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娄山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毛的诗词相较辛弃疾苏东坡等人并不算多,但可以说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既传承了古诗词的合辙押韵,又赋予诗篇以新的内容。不像现代诗歌较长,却也有新东西。实属不简单。
2、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外还有嗅觉
3、收听频率:FM106AM1098
4、这场战斗,不论对于红军,还是对毛泽东本人,都是意味深长的。因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攻占娄山关的胜利,是毛泽东获得中央领导权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第一个大胜利,也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于红军来说,这次胜利是一种征兆,预示着红军终于摆脱了长征开始以来屡屡失利的局面,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对连连受挫而低迷的士气也是极大地鼓舞。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一次极有说服力的证明,证明了他军事路线的正确和指挥才能的高超。因此,战斗胜利后的毛泽东,心情应当是格外的不平静。
5、D.尾联采用设问、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为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直接表达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6、(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7、所谓“含”,是指写诗要含蓄,要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这样,读起来回味悠长,引人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启迪,让人受到感染,获得艺术享受。所谓“露”,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向要表达的明晰、准确,让人能读懂。一首好诗应当含露得当。含的太深,会过于冷僻、晦涩、朦胧,让人难以读懂。露的太显,又会过于直白、表浅,失去诗意、诗味,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不屑一读。怎样才算得当?毛泽东的诗词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忆秦娥.娄山关》。
8、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步骤
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A.首联写立足岳阳楼下,楼的全貌和湖的浩荡开阔尽收诗人眼底。
11、人、事、物的类型、特点的异同。
12、首联写去年荆州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幽州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体现诗人时此时彼的仕途遭遇,其中饱和着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然而,字句却十分秀雅,未露丝毫伤感痕迹,可见诗人运笔手法之高妙。
13、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
14、“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5、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应引起注意。
16、我们可以想象,突破被誉为铜墙铁壁一般的雄关,战斗必然是惨烈的、艰难的。结合前面的描写,我们还可以想象,我红军是长途跋涉(在那样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急行军几十华里),人困马乏;而国民党一个师的兵力坐居雄关,以逸待劳。这样的攻关战,红军需要多么的英勇和顽强。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却如“迈步从头越”。如果我们再深一层思考,在敌人占尽了地理优势、武器装备优势、体质优势等硬实力优势的情况下,我们能一举而胜之,靠的一定是军队的士气、意志、素质等文化软实力,当然还有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这样,一支训练有素、不畏艰险、不畏强敌、作风优良、血性高昂的红军队伍形象就会在头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17、营造的情境、意境的异同。
1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希望我们能从领袖的身上学到领袖的风范、气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娄山关描写
1、作者通过描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以及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体现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译文如下: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3、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4、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5、(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后作这首诗。岳阳:天岳山南面。
6、从状貌,形象,精神等方面讴歌了黄河.长江是一个母亲河,当然黄河也是一位母亲河.表达了作者想念祖国的爱国之心.
7、“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充满了壮烈和英雄之气。
8、《盼望》是一首精致凝练的抒情短诗。首先在诗的构思上,新颖奇特,与一般歌唱海员的诗不同,诗作略去了人们常见熟知的海轮鸣笛升旗,螺旋桨搅动海水,船首犁开浪花航行的种种场景,而仅仅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返航时准备抛锚的两个瞬间,表达了船员的心情和愿望——“出发”和“到达”。“到达”和“出发”这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海员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出发的目的是驶向另一个港口,到达目的地后,卸货装货,目的也是驶向另一个港口。诗人选取了两位海员看来是相反的愿望,却表达了同一种心情,即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之情。
9、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表达了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的豪迈革命情怀.
10、C.颈联运用反语手法,立意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诗人才华出众,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本应得到重用,却一直怀才不遇,遭受排挤,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1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凛冽,群雁鸣叫,看似写秋天,实际上是南方的早春。作者在另外一首词中,有“望断南飞雁”之句,表达对老根据地的关切和怀念,因为雁叫有哀婉之音,有乡愁之味。那首词写的是雁“形”,而且是向南飞。这里写的是雁“声”,应当是北归。那里是抬头观望,这里是无暇观望,只是顺耳听到叫声。表达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情境和心绪。写那首词时,长征已经快结束了,站在六盘山上,望着南飞的雁群,直到不见踪影,表达的是对离开已经一年之久的老区的怀念之情,写这首词时,长征刚开始时间不长,在行军途中,只闻雁叫,而无暇抬头观望,表达的是行军的疾速和北上抗日的急迫心情。
12、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13、|编辑:东方朔的编贝齿
14、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播音指导)
15、D.下片最后三句新颖别致,词人对愁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使读者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
16、毛泽东的诗词,每一首都是精品。有学者从中选出三首,即《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山》,认为是精品中的精品(极品)。我对这一选择也非常赞同,因为这三首词确实展示了毛泽东宏大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华美的文采、渊博的学识和精妙的艺术。彰显了他驾驭诗词高超本领。这里,我想结合学习《忆秦娥.娄山关》,重点谈一谈诗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问题——含与露的关系问题。
17、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18、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19、送给大家我本人最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词
20、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三人军事小组。
三、娄山关的意义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3、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队伍之蜿蜒,间隔之断续,相离之遥远。这短短的八个字,两种声音,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莽莽山野中逶迤行进的雄壮景观,而且还能引发人们丰富的经验充填和情境想象。接受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召唤结构”,认为作家的文本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结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阅历和理解进行充填。所以,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结构所提供的充填空间,结构所引领的思维取向,结构的召唤力,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意愿,阅读深度,而且还引领着他们的情感指向。毛泽东在这首词里,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提供了清晰的思维线索,也提供了鲜明的意境和情感引领,并且具有很强的召唤力,召唤着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去感叹。
4、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5、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6、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优秀文化。
7、关于诗词鉴赏的内容,主要参考公木先生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若有编辑错误,还望广大读者多多指出,我等进行修改。
8、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说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这话固然有点夸张,然而,毛泽东的诗词却真的是寥寥数字,千军万马;只言片语,不尽遐思。短短几十个字,写了一次行军、一场战斗、一种形势、一腔情怀,而且文字优美,意境深刻,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读起来既受到了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又获得了绝妙的艺术享受。毛泽东极大地提升了诗词的表现力、召唤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拓宽了诗词的思想含量和信息含量。在诗词的领域,毛泽东也是当之无愧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词中还写了一场突破娄山关的攻坚战。这场战斗写的更加巧妙。同样没有炮火硝烟,冲锋陷阵,只用14个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就展示了战斗的艰难和激烈,报告了战斗的结局。战斗的惨烈,蕴含在“真如铁”三个字中;战斗的完胜则蕴含在“从头越”三个字中。
10、如“行客”“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
11、情感数量的异同,是多种情感还是单一情感。
12、我查了一下,1935年2月25日,农历是正月二十二。正是清晨有月亮的时节。月遇太阳而光淡,而残月则即将影没。在这里,月不仅是一种景物,一种衬托,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种象征。这三个字合起来,还暗示了行军的艰辛:在如此寒冷的早晨,当人们还沉醉梦乡之时,红军早已经踏上了征程。当然还隐含着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作者的心绪。
13、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即景比兴,既叹息自己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又感慨自己的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从中可见词人内心孤独寂寞。
14、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5、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遭遇,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16、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
17、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18、表达了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和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19、C.颈联描写诗人在岳阳楼休憩饮酒,浮想联翩,仿佛在天上云间。
20、从这首词中,我们能看出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四、娄山关感受
1、C.运用夸张手法,用“云间”“天上”极力表现岳阳楼的高耸入云。
2、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傲岸不羁、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3、古代诗歌鉴赏精讲精练——情感鉴赏
4、(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5、《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词的最后三句是: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颔联说,昨南今北,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只有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才使人感到欢欣。这是紧承上联发的感慨。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一种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
7、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8、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9、(注)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底事”,何事。
10、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1、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12、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13、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