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代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4、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5、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古代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7、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1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1、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2、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智人不诈,仁人不d。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国语》《国语》
1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18、塞涅卡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郭小川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0、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25、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7、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2、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3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3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6、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有的人的死无足轻重,因此意义是不同的。
3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9、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4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4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43、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5、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46、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4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4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5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52、3 诗词丨快帮孩子收藏!21首关于“春花”的诗词,考试可能用得上!
5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5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5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57、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5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5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0、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61、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62、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63、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6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