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及意思)。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5、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翻译)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9、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及意思)。
10、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释义: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4、真丨这句话源于“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
15、(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就是说话冒失。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也不言谈冒失。”
16、·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可以献身,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糊里糊涂地被愚弄。
17、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8、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19、(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24、(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25、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2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释义: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28、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2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0、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3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34、(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35、(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36、(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3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38、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39、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1、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42、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4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4、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45、·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出处)《庄子·达生》(译文)人所最可怕的,还是枕席上的姿意在饮食间的失度。
46、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47、(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49、(翻译)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0、(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51、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52、(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53、(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5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5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56、(翻译)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57、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58、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59、·未知生,焉知死?(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活着的事情还没搞明白?怎么能知道死呢?
60、(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61、(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62、(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6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