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兴高采烈,因为他感到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果然在1950年7月10日,他被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参加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的军队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他力排众议组织实施了仁川登陆并大获成功,他的军事生涯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遇到了彭德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下,他从辉煌的顶点一步步跌落直至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
2、1951年4月12日,麦克阿瑟匆匆辞别如丧考妣的日本人,携家人飞往美本土。
3、朝鲜战争爆发之初,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成功逆转了战局后。麦克阿瑟积极向杜鲁门争取批准越过三八线,彻底击败金日成率领的朝鲜人民军的计划。虽然杜鲁门同意了这一计划,但是担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会出兵干预。于是1950年10月,麦克阿瑟会见了杜鲁门,他向总统说明中国不太可能会出兵朝鲜。加之同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也报告说“除非苏联下定决心发动全球战争”,不然中国和苏联只会继续秘密协助朝鲜。但是杜鲁门依然不放心,他命令麦克阿瑟的军队不要接近鸭绿江。
4、1945年,因罗斯福总统突然病逝,副总统杜鲁门接任后,对苏联的态度就强硬起来,尤其是有了原子弹“撑腰”,对其更加排斥。当苏联提出由两国共同处理日本战后问题时,当即遭到了杜鲁门的拒绝。说白了,美国要一家独管。(麦克阿瑟当过总统吗)。
5、所以在一些网友口中,他也被称作"麦天皇"。
6、麦克阿瑟一直不愿意当将军。他在历史上参加过三次总统选举,第一次是在1943年,但当时他在二战中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威望,名声也不明显,所以在该州的初选中被击败。虽然这打击了他作为总统的自信心,但并没有打击他的野心。在后来的战斗中,他还发挥了强大的作战指挥能力,使美国的实力向世界展示。
7、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生于1880年,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星上将"。他在二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麦克阿瑟担任驻日盟军司令,带领美国军队统治日本,对战后的法西斯日本进行改革。
8、这话对麦克阿瑟刺激很大,是啊,父亲最后的目标就是陆军参谋长,但因为和陆军部长塔夫脱不和,所以放弃了机会。难道他不应该实现父亲未完成的目标吗?
9、1937年的12月,麦克阿瑟被菲律宾再次聘用,成了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帮助组建菲律宾陆军。这是菲律宾的一个应急预案,此时,日本已经全面侵华,菲律宾隐隐感觉,日本不会放过处于南下重要地段的菲律宾。恭喜菲律宾总统,他猜对了。
10、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四年之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少尉。
11、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是一位美国战略家和政治家。
12、国会里的政客则对他毫无好感,大家都害怕麦克阿瑟若是上台,会发动一场全面战争,而他的好友兼竞争对手艾森豪威尔则相反,他承诺尽快结束朝鲜战争,重返欧洲,这很符合美国当前的利益。于是,麦克阿瑟毫无疑问地在选举中失败,他的好友艾森豪威尔成为了美国总统。
13、战役进行很顺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在朝鲜温井地区与南朝鲜军第一师、第六师先头部队遭遇,全歼了敌人一个加强营和一个炮兵中队。这一仗是按照“初战必胜”的原则打,但是却暴露了我军的行踪,在联合国军得知我军参战的情况下,会不会改变作战计划,是彭德怀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于是彭德怀经过仔细考虑,决定改变指令性指挥为指导性指挥,也就是命令各参战部队自己寻找战机,分头歼敌,把作战的主动权与临时决定权交给一线指挥员。
14、麦克阿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真的"回来了"!麦克阿瑟从登陆舰下海走上菲律宾海滩,只为了能让媒体拍出有气场的照片。这个戴墨镜抽着烟斗的军人硬汉形象传遍美国,一时成为美军乃至整个美国的偶像。
15、拜登曾经被指在参议员时代便抄过罗伯特·肯尼迪的演讲稿,所以现在出现模仿麦克阿瑟这样的恶作剧并不新鲜。不过,提到恶作剧,人们似乎自然而然会想到特朗普而不是拜登。
16、彭德怀用实际行动教训了美国和多国部队,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真正地站起来了,而站起来的过程中,麦克阿瑟就是那个背景布。
17、当然,麦克阿瑟也有应对,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竞争对手史塔生拿着一手硬牌,且毫不手软,麦克阿瑟虽极力应对,营造好丈夫人设,但美国群众并不买账。麦克阿瑟在这场关于“私德”的舆论战中败北,再次被大选扫地出局,杜鲁门胜出。
18、1951年4月11日,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杜鲁门未通过正常的军令渠道,而是以白宫记者会新闻通稿的形式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包括远东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国陆军司令等等,杜鲁门用突然袭击和媒体公开的办法,狠狠地报复了麦克阿瑟的无礼与傲慢,不仅暴露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前后方的战略分歧,同时也是对这位五星上将战争思路的全盘否定,对当时的战争进程和远东局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9、1941年二战爆发后,履历光鲜的麦克阿瑟担任远东军总司令。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攻入菲律宾,麦克阿瑟无力抵挡,导致美军损失惨重,他本人险些自杀。次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马尼拉,麦克阿瑟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要求下撤离,宣布马尼拉不设防。
20、麦克阿瑟对此不以为然,首先他相信在中美两国悬殊的国力和装备面前,在苏联没有全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主动与美国正面冲突。但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清楚,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战线一路推进到了汉城附近。
21、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22、面对此景,78岁的母亲给了麦克阿瑟力量:孩子,勇敢一点,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的父亲都会为你感到羞耻。
23、麦克阿瑟一方面命令空军轰炸鸭绿江大桥,目的是阻止志愿军增兵朝鲜,结果美国空军每日出动飞机1000多架次,连续轰炸达两周,将鸭绿江上的大桥全部炸毁,同时麦克阿瑟集中了美军、英军、土耳其军、南朝鲜军共5个军、13个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22万人的兵力,仍分东西两线向中朝边境全面推进。
24、第2次战役后,在d中央的要求下,彭德怀发起了第三次战役,这一次战役中麦克阿瑟改变了最初对中国军队的认识,他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悲观地认为,只有将整个美国的力量用来与中国对抗,甚至对中国动用核武器,起用国民d军队,才能挽救失败的命运。
25、美国历史上的五星上将与总统之战,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台前幕后
26、比如二战期间选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本来最合适的人选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德高望重,但是罗斯福毕竟不是职业军人,既然要指挥庞大的战争机器,他身边可谓是一日也离不开马歇尔的“参赞军机”,所以只能牺牲马歇尔“荣光”的机会。最终在马歇尔的力荐下,任命了火箭般蹿升的艾森豪威尔,既然能任命,当然也能撤换。
27、二战期间,麦克阿瑟将军主管太平洋战争,与日军来回作战。即使二战结束后,他在日本的地位也很高。在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投降后,他成了日本的实际主人。有人认为这样的成就必然会成为美国总统,但他对于政治家来说还是太小了。他们明白选民想要什么,于是不断挖掘麦克阿瑟的黑料,暴力,吸吮D等等。
28、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很快,麦克阿瑟被调回国了,先是在1925年成了少将,在美国本土历练了两年。然后,在1927年竟然神奇地成为了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带队参加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奥运会。人生真是充满着奇迹啊!
29、这是耻辱,麦克阿瑟感觉活不下去了,把父亲留给他的手枪拿出了好多次,就想结束了自己,去见泉下的父亲。
30、这种疯狂的计划让随行的美军将领都出了冷汗,第一种计划会引起世界大战,而第二种计划则会让韩国和日本两个美国的盟友万劫不复。
31、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美军第1军向平壤方向退却,第9军第2师从三所里突围。美军骑兵第1师和英军第29旅北援接应,但却被穿插到三所里的志愿军38军113师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美骑兵第1师与第9军第2师的败兵仅相隔一公里多,却死活不能会合。麦克阿瑟急得破口大骂:“什么‘开国元勋师’,都是饭桶!”
3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克阿瑟曾有在菲律宾败逃的经历,不过在美国当时需要胜利来鼓舞的情况下,麦克阿瑟竟然被捧成了英雄,并因此走上了军事生涯的“黄金时期”。1945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率部打败日军,此后,担任西太平洋地区盟军陆海空三军司令。之后麦克阿瑟担任美国驻日本占领军司令,以及美国远东军司令,一时风头无二。
33、可以说,作为将军,麦克阿瑟张扬骄狂、爱耍个酷不算什么槽点,甚至还可视为个性风采,但如果想捞取政治资本,尤其在美国这般精明保守的社会中,麦克阿瑟的性格就难免要吃些苦头了。
34、(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5、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重大,因为志愿军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北朝鲜在生死线上起死回生。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和美军作战的第一手经验,为第二次战役的大规模歼敌奠定的基础。
36、这种"狂言"着实把杜鲁门和美国国会吓了一跳,他们很怕麦克阿瑟真的做出出格的事进一步刺激中国和苏联。
37、麦克阿瑟身上的狂傲,决定了他绝对走不了政治之路。
38、被撤职之后,麦克阿瑟回国在采访中大放厥词,说总统给他使绊子,这是军人的羞耻,这让他和杜鲁门的糟糕关系搞得人尽皆知。
39、麦克阿瑟瞧准艾森豪威尔回国,就主动积极的建议,要结束战争有2种方案:
40、在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战役较量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挥员是彭德怀,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是麦克阿瑟,但是这两个人的出身完全不同,一个是职业军人出身,一个是普通农民出身。但是因为抗美援朝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41、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销你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麦克阿瑟的头衔还真不少)。
42、被日本人打得连连败退,麦克阿瑟简直老脸都给丢尽了。在这种情况下,1943年共和d却有意让他做来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
43、1944年6月,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和马里亚纳群岛。对下一步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同海军方面发生了分歧。参谋长联席会议表示同意金海军上将的建议:绕过菲律宾,攻取台湾,早日进攻日本本土。麦克阿瑟则认为,加速进攻日本本土是行不通的,绕过菲律宾而直接攻取台湾,从军事上讲是“完全错误”的。他要求亲自去华盛顿全面陈述他的观点。罗斯福总统没有让麦克阿瑟回华盛顿,而是相约在珍珠港会晤。7月26日,两人几乎同时到达珍珠港。第二天晚上开始讨论战略问题,尼米兹拿出金海军上将的计划,并陈述了海军方面对这一作战计划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场。麦克阿瑟则详尽陈述了首先收复菲律宾群岛的理由。到午夜休息时,总统仍没有作出最终裁决。第二天上午继续会晤。麦克阿瑟的主张终于被采纳。9月15日开始向菲律宾进军,10月23日主要目标已被夺取。此后,他熬过了艰难的近3个月的莱特战役,1月9日宣布莱特岛上有组织的抵抗已经结束。此后,他得到了五星上将的特级军衔。
44、彭德怀的第一作战方案只得废除并立即修改部署,决定采取西攻东防的策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主力于东线黄草岭地区阻击“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向江界方向推进,钳制东线之敌,保护西线志愿军主力的侧后安全;集中志愿军第40军和42军125师于西线,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第八师,并确定了先打南朝鲜军,再打美英军的原则。
45、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其父小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将军,他可谓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麦克阿瑟晚年曾说:“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军号声!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的父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给予我一生的职业道路。”1912年9月5日,老麦克阿瑟因心肌梗死去世。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还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并且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上,半个世纪没离身。
46、但最后的结果是,另一位开挂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选了美国总统,这个昔日他麦克阿瑟的助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击败了他。只合适做个将军,不适合做总统当选后的艾森豪威尔后,亲自去考察朝鲜战场,找出结束战争的办法。
47、麦克阿瑟在一片“凄风苦雨”中离开了菲律宾,并且发誓到:我一定会回来的!
48、杜鲁门决定炒了麦克阿瑟。甚至为了不让他辞职,招呼都不打,于1951年4月10日凌晨1点,直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解除麦克阿瑟所有的职务。
49、日本人对麦克阿瑟感激不尽,而麦克阿瑟在日本俨然太上皇。此时,麦克阿瑟到达了人生的最高点。
50、不久,麦克阿瑟就飞往华盛顿,在机场,看到马歇尔、布雷德利、科林斯以及十几位三星中将或四星上将在机场迎接他。
51、直到这一刻,麦克阿瑟终于明白,彭德怀送了一份大礼给他,这份大礼的名字叫“失败者”。这是耻辱,而且永远没有可能消除,这是真正的晚节不保。
52、艾森豪威尔说,其他同盟国军会不会和美国站一起,与中国全面战争呢?经过这次朝鲜战争的失利,很明显不会。就算会,也没有把握能打赢中国,甚至会激怒中国不顾一切。所以这个方案不行。
53、杜鲁门见状,为避免出现麦克阿瑟抢先声明的尴尬,于4月11日凌晨1时临时召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由李奇微将军继任。第二天上午美国大街小巷的报纸和新闻广播都转发了这一消息,而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却浑然不知,一直到中午才得到消息。美国近现代史上最搞笑的总统与将领之战,终于以这样奇葩的方式落下帷幕。
54、那时候,麦克阿瑟大喊回应:“我不想做总统!”
55、荣誉远远不止这些。在日本的七年时光里,麦克阿瑟采取宽容、安抚政策,受到民众欢迎,成为日本人气偶像。能把黩武凶狠的日本人治理得服服帖帖,这不免又让美国群众高看了一眼。
56、颇有不少朋友写剧本般地想象,特朗普离去的时候会不会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大门顶上放一桶冰水什么的,从这位的一贯行事风格来说,这本来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57、而杜鲁门虽然在他卸任的时候他的支持率达到了最低点,但丝毫不影响历史对他做出公正的评判,时至今日杜鲁门依旧是美国人民心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美国共有45任总统,杜鲁门在“最伟大总统”排名中位列第八)。至于川普,他是否拥有全球的视野与长远的战略的思考,历史也注定会有公正的评判。而像麦克阿瑟这样只注重一时战场得失的人,幸好只是一名将军。因为在那个贸然发动全面战争的平行时空中,纵使人类文明没有因战争而陷入苟延残喘,也会面临比今日更加严峻的核扩散形势。
58、导致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直接导火索,是他一意孤行邀请国民d军队加入战局,蒋介石甚至已经准备好了30000多人的参战部队,而这是美国军政高层坚决反对的;同时,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麦克阿瑟在会见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大使时,用“极其尖刻的语言”抨击美国政府,这已经超过了杜鲁门能够容忍的底线,突然宣布解职,实际上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政府长期积存矛盾的总爆发。
59、此时,他和负责欧洲战场的艾森豪威尔一样是五星上将,在名气上麦克阿瑟压过艾森豪威尔一头,但是这对好友的政治生涯却完全不同。艾森豪威尔成为总统,麦克阿瑟之后却两次铩羽而归,这是为什么呢?
60、1930年,麦克阿瑟成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参谋长。
6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韩国军队溃败之后,麦克阿瑟带着美军登陆,将朝鲜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杜鲁门此时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参战,一直要求麦克阿瑟不许接近鸭绿江边,但是麦克阿瑟根本不把总统的话放在眼里,美军逼近鸭绿江,轰炸了中朝边境。
62、麦克阿瑟首先在日本东京宣布参加竞选,在讲话中他谦虚的讲,如果因为害怕艰险,不敢接受美国人民可能赋给我的公职,那么我就背叛了作为好市民的准则,你看,这还八字没一撇,就发表起获奖感言了。
63、他在签署这份文件的时候,创纪录地用了6支笔,包括写道格拉斯一支、麦克一支、阿瑟一支……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麦克阿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时刻的历史意义,他的6支笔分别用于给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两位刚刚从战俘营被解救出来的将军温赖特和帕西瓦尔,他的夫人以及自己留念。
64、同时,解除麦克阿瑟这样重量级将领的职务,总统也会事先征求核心领导层的意见,而不是像希特勒那样胡来。杜鲁门决心拿下麦克阿瑟的准确时间,其实是1951年4月6日,他召集了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等人到办公室,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一定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65、二战结束后,他声望如日中天,从朝鲜前线回国之后,民间有很大呼声希望麦克阿瑟成为下一位美国总统。他本人也在共和d提名竞争中有良好的表现;但是为什么历史和美国人民都没有选择他呢?
66、但随着二战的结束,他的名气和地位都到达了顶峰,麦克阿瑟最后代表盟军最高司令在日本的投降书上签了字。
67、麦克阿瑟在一战时,到了法国,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勇敢地战斗”,职位也是蹭蹭往上升。
68、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唯恐出力不讨好,遂有推辞之意。其母则力劝他接受该职,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69、麦克阿瑟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当年在西点军校以“第一”的身份毕业,是西点军校历史上毕业成绩最高分。
70、就在美国实施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遏制东方势力西扩的时候。无独有偶,美国提出在亚洲“要使日本成为对付共产主义的堤坝”,并调整了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持,并利用日本企业和军事基地,为美国在亚洲战略服务。
71、深厚的背景,优渥的生活条件,以及学霸的聪颖,令麦克阿瑟成为人生赢家,一路顺风顺水长大的他,养成了看任何人都是垃圾的习惯。
72、到了华盛顿,麦克阿瑟就应邀前往国会做演讲。
73、同时,因麦克阿瑟请人给自己分别写了三本传记,又说他在为竞选总统造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的成功人士,都会请人给自己写传记。原本,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有些人“无中生有”出在为竞选总统做准备。再说,当时的他,依旧没有当过总统候选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总统竞选,又怎么去竞选总统呢?
74、如果,此时麦克阿瑟急流勇退,他将成为美国国内“神一样”人物,也会成为日本人心中真正的“大神”。
75、拜登在就职典礼后直接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对周围人说了一句“没时间等待了,让我们开始干活吧”,便开始签署文件,而且一签就签了17份!这是历届美国总统都没干过的事情,他们上班第一天最多也就是签署一份文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
7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指挥过“百团大战”和对日寇的大反攻作战。在中国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先后担任过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过延安保卫战及进军西北的多次重大战役。
77、也是,麦克阿瑟除了在彭德怀元帅手里吃过没法翻盘的败仗,别的时候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不愧名将之风。但他和拜登的一贯风格似乎并不相符。
78、拜登的这17支笔,估摸着也是要作为历史纪念品收存的。
79、麦克阿瑟的父亲名叫乔治w阿瑟麦克阿瑟,曾担任美国陆军的中将三星,参加过美国内战和美西战争。他是激励麦克阿瑟成为一名士兵的人。麦克阿瑟的母亲名叫玛丽平克尼哈迪麦克阿瑟(绰号平克),他们于1875年5月结婚。两人有三个儿子,麦克阿瑟排名第三。长子亚瑟麦克阿瑟三世后来在美国海军中担任军官。马尔科姆麦克阿瑟(MalcolmMacArthur),第二位,5岁去世。
80、按理说,这段时间的失败是麦克阿瑟军人生涯的污点,但是麦克阿瑟却表现出了自己身上的"演员气质"。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哪怕失败了,也要装出硬汉的气场。在来到澳大利亚后,他面对美国的媒体放下豪言壮语:"我离开了,但是我将会回去!"
81、“冷战”进入高潮,麦克阿瑟跃跃欲试竞选总统。
82、美国总统虽然是文职,但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的明确规定:总统为合众国陆海空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国民警卫队)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既然如此,当然可以撤换任何一位美军现役正规部队的将领,包括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同时还可以更换文职的国防部长,否则“统率权”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