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的一生
1、李清照与赵明诚成亲之后虽然情投意合、你侬我侬,但婚后没多久,赵明诚走上仕途,也因此外出任职,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常常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不忍分别,在锦帕上写了这首词,赠予夫君。
2、提到“李清照”,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千古才女”“一代词宗”。对于这些称谓,李清照自是受之无愧。
3、苦苦地在寻找着什么,却只见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感觉凄惨悲戚。
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经历了仓促嫁给渣男张汝舟的这一段惨痛生活历程,李清照想开了,她不再想有所依托了,不再想寻找别的男人了;她所珍爱的文物书籍也没有了,她不再专心于古物上了,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中,她将痛苦的经历和心情转变为诗词的题材,同时也关注国家大事。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对国势抱有一丝的希望,遂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诗歌为两位使者送行,诗中云:“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了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体现她充满了爱国情怀。
8、建炎三年(1129年),经过数年的艰难生活,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悲痛欲绝,葬毕赵明诚,大病一场。更让人伤心的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两人所收藏的文物书籍不断折损,至绍兴元年(1131年)时,所有文物大都散失。
9、晚年生活——国破家亡,著书自娱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18岁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这段时期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13、步入婚姻——觅得良偶、志趣相投
14、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15、赵李两家,政治上分属新党与旧党。李家名列“元祐奸党”被罢官之时,赵家正在仕途上鲜花着锦,作为奸党子女,李清照被赶回了娘家,夫妻分居两年之久。期间,赵明诚以“无子”故,又纳了妾,这件事情从礼教上来说,完全是理所当然,容不得做妻子的质疑。所谓珠联璧合,神仙眷侣,也禁不住细细打量,世上哪有童话般的爱情呢?
16、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17、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18、她的词情真意切,富有音乐的美,其遣词用句之绝妙,其造境抒情之高深,是其他词人所难以做到的。她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去体悟生活中的深厚情感,以潇洒的态度去描写真实生活体验。她填的词,不做作,不掩饰,真实袒露,大胆倾诉。她自在自如地填写她的词,我行我素地表露她自己的真实心境。
19、一日朋友一孙女前来玩耍,李清照见小女孩活泼可爱便有意对她说,她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她,不料小女孩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20、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绝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想要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二、李清照的一生
1、但是,团聚还不到一年,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这次,是赵氏一家遇上了政治灾难,三月,赵挺之被罢去右仆射,不久,他便病死了。而且,由于蔡京的诬陷,赵挺之的家属、亲戚在京者皆被捕入狱,过后不久,他们虽获释放,但赵挺之已失去官职,赵明诚的荫封官位也丢了。此次,赵明诚无法继续留居在京师。李清照也只能跟随她丈夫一家,回到青州的赵氏的私宅中,过着屏居乡里的生活。
2、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3、这番情景,又因为曾经遇见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而多了一层熟悉的味道,就像一朵羞答答的玫瑰,悄然绽放着,喜悦之情涌上心头。
4、造成李清照更大痛苦的是,1129年2月,作为江宁知府的夫君,在获悉御营统制官王亦叛乱后,居然丢下相伴28年的她,自己却攀绳逃跑了。5月,赵明诚去往湖州赴任,临行前让她好好“保管”那些“书籍文物”。更可恶的是,还叮嘱她不要放弃,尤其是“宗器者”,要“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7、而李清照的“和诗”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
8、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9、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不久,她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利用游戏文字评论时事,阐述了历史上抗恶杀敌的英雄壮举,颂扬忠臣良将,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不用良才贤将,抱怨宋廷无力收复失地。
10、年少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环境是很优雅的,她生活在京都,其繁华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早时,她写诗较多,比如,她读了宋代诗人张耒的《读中兴颂碑》之后,便写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11、千古第一女词人,她担得起,只是那么让人扼腕的境遇真不希望她担着,和李煜一样,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生不逢时,烂漫到浪漫再到绝望中仰望星空,中间的凄凉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只恻隐于这个才女跌宕的一生,迷醉于她绝美的词,赞叹于她超凡的才华,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可怜的人儿,娇柔的女子啊。
12、身为一介女流,但却有豪放雄健的爱国情操,巾帼不让须眉的广博胸怀。
13、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14、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5、春日里的一个早晨,庭院中一位少女荡完秋千起身,两手有些麻,却懒得去整理,在她的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涔涔香汗渗透了她薄薄的罗衣。
1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7、李清照是宋朝有名的女性作词人,也是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女性之一。她出生于贵族书香门第之家,其创作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而一生经历三次大风波。
18、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
19、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20、但动荡的时局,凄惨的生活让李清照失去了那些宝贝,她真的成为孤苦伶仃一小舟了。
三、从诗词看李清照的一生
1、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2、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里的一朵奇葩,期间涌现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其中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堪称“笔祖”。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李清照三十一岁,赵明诚在她的照片上题写道:“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易安居士画像》)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基本完成了他的著作《金石录》,当时的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后序》。
5、宋高宗拒绝主战派的建议,实行妥协投降政策,只求苟安于一隅,李清照对朝廷的投降政策十分不满, 她写下了“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诗句进行讽刺。李清照画像
6、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而在宋代男词人雄霸词坛的时期,李清照这一女词人,却是词坛十分耀眼的一颗星,她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填词之妙,之美,之绝,令很多男词人感到汗颜。
7、几个月前我在西西弗被《李清照传》所吸引住,我看书或者写作时需要放空与安静,因为西西弗的咖啡馆需要消费,所以如往常一样依旧点了一份提拉米苏到我最熟悉的角落那个位置安静的翻阅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9、李清照早年作“词论”,倡导“别是一家”说,提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她的前期创作基本上是这一理论主张的具体实践。南渡后,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她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歌词,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内容变了,情感变了,但是词的“本色”仍未曾变。这就是李清照歌词创作的成功之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李清照的成功,除了取决于真切的生活感受、深厚的艺术素养之外,还在于“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与“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李清照的歌词创作,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为南渡后作家树立了榜样。
10、她倚靠在枕头上看会儿闲书,时而看看门外雨水拍打树木的景象。还有那木樨花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静默。事到如今,能够给人带来些许慰藉的,似乎只有眼前这棵木樨花了。
11、遇见,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李清照遇见宋词,便有了婉约灵秀的唯美文字;遇见赵明诚,便有了恩爱缠绵、情趣相投、让人艳羡又哀叹的爱情故事。
12、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除了赵明诚,没什么人更了解李清照。
15、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16、 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 李清照自幼生长于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
17、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18、 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
19、地址:沈河区哈尔滨路118号华府购物广场3F
20、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四、李清照的一生三个阶段
1、李清照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美,在她所描绘的残缺的画面中总带着一些幽怨以及相思的感情,而这画面总是美得让我们心动甚至心慌。她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颜色的如此敏锐的李清照所刻画的事物形象,总让人觉得特别、清新。
2、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随着李家和赵家相继卷入朝廷党争,两人不能在汴京住下去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3、李清照—半身飘零一世尽情
4、李清照的一生颠沛流离,也许不是几千字就能描述完的,之所停在这里,是想留下她幸福的人生时刻!
5、一个天真、烂漫、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更加立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6、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依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经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
7、词人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花已尽,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说话,泪先留下来,想双溪行舟,担心载不动许多愁。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