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人的东西一定要做到完璧归赵,这样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2、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3、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完璧归赵的意思)。
4、”大王!宝玉虽美,却有一点儿瑕疵,我指给您看。“蔺相如把玉拿到手后。
5、(讲故事,学成语)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6、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7、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成语故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三年级二班的孔子杨,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则成语故事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请字在这里,并不是您说的意思。而是和氏璧比较宝贵,说拿、带显得不郑重,用了一个请字,是奉请、恭请回来的意思。
9、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10、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11、渑池之会:秦国欲南下攻楚,为安定东方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在会上,蔺相如机智的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12、(出自):老舍《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13、②西方哲学家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________;而同情是人的另一种本能,它以利己为基础,由己出发,________,替别人着想,两者不可或缺。
14、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15、(解释):敛:搜刮。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
16、“完璧归赵”出自于《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7、自恃强大(zìshìqiángdà)自以为很强大
18、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9、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20、今晚我要去约会,权借西装一穿,明早一定完璧归赵。
21、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