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藏族历史上出现了几位著名的女性历史人物。她们对以后藏族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吐蕃时期,藏族妇女社会地位并不低。妇女与男子的地位基本平等。尤其是吐蕃王朝的王妃、母后、祖母、外戚,她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政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吐蕃社会的发展、强盛和灭亡。
2、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1927年加入共产d。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有影响力、号召力的革命先辈。1934年,杨靖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在东北的茫茫林海中,他率领抗联打伪军、打徒匪,抗击日寇,破坏日寇的铁路、桥梁、工厂,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与日寇激战,弹尽粮绝,英勇牺牲,时年35岁。
3、 多吉帕姆意为金刚亥(猪)母,它是印度瑜伽密宗修女的名字,传说女神为人身猪头。多吉帕姆是桑顶寺的女座主,因传授此密法,故得此称。也是佛教中的一位女活佛转世系统。(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4、我想只在正史上,又何止有千百人。他们之无所表现,正是我们日常人生中之最高表现。今天我们只看重得志成功和有表现的人,却忽略了那些不得志失败和无表现的人。因此也遂觉到自己并无责任可言。诸位当知,中国历史所以能经历如许大灾难大衰乱,而仍然绵延不断,隐隐中主宰此历史维持此命脉者,正在此等不得志不成功和无表现的人物身上。(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5、又如三国时代,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大家各显身手。可谓在此时代中人,必是各有表现者。然亦有无所表现,而被认为第一流人物,如管宁即其一例。管宁在当时,实是一无表现。但论三国人物,管宁必屈首指。他少时曾与华歆同席共读,遇轩冕过门,歆废书往观,宁即与割席分坐。魏明帝时,华歆位至太尉,欲逊位让宁,宁终不就。看来歆虽佩服宁,宁终不重视歆。史书称其“虽出处殊涂,俯仰异体,至于兴治美俗,其揆一也。”此亦孟子所云禹、稷、颜回同道之意。其实管宁固可比颜回之不出,而华歆又岂得与禹、稷相提并论。要之,中国史家喜欢表彰无表现之人物,真是无微不至。论其事业,断断不够载入历史。但在其无表现之背后,则卓然有一人在,此却是一大表现。这意义值得吾们深细求解。
6、朱元璋(1238-1398),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蒙古族统治下建立了全国大一统的汉人政权,使东亚大陆的统治权重新回到汉人的手中,也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以致恢复和极大地增强了汉民族的地位和自信心,也修复了早已元气大伤的中华文化。
7、但是,就总的来讲,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说历史进程都包含着偶然性成分,但不是绝对的,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会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这利,影响发生的可能及其范围,却要依当时的社会组织以及当时的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来决定。”(14)“如果这些少数人不适应群众,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大客气。”(15)因此,我们在评说中,不要太着重于个人的偶然性因素,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是要从客观社会环境中去找。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更多地受环境的支配,而不是受自己的意志的支配。”(16)“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17)而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看到历史过程中除了经济状况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决定历史进程的就是这一切因素的交互作用。“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第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鼠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因此,我们在分析历史事变和历史人物时,决不如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那样容易。(18)我们分析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原因时也应当是如此。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开初的动机是为了反修防修。但是,后来却变成了一场严重的内乱,这是他开始所未料到的。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只是毛泽东同志单个的意志,其中包括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中的人的意志,也有许多天真烂漫、推波助澜的人的意志,等等。毛泽东同志处于各种力量交叉的合力之中,以至于他自己都无法收拾,只能依靠他的战友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出来的一代人,在他逝世以后来纠正,这就很说明问题。因此,我们现在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就不能把犯错误的责任仅仅归咎于毛泽东同志一个人。不然的话,一是不公正;二是没有解决问题。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d所发生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一个人,仿佛在过去的历史上,这个人就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没有任何支持和反对的力量存在,整个阶级、整个政d、整个领袖集团中的其他成员都是无所作为,只是错误和灾难的消极的承受者。这样来看待历史,实际上又是一种英雄史观的翻版。
8、有人幸而生于治平盛世,但亦有人不幸而生于衰乱之世。若说历史以人为主,要人物来创造持续,则似乎在治平盛世所出人物必较多,又较胜。在衰乱之世所出人物必会较少,又较劣。惟其所出人物多又胜,因此才成其为治平隆盛之世。惟其所出人物少又劣,所以才成其为衰乱世。我想普通一般想法应如此,但根据中国历史看,却并不然。
9、司马迁(前145?-前87?),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着有《史记》,他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以史为鉴,更多的是指这部《史记》为史料!他使此后中国的历史成为有记载的历史,这一点影响至深。司马迁的影响是中国如何治,而孙武的影响是中国如何战。他是中国历史一颗闪亮的巨星!
10、 第二世贡噶桑姆(1490-1533),生于贡宇色木尼赤。
11、从评价内容讲,应以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历史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比如,可用事功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实绩作为,也可用道德、艺术、学术等其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的道德影响、艺术造诣、学术思想等。如对曹操、李后主、宋徽宗等在政治上的建树或文学与艺术上的成就,就可以分别用事功标准、学术标准和艺术标准去评价。不论历史人物在哪一方面有积极、突出表现,皆值得肯定;也不论他们在哪一方面有消极、突出“劣迹”并影响到公共生活,皆要否定。不反对以事功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但它不能取代道德等其他标准。历史进程繁杂多彩,各个时代需要一些道德楷模作为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典范。因此,历代几乎没有多大作为的隐士,由于淡泊名利、坚持理念而得到道德上的肯定与赞扬。
12、1959年,郭沫若在《替曹操翻案》中指出:“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在《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他又明确提出:“历史是发展的,我们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加以全面分析。”郭沫若的观点得到史学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同。有的学者把郭沫若在此表述的“历史作用”标准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标准”,有的学者则主张前述其他表现形式的“历史作用”标准,如吴晗等主张历史进步标准。
13、我们再讲到元代,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之黑暗时代。任何衰乱世,均不能与此时期相比。元人统治中国,前后不到八十年,但在此时期中,仍出了不少人物。如元初有王应麟、胡三省与马端临三大史学家,他们的著作,直到今日,在中国学术史上仍有其不朽的地位。此三人对于此下历史上之作用与影响,可谓迄今依然。下到明初,一辈开国人物如刘基、宋濂等,也都在元代黑暗时期中养成。
14、慈禧(1835-1908),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她的愚蠢无知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她的杰出能力避免了中国的分裂和全面混乱,她使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对“成王败寇”论的片面坚持与强调,与在本体上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密切相关。人类历史与社会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积,也有精神与道德的积累。物质是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基础,但人类历史和社会并非仅仅物质的基础性作用所能决定。历史总在运动,并编织出难解难分的问题网络,没有哪一种因素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因而布罗代尔提出:“我们不再相信这种或那种决定因素对历史的解释。”卡尔·马克思揭示了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的作用。而马克思·韦伯则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新教伦理的关系,揭示出主观因素、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16、 莲花生对益西措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据《母亲的知识·益西措甲之悟》中莲花生赞益西措甲道:
17、张三丰虽然是道士,但却是一代宗师,武功很高,擅长技击之术,这与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符合。
18、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人称荀子,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但他却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确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并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19、岳飞(1103-1142),北宋及汉人的民族英雄,实质也是狭义中国人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所体现出来的爱国和宁死不屈的情操,八百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汉人为苦难的国家前继后赴慷慨报国。他与中华民族的大禹、李世民、杜甫、包拯、文天祥、林则徐等皆成为有口皆碑的历史巨人。
20、“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射雕英雄传》此书,就化用了主席这句诗词,“射雕英雄”指的是谁呢?有人说是郭靖,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成吉思汗!
21、成吉思汗共有六子,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拖雷,五儿子兀鲁赤,六儿子阔列坚,但是小说中却只刻画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其中又尤以托雷的刻画最为突出,因为托雷是郭靖的结义兄弟,所以小说中他的戏份也相对较多。
22、宋太祖(927-976),汉唐盛风的尚武精神到宋朝为止,因为遇上重文轻武的宋太祖。宋太祖基本统一汉人地区,为汉人历史和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承上启下的重大贡献。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朝代,发达的宋朝在中期就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23、《鹿鼎记》:这部书历史人物太多了,总结一下不是历史人物的吧。韦小宝和他的六个老婆(建宁不算)、神龙岛众人、沐王府反清势力等。
24、中国历史人物,似乎衰乱世更多过了治盛世,又且强过了治盛世。我此所谓历史人物,乃指其能对此下历史发生作用和影响言。而此等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显然是生在乱世衰世的,更多胜过生在治平盛世的。此有历史事实为证,不容否认。
25、昔范仲淹作《严子陵先生祠堂记》,末后两句为“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有一人说,“德”字不如改作“风”字,范公欣然从之。上面说过,孔子四科,德行为首,而颜回、闵子骞、仲弓、冉伯牛那些德行人物,却都是无表现的人物,故范仲淹以“德”指其人之操守与人格,但此只属私人的。风则可以影响他人,扩而至于历史后代,并可发生莫大影响与作用。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亦云:“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但孟子只言伯夷、柳下惠之风,却不说伊尹之风,此何故?岂不因前两人无表现,而后一人有表现?在事功上有了表现的人,反而对后世的风力少劲。因事功总不免要掺杂近时代呀,地位呀,机缘呀,遭遇呀,种种条件,故而事功总不免滞在实境中,反而无风,也不能成为风。惟有立德之人,只赤裸裸是此人,更不待事业表现,反而其德可以风靡后世。在严子陵本人当时,只是抱此德,但经历久远,此德却展衍成风。故说“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之德字不如改风字,更见深义。否则有德之人,岂不成为一自了汉,与世无补,又何足贵?
26、第二类:关于得志成功的人物与不得志失败的人物。
27、摘要:“成王败寇”这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以“历史作用”标准出现,最为公认并被普遍采用,其主要内容是历史进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人民利益、社会需要等。它是以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客观效果,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作为评价的基本尺度或首要准则。这种标准的片面运用,导致了在事功判断与道德判断、人类历史中物质与精神、历史人物现世成功与历史成功等关系问题上的偏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充分估价道德评判的重要意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克服“成王败寇”论的不足。
28、我们固可说,所谓历史人物,则必须该在历史上表现出其事业来,才见其人历史性之伟大。人若不在历史上有表现,更何从见其在历史上之地位与价值。如此说来,衰世乱世人物,自然比不上治世和盛世。普通就一般历史言,似乎人物总该多出在治世和盛世,一到衰世乱世,就再没有人物或没有更伟大的人物出现。但在中国历史上则不然。惟有中国,却能在衰乱世生出更多人物,生出更多更具伟大意义与价值的人物,由他们来持续上面传统,来开创下面新历史。他们的历史性价值,虽不表现在其当身,而表现在其身后。此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精神真价值所在,亦即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最有意义的特殊性。
29、说到唐代,自然可说是治盛世。但唐代人物,开元以前转似不如天宝以后。宋代虽非乱世,亦可称衰世。但宋代人物,却超过了唐代。尤其在南宋末年,国家将亡,出一朱子。论其在学术史上之地位,尤应越出在郑玄之上。就其在宋以后中国历史上之作用与影响言,殆可埒上孔子。孔子与朱子,是中国史上前后两位最伟大的人物,却均出在衰乱世。
30、最后来说一说明教的五散人,五散人在明教的地位,居于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之下,五行旗之上,职如其名,他们是明教中的散人,没人管也不管人。虽然地位在五行旗之上,但五行旗听从教主指挥。他们五人以个人名义在全国各地进行布教活动,反抗蒙古朝廷。五人分别是:彭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和周颠。
31、从领袖与人民的关系来看,历史也表明人民是主人,领袖是公仆,主人评说公仆的功过是非,完全理所应当。列宁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政d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d是否严肃认真,是否真正履行它对自己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1)这里,列宁虽然是针对政d说的,但是,它正好说明了领袖、政d同阶级、群众的关系以及对待错误所应抱的态度。我们d之所以公开批评领袖的错误,就在于要把领袖摆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恢复和健全d的民主生活制度,建立起民主权威。但是,这种评说,必须在d的领导下有组织的进行。
32、例如吴太伯,又如伯夷、叔齐,在历史上皆可谓无所表现,而为孔子所称道。孔子曰:“太伯其至德矣乎!三亿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似乎孔子乃在其无表现中赞扬其已有所表现。而且是表现得极可赞扬。我们也可说,此乃是在人群社会中,在历史上,一种不沾染不介入的表现,一种逃避脱离的表现。
33、孙思邈(581-682),他是唐朝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人称”药王“或”药圣“。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着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他的《丹经》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是火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
34、 第七世却珍旺姆(1708-1752),生于拉萨桑朱童麦。
35、值得一提的是,尹志平是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对于全真教的传承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在新修版中,为了不亵渎道教祖师的形象,金庸先生将真实存在的尹志平改为了虚构的甄志丙。
36、隋文帝(541-604),五胡乱华使中国汉民族陷入了类似欧洲黑暗时代的年代,且长达三个半世纪。隋文帝这时统一中国,他使中国避免了蛮夷化!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首先他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废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响巨大的科举选士制度。“读书做官”的历史动力和影响力大得无法估量。
37、小说中的成吉思汗与历史上的形象相差无几,征战、屠城、杀人等一件件事,都完美契合历史。
38、以下中国历史上遂搜罗了极多无所表现的人物,而此等人物,亦备受后世人之称道与钦敬,此又是中国历史一特点。故我说此乃中国之史心,亦即中国文化传统精义所在。诸位只有精读中国史,深研中国历史人物,始能对此有了悟。
39、钱穆先生的文章坐观君已经分享过。不过,上次谈的是历史地理,今天的主题是历史人物。读先生的文章需要静心,还需要琢磨。于是坐观君仍然将这篇文章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今天先来看上部分。
40、明代之盛,堪与唐比。但明代人物更不如唐。王阳明出世时的明代,已是衰象呈露,大乱将起。下迨明亡,大儒辈出,比宋末元初更像样。如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近人称为明末三大儒,亦都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41、历史上的王保保更是厉害的不得了,真实的王保保以镇压农民起义出道,跟随舅舅察罕帖木儿先后镇压平定了李武、崔德、刘福通等起义军。
4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质也是中国的开国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创立皇帝制度,并完成了中国一系列的统“废分封,设郡县,修驿道”,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的时代,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43、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 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抗战中,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在对日作战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44、周颠,周颠在小说中就是一个活宝,插科打诨,最爱跟赵敏斗嘴。历史上周颠却是一位得道的仙人,朱元璋夺取南昌,周颠跑来告太平,惹怒了朱元璋,命人把他放进大缸里,用柴火使劲烧,朱元璋以为将他烧熟了,过去一看,发现周颠一点事没有,只是头上冒了点汗,朱元璋大为惊奇,又把周颠关进屋子里饿了一个月,结果还是没事,于是朱元璋把周颠带在身边。攻打陈友谅时,周颠预言上天没有给他安排皇帝的位置,陈友谅果然死了。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周颠来,给他写了《周颠仙人传》,并且派人寻找周颠,不过没有所得,听人说,周颠已经得道成仙!
45、 第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
46、我们再讲到元代,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之黑暗时代。任何衰乱世,均不能与此时期相比。元人统治中国,前后不到八十年,但在此时期中,仍出了不少人物。如元初有王应麟、胡三省与马端临三大史学家,他们的著作,直到今日,在中国学术史上仍有其不朽的地位。此三人对于此下历史上之作用与影响,可谓迄今依然。下到明初,一辈开国人物如刘基、宋濂等,也都在元代黑暗时期中养成。
47、赵一曼,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d。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抗战爆发后,他奉命到东北开展抗日工作。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在当地抗日中,赫赫有名,连日伪报纸都惊叹的称她是“红枪白马”的中国妇女。1936年在与日寇激战、率部突围中,赵一曼不幸被俘。1936年8月,她英勇就义,为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48、今天诸位也可说是各处在衰乱之世,不免有生不逢辰之感。然诸位一读历史,知道研究历史人物,便知我们尽可做一不得志和失败的人,或甚至做一无表现之人。这一时代是失败了,但处此时代之人,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只要人能有成,下面时代便可挽转,不使常在失败中。若人都失败了,则一切完了,下面亦将无成功时代可期。
49、 第九世却英德钦旺姆(1803-1856),拉萨拉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