与世无补的怪力乱神的事情,而不是关乎苍生社稷的大事,汉文帝明知贾谊才调无伦却不能用之。李商隐反用典故,借古讽今,批评当时统治阶级荒于政事,同时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12、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13、所以作者最后寄语同时诸人,早日绝裾而去,免受覆巢之害。

14、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15、高考考查“用典”的难度整体并不大,出处多来源于经典诗文中的名句,或者课文涉及的人物故事浓缩概括。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诗词注释中往往会“高能预警”用典信息。

16、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1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8、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9、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20、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

二、反用典故的作用

1、“事典”就是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比如浙江卷古诗词鉴赏考查的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

2、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其他同类作品,胜出了一筹。

3、QQ:江南一叶(12027800)

4、全本文学小说《无法悲伤》整理汇总

5、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6、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7、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8、反用,即反其意而用之,典故本身的意思与作者运用到文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或相对。

9、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1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整阙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11、暗用,即在文中不加说明,化典入文,但读者通过自身的阅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能明白此处使用了典故。

12、应该是陈元龙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三国时陈登,号元龙。现在辛弃疾反用典故,说纵然是青壮年时期有扶世济民之志的陈元龙,如今老了,也不妨过几天高卧的生活,夏日有一壶冷饮,一领凉席。“高卧”本是陈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辛弃疾是说我现在已经这把年纪了,是不是也应该不再管天下事,过两天舒服日子就是了。

13、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之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弟子”。

14、“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15、文后问“诗中运用了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任公子”的典故有些同学会感到陌生,好在题目中对最后两句诗有注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6、这正好和宋代的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思相反,项羽不过乌江,李清照认为是气节,对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提岀批评。杜牧认为过了乌江之后,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这是反用典故。当代也有人写过杂文,就叫《项羽渡江之后》,写得很有意思。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拟不定时推出温州本土新诗作者,每辑发10首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19、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的所谓“忧时热泪”,大多只是披着“忧国忧民”的外衣,可内容却丝毫无对社会国家之真实洞见。其所擅长者,不过是善于利用民众的情绪,激发起普罗大众的忧时热忱。从而也让“假陈东”们成了忧国忧民的代表。这样,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0、诗很讲究用典,这可使诗歌语言精练,还可丰富,使表达更为生动和含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三、诗歌中典故的正用反用

1、(释义)原宪家贫,但不愿迎合世俗去当官干坏事,后遂用“原宪贫、贫原宪、原贫、原宪室、原宪甘贫、贫非病、穷是病”等谓安贫乐道,生活困苦。子贡迎合世俗,生活优厚,后遂用“端木饫腥膻”谓品格低下的人家境丰饶。

2、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3、我大概率会头疼,历史典籍中、神话传说中那些莫名其妙的故事,谁记得住那么多啊,可偏偏诗人就爱把这些故事写进诗中,特别是李商隐和辛弃疾这两位大佬,都不能说是在诗中用典,而是用典来作诗了,前者一首《锦瑟》,后者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句一典,堪称用典狂魔。

4、直接用典故叙事,比如辛弃疾的《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就是用了汉武帝和阿娇的典故。

5、例如,朱熹在《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中写道:“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其中“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一句运用了典故。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这里却写道“何必独沾衣”,与“齐景公登牛山”的典故意义完全相反。

6、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投笔从戎的故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7、考场上,无法正确赏析“用典”手法的症结有二:没发现“用典”和“反用”情况下理解错误。

8、名师解析:文段描写张若虚“看”这一动作,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通过这画面及后面引用的诗句,我们自然联想到张若虚遗留下来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显然,这里暗用了张若虚写作《春江花月夜》的典故,为我们描绘出雪的白所营造的空明意境。

9、唐代张碣的《焚书坑》也是一样:

10、这其中“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就是对典故的加工升华。屈原《九歌.山鬼》有句:“余处幽篁(竹林)兮终不见天”,所以杜甫见两岸的竹林就想象山鬼在里边。《九歌.湘君》中有句:“搴芙蓉兮木末”(搴念千,拔取,木末,树梢),这句意思是在树梢上采辛荑花。杜甫看到两岸的花树,就想象湘夫人一定是在树下。这就不是简单地引经据典,而是生动化用,体现了精妙的创造思维,展现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11、(贫非病)韦应物《酬张协律》诗“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

12、从与作品的感情结合方式上看,“用典”大致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13、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

14、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无法任职。

15、要想破解“用典”之秘、准确赏析其艺术效果,其实不难,从字面上看,“用典”包括“用”和“典”,就是“怎么用”和“用了什么”。

16、(戈回日)李德林《从驾还京》诗:“峻岭戈回日,高峰马煦天。”

17、 亲射虎,看孙郎。

18、“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19、百勺说诗之十八(中)|第310期

20、文后对“上有青枫林”注释道:《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注意到了这一点,就能答到“借典故写愁”这一采分点。

四、什么叫反用典故

1、张季鹰“见秋风起”,“遂命驾而归”。而辛弃疾此处反其意而用之,纵使西风吹拂,自己又怎能像张季鹰那样回归故里呢?

2、明用很简单,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尾联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很容易理解。

3、而评判讽刺诗之成功与否,便在于,这首诗所讽刺批判之内容是否能够超越时空之界限,日久弥新。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5、(鲁戈)王恽《番禺杖》诗:“鞭驭真雷策,批亢格鲁戈。”赵翼《苦雨》诗:“空拟乘吴榜,谁能挽鲁戈。”柳亚子《痛哭八首为浙事作》之六:“落日犹堪挽鲁戈,吾谋不用复如何。”

6、《晋书•谢安传》: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比如有芝兰玉树,人们都会希望它生于自己的庭院中。”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7、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8、“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9、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以“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0、(贫原宪)杜甫《寄岳州贾巴州严两阁老五十韵》:“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陆游《杂赋》诗之三:“家业贫原宪,年龄老伏生。”

11、如果喜欢,请点个在看吧!

12、《呦呦鹿鸣——屠女士获诺贝尔奖感吟集》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征稿活动从2015年10月13日正式开始,目前继续征稿。所有在10月13日之前投稿东瓯诗谭及相关网络平台的关于屠呦呦的诗词联,统统不算。所以,有兴趣投稿《呦呦鹿鸣》的诗友,请重新投稿一次。谢谢!诗、词、联和新诗均可,并附个人简介,如录用一并刊登。投稿电子邮箱:12027800@qq.com

13、(鲁阳戈)薛道衡《奉和临渭源应诏》:“微臣借暮景,愿驻鲁阳戈。”司空图《有赠》诗:“试问羲和能驻否?不劳频借鲁阳戈。”秦松龄《杂感》诗之一:“坐算几闻黄石略,战酣谁奋鲁阳戈。”

14、陶渊明《归园田居》里“虚室有余闲”,其中“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用此词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15、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16、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7、这首诗是说官府对百姓征敛太重,简单翻译就是:有客从南海来,送我一颗南海鮫人眼泪化成的珠子,珠中似乎隐约有字,但却不能辨识。我把贵重的珠子收藏在箱子里,以待官府征敛时好用,结果打开箱子一看,珠子化成血水了,可怜再也没有好东西应付官府的征敛了。

18、悬崖勒马金盆洗手改恶从善浪子回头痛改前非迷途知返弃旧图新负荆请罪开诚相见幡然悔悟洗心革面脱筋换骨

19、**************************************

20、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五、反用典故的诗句是哪一句

1、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杜牧的《赤壁》也是如此:

3、关于典故的类型,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认为“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换言之,“引乎成辞”即“语典”,“举乎人事”即“事典”。

4、名师解析:《奔月》是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典故改编的小说,但与原典故的内容和主题大相径庭,作者集中叙述羿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奈之中又遭遇“逢蒙射羿”“嫦娥弃家奔月”等尴尬处境,表现了羿的孤独、困窘和软弱的人性,传达的是一种跨越亘古的心心相印之感。

5、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首联前半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相见”,语出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原本表达的是恋人之间,相别容易,难的是相聚,感叹恋人相别的频繁与相聚的短暂。但李商隐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感慨相见固然很难,可是分别之痛更使人难耐,将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高飞宇,《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用典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第7页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9、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10、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1、明用,即在运用时有所说明,使读者明确文中此处运用了典故,并明确用典的目的。明用典故时,或直接点明典故的出处,或直接点明人或事,或明言是名人典故、神话传说、诗文名句等。

12、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但始终没被起用。

13、(回天倒日)陆机《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

1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用典故,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招隐士》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气氛,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感情。而在王维《山居秋暝》里,此处“山中”清新秀丽、洁净纯朴,确实是适合隐居的世外桃源,所以王维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婉转,都蕴含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得其中三味。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时,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会到诗词语言的奥妙,品味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

16、姜夔的《扬州慢》词里还有一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17、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18、正用典故指正面运用典故,作用为通过典故的表达表达出了自己所说。

19、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也是反用典故的经典例子。《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记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表现了阮籍对在那个时代无路可走的悲恸。而王勃在这里反用典故,王勃认为,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2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六、反用典故的诗句

1、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3、这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所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在赏析“用典”手法和作用時,同学们对“正用”把握得更好一些,因为只要能了解典故的大意,就能用类比或自喻的正向迁移思维完成鉴赏。而“反用”的情况往往不易察觉,造成理解错误。比如全国卷I古诗词鉴赏考查了李白的《金陵望汉江》:

5、(端木饫腥膻)周昙《脉史诗·春秋战国门·颜回》:“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6、“反用”则恰恰相反,作者的情感与典故原意是反的。比如李益的《塞下曲》:

7、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了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一句的诗意.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8、化用,即在不改变典故原义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编、续写等再创造,给老故事融入当前社会中的新内容,使其具有更深刻的寓意。

9、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0、有时候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某某事儿,但你知道,诗人这玩意儿通常都有点矫情的毛病,今儿失恋崩溃啦、明儿怀才不遇啦,一肚子牢骚要发泄,但不能直接说出来,丢份儿,也需要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

11、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12、在白居易《长恨歌》最后一部分,运用浪漫的想象,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下,在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杨氏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李商隐《马嵬》(其二)反用典故,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著一“徒”字,讥讽之意可谓明显。

13、在具体写作中,不仅成语、寓言、历史故事等属于典故的范畴,名人格言、诗词歌赋、科学史话、遗闻逸事等都可以当作典故来运用。

14、这首诗开头诗人写友人盛情宴送与自己痛苦心态,于是“拔剑四顾”,悲从中来,心绪茫然。而茫然的心绪与友人的盛情形成极大反差,曲折反映出离京时思绪起伏不定的心态,揭示出世路艰险在他心灵上投下的阴影,从侧面切入了本题。

15、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

16、具体写作中,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扩充性的演绎,使原故事在新情节的扩充中彰显更深刻的主题;另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续编,体现新的主题。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确旨而后编,合理而巧编。

17、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18、(原宪甘贫)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19、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了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一句的诗意。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20、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

1、(戈挥日)赵翼《南苑大阅恭纪》诗:“风云卷阵戈挥日,烟焰腾霄炮震雷。”

2、将典故加以陶冶,加工转化的。比如杜甫的《客从》:

3、古天乐捐建小学被曝早已荒废:骂他“沽名钓誉”的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吧!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反用典故。张季鹰之事,《晋书》记载: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引用此典,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7、(日挥戈)赵翼《感兴和放翁韵》:“寿命谁看天倚杵,身谋俄想日挥戈。”

8、为各种原创唱和专辑。诗人可自己组织达到一定数量的酬唱作品投稿,要求格律严谨。

9、作者想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宁愿长期驻守边疆、战死疆场,也不愿活着回到玉门关。所以,马援的典故是“正用”,而“定远何须生入关”与班超原句的情感意思大相径庭,是“反用”。

10、(原贫)陆游《杂感》诗之“原贫道尊显,回天死芬芳。”

11、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说:“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站得最高。”

12、语典,即引用古代经书的词句或圣贤的言论,前人诗歌现成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情志。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情志。

13、关于汉文帝召见贾谊,《史记》记载:

14、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上一篇:描写含有典故的诗句集锦14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描写含有典故的诗句集锦143句精选
  • 梅兰竹菊品质的成语集锦75句精选
  • 118个伤心的qq网名男生精选网名
  • 描写梅兰竹菊的古诗各三首集锦80句精选
  • 梅兰竹菊松的意思集锦146句精选
  • 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各一句是什么集锦80句精选
  • 形容梅兰竹菊的话集锦144句精选
  • 包含梅兰竹菊的诗句集锦55句精选
  • 又温柔又丧的王者id有哪些女生集锦144句精选
  • 68个qq网名心痛的网名男生精选网名
  • 写给王昭君的诗歌集锦53句精选
  • 写王昭君的诗词有哪几首诗集锦95句精选
  • 关于王昭君的游戏网名集锦58句精选
  • 有关于王昭君的游戏名字集锦103句精选
  • 关于王昭君的游戏ID集锦92句精选
  • 125个有创意的女网名精选网名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反用典故的作用集锦134句精选
  • 描写含有典故的诗句集锦143句精选
  • 梅兰竹菊四君子寓意由来集锦76句精选
  • 梅兰竹菊品质的成语集锦75句精选
  • 描写梅兰竹菊的古诗各三首集锦80句精选
  • 梅兰竹菊松的意思集锦146句精选
  • 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各一句是什么集锦80句精选
  • 形容梅兰竹菊的话集锦144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