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读,就是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找出最心仪的句子,这个句子要放在《谈读书》一文题目上方的方格内,取代书中的导语,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一读全文的兴趣。
2、释义: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用寻章摘句造句)。
3、排比说理。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明白,读起来富于气势有感染力。
4、上面来自《左传》的引文,我用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的《十三经注疏》之七《春秋左传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凭直觉,我以为引“志”之言仅“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八字,以下都是孔子对此八字的解读和演绎。但不敢自是,得凭证据说话。然而证据一时难以找到,因为古代没有现代白话文的标点符号。我不厌其烦地查了五十多种版本,用新式标点的有如下三种标法:
5、关注“厦门招考”,给招考君留言,别忘了也留下你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哦~
6、唐刘知几《史通》虽说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但其中却有探讨遣词造句的篇什,如《叙事》写道:
7、来到场地,我们开始大张旗鼓,布置现场了:有的把前一天写好的春联挂在横条上,有的将毛毡、墨水和毛笔准备齐全,还有的将椅子各就各位……我们几位“书法大师”在一旁早已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了!我和子谦一人各站一边,手握毛笔,两脚开立,一手扶着桌子,一种大师气派赫然出现!毛笔在春联纸上跳着华丽的华尔兹,一个个刚劲有力、精神抖擞的字浮现在人们眼前。黑字红纸,黑红相配,真是相得益彰啊!
8、第三步,表现内容。即这个句子要传达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9、母校拆了之后,人们在刘家的公路边新修了现代化的小学,取名“明德小学”。我曾以为明德小学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事实却不是这样。新校的取名是和明德基金项目有关,这是台湾一位富商的爱心捐助。就如同全国各地的“逸夫中学”,拿了人家的钱财,就不得不更名易帜一样。好心人的善心义举一定要铭记在心。爱心企业的捐款值得我们感恩。然而,我毕竟失去了母校,失去了那个曾经引为自豪的历史名校。听说焦先生的后人曾回过家乡,他们看不到古老的民生小学(中学),也听不到河道小学的名号,内心会作何感想?
10、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
11、《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12、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13、王伯祥注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即所引古书之辞。谓人之有言,所以成其志之趋向也。言之有文,所以成其言之条理也。足,犹成也。”(王伯祥选注,春秋左传读本,中华书局,1910,第426页)言,要有条理;而条理就是语文品质的要素之一。这话是孔子在当时的古书上看到的,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则是孔子对于“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的祖述之言;但它流传更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然而,问题就来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否果真为孔子所言?
14、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15、柯海这才发现不妥,颇有些羞臊,说:请爹爹定个墨铭。申明世说:太直了失之粗浅;太曲折又走偏锋,刁钻了;用典本来不错,但不过就是一锭墨,又不是名家,就嫌卖弄了;无由来且不易记,即便市井人家起名,阿大阿二也有个由头——这墨厂是你亲手开,墨也是你亲手制,就叫个“柯海墨”如何?“柯”字里有木,“海”字里有水,“墨”里有土,算是个名副其实!有一层意思,申明世没说,就是长一长柯海的志气。柯海未必明白,只是赶紧取来笔墨纸砚,请父亲写下这三个字。申明世又嘱咐不可太张扬之类的话,随后离开了园子。——王安忆《天香》
16、比赛那天,我刚到赛场五分钟,比赛就开始了。第一局,我的对手是个小女孩,按我的“面相”知识判断,她水平一定很低。不出我所料,我几招就把她杀得片甲不留。第二局我也轻松取胜。第三局开局前,我想:这里的人好弱啊,我估计上午可以三连胜。我打量了一下对手,他个子比我矮,但是“猫眼”里射出一种傲慢的光,看着不好对付。我暗想:竟然这么嚣张,让我来杀杀你的锐气!于是,战局一开始,我刚站稳阵脚就派出大军直取他的“老巢”。没想到,他把“老巢”往两边分开,让我吃了中间的“老巢”,又从两侧夹击,想切断大军的后路。我赶紧派兵支援,但已经来不及了,大军“身陷敌营”,被敌方吃掉了。我想:看来做事不能心急,冷静一点才有可能出奇制胜。
17、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18、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19、事实上,“踵事增华”这一文学发展观至少包含三种实现方式,即断章取义、百川灌河及薪尽火传,且这三种实现方式都包含着一种“新变”的成分。
20、所以就用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方法,说她是晕过去的,一点儿也没有违背问题的原意啊。
21、张绪凤: 我曾引导学生欣赏《蒲柳人家》写“一丈青”痛打纤夫的情节,感受其嫉恶如仇的泼辣性格并聚焦动词运用的匠心:动词串联,人物立体跳动,写“一丈青”用“挽、露、冲、阻挡、戳、说”串联动作;动词加补语,夸大效果,如“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动词前加相对修饰词,场景淋漓再现,如“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动词前加拟声词,气氛烘托人物,如“唿哨而上”“咯吧一声……折断”“带着呼呼风声舞起来”。
22、但如果真主d认为,凭这些火箭在手,它就可以派兵不断骚扰以色列并能得以全身而退,那就是它狂妄自大。
23、他的引语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24、*有些没有真本事的人,却总喜欢咬文嚼字舞文弄墨。——集美中学初二(6)班罗毅
25、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许多跑者就断章取义地截取延伸训练的部份视之为重质不重量的理论。
26、春节将至,猴年即将来临,到处红红火火,洋溢着辞旧迎新的喜悦。此时此刻,没有比春联更能体现出这份热情了!今天,刘老师带领我们这群“书法大师”义卖春联,传递这份热情!
27、搞学术研究不能只是冲动或者断章取义的去判断结果,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得出结果。
28、子贡认同孔子的观点,强调君子应有文的修养,否则(和小人相比)就如虎豹与犬羊的皮都被拔去有文采的毛一样分不清楚了。我们完全可以将此“文”“质”关系的论述用于描述语言作品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陈望道认为,“文”字的本身就有语文组织的意义(陈望道著;池昌海主编.陈望道全集 第二卷 文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293页)。刘师培甚至说:“词之饰者乃得为文,不饰词者不得为文。”(刘师培著,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足见文之有无,不仅仅是能否传远的问题,更是能否成“文”的问题。在刘师培看来,不具备一定的语文品质,就不能称之为文章。《史记》就举了一个粗鄙少文的典型例子。《绛侯周勃世家》云:“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趣为我语”,相当于白话的“有话快给我说”。《史记会注考证》中井积德认为“趣语,失谈论之理耳”,是极不得体的说法。
29、句子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0、当做出决定时,对信息不求甚解匆忙做出的判断便与对信息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逻辑结论相去甚远。
31、有些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文章,分明是对经典文学的亵读。
32、我只是想呈现给你们尽可能我和她之间所有客观真实的对话,不是只言片语,不是转达,因为不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章取义。
33、古来至圣大贤,无不以其笔墨为身光耀。只如《论语》一书,岂非仲尼之微言,洁净之篇节?然而善论道者论道,善论文者论文,吾尝观其制作,又何其甚妙也!《学而》一章,三唱“不亦”( 《论语·学而》有“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叹觚之篇,有四“觚”字;馀者一“不”,两“哉”而已。(《论语·雍也》有“觚不觚。觚哉!觚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文交互而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法传接而出。“山、水”“动、静”“乐、寿”( 《论语·雍也》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譬禁树之对生。子路问闻斯行(《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如晨鼓之频发。其他不可悉数,约略皆佳构也。(第五才子书序三)
34、比如学习“玲珑剔透”这个重难点词语,与其老师直接告知学生“玲珑剔透”是指建筑物小巧精致,就不如呈现几个相似图片甚至相似实物让学生选择,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玲珑剔透”不仅指建筑物小巧精致,而且还明澈透亮。这个词语不仅写出了建筑物的形状,更表达出了建筑物的材质的晶莹名贵。
35、冯翠红:我在教学《阿长与》的时候就用了“借力打力”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文中的描写表演阿长“切切察察”的形象,孩子们表演得投入而逼真。一方面,通过表演引导孩子们发现课文寥寥五十字便将阿长“切切察察”的形象表现得如此淋漓,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体会鲁迅先生描写技巧的精妙。另一方面,通过还原阿长粗俗的言行,孩子们会更容易理解童年的作者“实在不大佩服她”和“最讨厌……”的感受。
36、别具匠心( bié jù jiàng xīn )
37、比较遗憾的是,小仲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认识圆明园”的部分,几乎采用的都是这样的一种语言学习的方式。这本质上不是在学习语言,只是在梳理文本。按照余映潮老师的说法:寻章摘句式的文本解读式方法,是语文老师的“懒人教法”。我是深以为然的。不知道年轻的仲老师理解否?
38、 王尚文,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曾先后在金华师范学校、金华一中任教语文28年,1988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语文教学法。曾任浙江省中语会会长,著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文教育学导论》《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与人合著)《新编对韵》《后唐宋体诗话》《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育一家言》《教育如天语文是地》等,参与主编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中学读本》《人之初——现代蒙学46课》等。提出“语文品质”这一概念,即语言表达的品质;并初步建构了评价语文品质的标准体系。
39、孔子以降,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历代诗人作家、文学批评家对语文品质的重视、探求已经蔚为传统,相关理论不断得到深化、发展。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取数个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以见一斑,挂一漏万之责、蜻蜓点水之讥在所不辞。
40、 请同学们自由背诵文中精美句子,并简要阐述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4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摘句的人。
42、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断章取义的从成绩上看,要从德智体美劳个方面去看。
43、用“望”用“波”达意否?我们当然不能起渊明子美于地下而问之,但由于原本作“见”作“没”,特别是作“见”作“没”更能尽意尽物之妙,则完全可以肯定“望”“波”为后人妄改。原本的遣词造句已经到了“达”的审美层次。所以他说“辞至于能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与王庠书》,《苏轼文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22页)
44、请汪哲希同学给招考君留言吧,招考君将送你一本卢小波老师亲笔签名的《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
45、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王安忆《长恨歌》
46、越往上走风景越美,我光顾着欣赏眼前的风景,忘记脚下凹凸不平的路面,脚底一滑,呀,差点掉到水里去了。我赶紧专心扶着石头和树,一步一步踩稳了再走。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尖叫,哪个小伙伴滑倒了?转头想看个究竟,却看不清是谁不小心掉进水里,只听见后面不知道哪个妈妈在说:“没事,大家注意自己脚下,专心走路没问题。”山路越加陡峭,只能前行不能后退,我咬咬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脚下,不知不觉穿越了一程又一程水路。
47、相传古代有位男子叫做尾生,他同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48、示例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作为导语,简短的一句告诉我们: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阐述的。
49、看,非常简单吧,天晓得为啥我们关心x和y的值,在这里我们只是断章取义罢了。
50、造句: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51、生:第一段是“闯进圆明园”,第二段是“进入圆明园”。“闯进”比“进入”更能看出英法联军的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