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本夫是个很有名的作家,《天下无贼》的原作就出自于他的手笔。听他说过他写作的动机,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当时在大队插队,有一个大队干部,特别可恨。他说真的想把他杀了,但是杀人不行,要偿命啊,怎么办?用写作把他杀了。又比如,王小波的写作和他对生命的理解有关。现在我们都在讲“人非人”,连基因编辑的孩子都出世了。王小波最初的书都在写人变成非人,就像卡夫卡的作品一样,人变成了别的动物。这些作品都是对于存在的思考,对于存在的拓展,或者对于命运的一种寄托。实际上文学可用一个词来概括。文学就是人学。所以昆德拉就是一个人学的作家。
2、洞悉人生的姥姥辩证地、全面地看着这个世界,体味着百味人生,对于人生有着朴素的直觉的认知,不被潮流所裹挟,坚守着常识与常理。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深意,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
4、——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什么意思)。
5、他根据条款精神为特丽莎以及她的大箱子租了一间房子。他希望能关照她,保护她,但觉得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6、这天,她努力去相信托马斯的话(尽管只是半信半疑),努力使自己和平常一样快活。可白天平复了的妒意在她的睡梦中却爆发得更加厉害,而且梦的终结都是恸哭。
7、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感性爱小说,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8、她在熟睡中深深地呼吸,紧紧地攥紧着他的手(紧得他无法解脱)。他又一次感到特丽莎是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
9、“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他们大无畏地捍卫这条道路,并因此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他进一步追问:“如果王位上坐的是个蠢蛋,那么是否只因为他是个蠢蛋就可推卸自己的一切责任?”
10、 所以,一部好书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让别人对这部书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就好像书里有很多的矿,需要不断地挖掘。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阅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矿。
11、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12、避免承担生命的责任,就是“轻”,极致的“轻”让人脱离于真实的生活之外。被世俗的意义所捆绑,就是“重”,困于家庭、社会、环境,失去了自我。
13、电影《忌日快乐》就是讲一个循环的故事,女主角陷入了一个被谋杀前一天的loop,她不断地死去,又不断活过来,直到发现凶手其实是自己的闺蜜,loop才得以接触。她是幸运的女主角,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机会纠正将要犯的错和飞来横祸。
14、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15、 另一个人是一个中学生,她写了一篇读书报告。她小学毕业不久就读了这部书。那个小孩真的是了不起,她是怎么写的呢?在她的生命当中,她觉得特别不幸。因为父亲下岗了,妈妈单位效益特别不好,他们两人经常争吵,后来父母离婚,生活非常困苦,妈妈还逼她弹钢琴,就在那个窄小的空间里,希望她能够对艺术有所了解。她觉得生命特别沉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与向往。但是,读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她明白了轻与重的道理。她觉得生命当中固然有种种沉重,比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活贫苦等等,但是这些沉重也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就是这样,有轻有重,她觉得自己要勇敢地扛起生命的重,去追求生命的轻。
16、人生就像一座天平,必须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17、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正是提出了这一问题。她看到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
18、他仿佛闻到了她高热散发的一种气息,吸着它,如同自己吞饮着对方身体的爱欲。刹那间,他又幻想着自己与她在一起已有漫漫岁月,而现在她正行将死去。他突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能死在她之后,得躺在她身边,与她一同赴死。
19、作品主要讲述了托马斯与萨丽娜、特丽莎之间的感情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把读者带入了爱情和性两者间。
20、这段答案来自——《小说的艺术》。可是扪心自问,那种透彻心扉的虚空,感觉到的是无力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答案。
21、莫言说,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22、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23、再者,“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了太空,它是明天不复存在的任何东西。”
24、托马斯先是玩笑式地谴责这些选择了苏共的人:他们应该戳瞎自己的眼睛——接着他便下岗了。
25、静下心来,再听原唱,我还是没忍住当年的感动!
26、那就是他醒后发现特丽莎紧摄着他的手时如此吃惊的原因。他躺在那儿看着她,不能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想了想刚才几个小时内的一切,开始觉出某种从中隐隐透出来的莫名快意。
2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28、媚俗的恐怖之处在于预设所有答案,规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美的。萨比娜在参加游行后发现人们都在喊着自己也很陌生的口号,后来她遇到的美国人指着草坪上奔跑的孩子说这叫幸福。她认为这些都是媚俗:口号可能是错的,奔跑的孩子可能成长为连环杀手。
29、“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
30、“EinmaliStKeinmal”,托马斯自言自语。这句德国谚语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象压根儿没有发生过。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
31、每次托马斯去看孩子,孩子的母亲总是以种种借口拒之于门外。他很快明白了,为了儿子的爱,他得贿赂母亲。而自己的思想没有一处不与那婆娘格格不入,试图对孩子施加影响也不过是堂吉诃德式的幻想。
32、这又是一本哲理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辨。该书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视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这部书告诉我们,人最珍贵的是生命,我们不能预示它会怎么样。人生一定要现实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那种虚无缥缈的理想之轻。书里头有句话:法国的大革命如果不断地发生,那么世界将多么可怕。但即使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它发生了,随着年岁的过去,时间慢慢把血腥的东西抹去。
33、隐私是神圣的,装有个人信件的抽屉是不能被打开的。任何不曾得助于同情魔力的人,都会冷冷地责备特丽莎的行为。可是,同情是托马斯的命运(或祸根)。他理解特丽莎了,不仅使他不对特丽莎发火,甚至使他更加爱她。
34、 公开与隐秘,高尚与低下,它们分别形成一种对立。而这种对立结构贯穿了昆德拉的这部书,轻与重,灵与肉……轻是什么?重是什么?灵是什么?肉是什么?还有所谓的“不解之词”。什么是“不解之词”?是指一个词的逻辑意义跟它的隐含意义不一致,外延和内涵之间有矛盾。同一个词,它的隐含意义也许会走向它逻辑意义的反面。比如说“高尚”这个词,它可能会表示“低下”、“卑鄙”。所以,我们理解这部书,就是要理解生命的两个看似对立的侧面,公共与隐秘,政治与性。昆德拉不是就政治谈政治,也不是就性谈性,每一个主题都会倒向它的对立面。
35、但是在这样的生命之轻中,最终压倒他的,却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36、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37、——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38、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39、第二天,托马斯想着这个梦,记起了萨宾娜的来信中有一段相似的场景,他从抽屉中翻出信件,日期显示就在特丽莎搬到这里来以后没多久。
40、小说描写了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男主人公托马斯与妻子特丽莎、情妇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机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陆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41、正因如此,轻和重对的界限才如此模糊。偶然是轻的,必然是重的。可一连串的偶然会导致必然,就像托马斯遇上特蕾莎是轻盈的,而要生活在一起又是沉重的;约炮是轻的,婚姻是重的。然而约久了也渴望真正的爱、渴望有,同样是无法承受之轻。俄国的坦克是重的,然而在被入侵地区的人民看来,他们就像马戏团一样可笑。政治是重的,生活是轻的,托马斯认为和官僚汇报工作还不如挖出一只死乌鸦重要。轻和重看似对立,实则难分难解。
42、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
43、如果说托马斯约炮的动力是探索,那么萨比娜约炮的理论基础则是背叛。萨比娜痴迷背叛,因为背叛意味着摆脱原位,投向未知。她认为没什么比投向未知更美妙的了。
44、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
45、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46、本书所描述的背景是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当时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的风潮。书中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其内在意义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会变得比羽毛还要轻,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这样看来,人生也是一种媚俗。
47、粗暴地讲,渣男男主托马斯可以说是一个“淫棍”,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淫棍”。他最奇葩之处,就是忠于对妻子特蕾莎的爱情的同时,还睡了二百多个女人。这也是被很多重视道德的读者们无法接受的地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我们非要把他当成一个“淫棍”,那么去读这本书就毫无意义了。
48、在特丽莎向托马斯道出自己针刺手指的梦的同时,她不甚理智地暴露了自己曾搜过对方的抽屉。如果特丽莎是另外一个女人,托马斯再也不会与她说话了。特丽莎明白这一点,说:“把我赶走吧!”与之相反,他抓住了她的手,吻她的指尖。因为那一刻他自己也感到指尖痛,如同她的指尖神经直接连通着他的大脑。
49、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50、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51、“付钱的是我的丈夫,收钱的是国有企业,这场交易和你我无关。”
52、无所谓爱情,遇见了,喜欢了,就格外用心去爱。没有理由没有缘由,相识相爱相忘都是这般合情合缘。见识过的短暂,其实也不觉得那些短暂有什么不好,紧锣密鼓的当下,总能以短暂的振奋和欣喜,带来爱的永恒纪念和忘却,而不至于无法承受。“时间”这个维度,永远是生命和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
53、 我还遇到过一个孩子,我记得很清楚,这部书出版大概不到一年,我应邀到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家做客,他的小外甥女还在读初一。我们谈话时,她进来了。“许伯伯帮我签个名吧。”,她说。我还没签完,她说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怎么写了这么多爱的故事?第二个问题:这个爱的问题怎么这么复杂?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复杂?你们看,一个初一的孩子,她所关注的是这些。她能看到这部书讲的是爱的故事,但是这些爱又特别复杂。唉呀,真的了不起。我当时跟她说:“你先暂时把这两个问题留着,十年以后我们两人再来探讨。”这个孩子还真争气,十年以后,她考上了南大。我们后来又见面。我开玩笑说:“你还记得十年前你问我的那个问题吗?”“啊,是那个什么爱情复杂的问题吗?”“现在你觉得爱情复杂吗?如果带着自己对爱的体验去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有不同的立场,你可能会偏爱某一个女主人公,会偏向某一种爱情观。”
54、一些评论家将昆德拉的小说归类为哲学小说。的确,从情节角度来说,此书不算友好。毕竟小说的核心还是讲故事,昆德拉说自己并非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这意味着他对小说的情节合不合理、好不好看不负责。该书几乎没有什么起伏跌宕的情节,这或许是大多数人读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55、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何为轻?何为重?(上)。
56、紫霞仙子的择偶标准也会被现实中的女性们参考和沿用。当然,没有人会蠢到择偶时直接采用这三个指标:
5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58、作为背叛的代言人,萨比娜一生致力于背叛:背叛母亲、祖国、情人。弗兰茨这个养尊处优的欧洲学者,对萨比娜的祖国遭到侵略感到好奇,他本人是个欧式巨婴,萨比娜和他约了几次便对其没了兴趣。
59、所以时常,我都认为爱情是厚重的,是可以承载生命的重量的。人活着,都是要承载一定重量的,至少得承载我们自身的重力,它让我们能够坚实地踩在这片大地上。
60、如果说政治与性是对立的两极,那么所谓的灵与肉也处于相似的位置。灵是什么?精神、理想。肉是什么?就是现实的生活,沉重的生活,人的肉身。在小说的第二章,昆德拉就问,什么是轻?什么是重?重就是跟大地越来越近,是生活中的困难。轻是什么?轻是远离大地,是理想。这两者是否都和生命相关?当然。一个有灵没有肉的生命,不可能是真正的生命,怎么可能有形而上,没有形而下呢。一个人只有重,就看不到希望。一个人只有轻,那就永远生活在虚幻中。
61、“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62、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等众多女人之间的纠缠。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情感性爱小说,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放下,因为渣男男主托马斯可能会让你颠覆三观。
63、一部分人生,拿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一部分用来彩衣娱亲,满足他人期望,剩下的那些,是为了哄自己高兴。
64、他需要为特丽莎在布拉格谋一工作时,正是转求于这位萨宾娜。萨宾娜答应尽力而为,而且不久也真的把特丽莎安插在一家周刊杂志社的暗室里。
65、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66、韩少功的译作出版于1987年,当时在中国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直到1989年后,这部书一下子火了,但不是在中国大陆,而是在中国台湾。因为这部书里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相似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性的问题,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性爱”。实际上,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这部书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有政治的、人性的、哲学的,等等。比如法国、加拿大的很多学者就从这部书中看到了对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说,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政治,不在于性,而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懂音乐的人觉得这部书具有一种音乐性,它用了音乐结构,比如交响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