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百次的问自己:到底去向哪里,何处是吾乡?不妨问问苏轼家的,她一定会大声地告诉你:吾心安处便是故乡!
2、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受苏联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狄更斯十分重视,并在1962年狄更斯诞辰150周年纪念时形成了一个高潮。与解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狄更斯研究出现了几个大的转向:首先,从侧重译介国外的观点转为以自己的独立研究为主;其次,对国外狄更斯研究资料的介绍从西方学界转向了苏联;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更加侧重从社会—政治层面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如《双城记》对社会的批判、狄更斯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阶级局限等。杨耀明在《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狄更斯由于他的阶级地位很容易接受这种思想(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他真诚地同情在那个社会里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和穷人的处境……指出他们的不幸是统治者造成的;他愤怒地指责政治制度的不民主及腐败、社会的不正义、统治阶级的冷酷、贪暴、虚伪及其他罪恶”,“然而,狄更斯惧怕并且反对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提倡敌对阶级相互谅解、融合,在保存私有制度阶级差别的条件下改善劳动人民群众的处境”。“在反映、批判那个罪恶社会时”,他“是伟大的”,“当提出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时,就变得糊涂甚至有害了”。(狄更斯双城记)。
3、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4、除纯文本研究外,随着译介学的发展,在《双城记》的研究领域还涌现了一批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其各种中译本的文章。不少学者和翻译家就《双城记》几个译本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在一些译本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译”、“讹译”、“漏译”、“错译”、“误译”、“病句”及译文不够传神,未充分再现原作意境等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令译文晦涩费解,语句不通,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效果。
5、狄更斯的态度从原先的识别革命到后来的否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有一个一致的标准:就是反对暴力和滥杀无辜,并促进了人文主义和爱。狄更斯主张非暴力社会改革家,他拒绝在暴力中革命。他认为革命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理性与宽容,善良和爱是要建立一个和平与和谐社会。
6、代尔那为了解救领地总管回到法国,被革命政府逮捕,梅尼特带着女儿、孙女到法国营救代尔那。梅尼特过去的遭遇赢得革命者的同情,代尔那获得了释放。但得伐石太太与代尔那家族有深仇大恨,她要复仇,她以梅尼特在狱中写成的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恶史为控诉书,重新激起了群众对这个家族的愤怒。这一次连梅尼特也无法为女婿辩护,代尔那被宣判死刑。卡尔登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设法以自己换出代尔那。代尔那与梅尼特、路茜及女儿一起逃离巴黎。卡尔登实现了对路茜的诺言:“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他代替代尔那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7、这时有一位律师席多尼·卡顿先生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露茜,并对她逐渐产生了爱慕的恋情。根据查访得来的消息,他得知查理·代尔纳竟然就是梅尼特医生的仇人侯爵的外甥。原来代尔纳因为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决定放弃自家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靠一份法语教师的工作自食其力。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8、得伐石太太是法国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女英雄,她出身佃农,父兄和姐姐都遭到侯爵的残害,因而对贵族阶级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她立场坚定,为革命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他爱憎分明,从不怜悯阶级敌人。在公审贵族时,她出庭作证,使敌人得到报应。但作家又把她写成可怕的“复仇女神”,她由于痛恨侯爵,因而也痛恨其侄子查理斯,连路茜及梅尼特医生,也作为自己复仇的对象,结果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这是作家对革命者的歪曲。
9、失望的冬天里,我将今年的压力告诉了狗,狗却跳了楼。
10、卡尔登为了露茜一家人的团聚幸福,代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体现其无私伟大的博爱精神。
11、智慧的年头中,信息铺天盖地,共享单车、高铁、支付宝、网购新四大发明熠熠生辉,生活变得迅捷无比,一些都那么顺理成章。
12、之前看了《悲惨世界》,雨果从法国人的角度写革命;看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旧俄的角度讲拿破仑。应该再去看看《九三年》。
13、最美好的时代里,我们是生而富足的一代,我们不再为生存还是毁灭担忧,不再担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的侵蚀。
14、在英国,几乎谈不上有什么社会治安和人身保障,可以证明国家那样自吹自擂有多大道理。即使在首都,每天晚上都发生手持武器的歹徒明目张胆的盗窃,拦路抢劫等案件;甚至有人公开警告住户,如离境外出,务须将家具运往家具店仓库,以确保安全;有人在晚上做强盗,白天在城里做买卖,后来,他以“头目”的身份拦劫他的同行,被认出来,受到质问,他英勇地开枪打穿同行的脑袋,就骑马跑了;有七个强盗拦截一辆邮车,被警卫打死三个,“由于弹药不足”,警卫自己也被另外四个强盗打死:之后,邮车便平静地被抢劫;有个强盗竟在特恩汉草地上强迫显赫人物伦敦市长老爷站住,交出钱财,当着他的随从的面,把这位名人抢光;伦敦一些监狱的犯人跟看守打起来,这些法律的最高权威用装了弹药的大口径霰弹枪向他们开枪;小偷竟在朝廷的客厅里剪去显贵们脖子上的钻石十字架;火枪兵闯进圣·吉尔斯教堂去查走私货,暴民向火枪兵开枪,火枪兵也向暴民开枪;然而,无论哪一件案子,人们都不认为太越轨。在发生这些案子之际,一向很忙碌然而总是无益有害的绞刑手,更是忙个不停,时而绞死一长排一长排各种各样的罪犯;时而在星期六绞死一个在星期二抓住的侵入私宅的抢劫犯,时而在新门监狱烙成打的犯人的手;时而在威斯特敏斯特议会厅门口烧小册子(8);今天处死一个罪大恶极的凶手,明天处死一个可怜的小偷,因为抢了一个农民的小孩六个便士。
15、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简言之,那个时代跟现代十分相似,甚至当年有些大发议论的权威人士都坚持认为,无论说那一时代好也罢,坏也罢,只有用最高比较级,才能接受。
16、(3)索思科特夫人(1750—1814),宗教狂信者,自称是《启示录》中那个怀孕的妇人(见第十二章),能通灵,并出版预言书,有不少信徒。
17、狄更斯反对滥杀无辜。他反对任何种类的暴力,贫穷的起诉,或复仇的穷人盲人。他认识到革命的思想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但当革命来临,带来许多可怕的情况和血腥场面,他转而反对革命。
18、19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地展现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维多利亚“盛世”背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
19、2)对贵族阶级表现出极大憎恶和蔑视,深切关注和同情贫困百姓的非人命运,对他们的反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理解。
20、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他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1、在小说中,达尔奈和卡顿同时作为露西的追求者,两人都喜欢露西,虽然最后露西选择了达尔奈。而卡顿为了露西以后能够更加的幸福,冒充达尔奈代替其一死。
22、中国读者接触狄更斯,始于20世纪初林纾的翻译。但当时,《双城记》并没有被译介。民国时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双城记》的评论,这大多散见于狄更斯的传记及一些介绍性的文章里,如莫洛亚著的《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林海的《狄更斯的写作技巧》、梅林格著的《狄更斯论》、伊瓦雪娃著的《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这些文章大都出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关于《双城记》的评论尚不够集中和深入,主要仅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的资料,独立的研究还未展开。
23、第二个时期从1966年到1976年。由于文革运动,这一时期对《双城记》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4、黑暗的世界里,密密麻麻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我们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尽管内心高呼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奈何路漫漫其修远兮。
25、本书最终的结尾,也正是用人间伟大的情感“爱”去保护了一众无辜而善良的人们,当然,那种充满悲剧性的伟大也即在此刻,在狄更斯的笔下文字中,弥漫开来,达到了最高潮。
26、3)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双重性,在反对暴力的同时,也反对革命的暴力,主张以仁爱消除社会矛盾。
27、其实和《日瓦戈医生》有点类似的地方,狄更斯的《双城记》面世后,在一定社会时期内被认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污蔑与诋毁。
28、 张明慧:《共同的局限,不同的风采——〈双城记〉与〈九三年〉比较剖析》,《南通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29、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你最最轻易赐给人的,就是死亡,啊,吉洛廷。
30、根据狄更斯的序言,1857年狄更斯和他的孩子、朋友表演威尔基·柯林斯先生的戏剧《冰海深处》时,他开始有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思想。《冰海深处》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心爱的女孩抛弃的年轻人,他在北极探险时为了拯救情敌而牺牲。这样的人物塑造与狄更斯完全一致,也完全符合狄更斯对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定义,自我牺牲和高尚的品格,这为《双城记》中卡顿的构思提供了素材。
31、社会—历史层面的分析仍是这一时期《双城记》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但在这一层面内部,一些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受到了冲击。如传统评论认为,《双城记》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革命者。针对这一观点,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张玲在《剥笋——〈双城记〉主题层析》一文中指出,《双城记》是故事并非史书,狄更斯并没有试图全面反映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各个方面,“他不过是通过艺术的概括,反映了革命的一些方面或侧面,表述了它最主要的是非功过”。“象这样一场规模宏大,波及深远,剧烈空前的群众运动,出现偏颇谬误本不足为怪,更何况,法国革命既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城乡劳动者虽然对革命怀着巨大热情和献身精神,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政治上还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不可能具有高度的觉悟和组织性,相反却带有极大的狂热和盲动。”因此,《双城记》是符合历史的,它并没有歪曲法国大革命,也没有歪曲革命者。有感于社会—政治批评的单部分研究者转而向其他层面进行探索,也涌现了一批颇具新意的研究成果。赵炎秋的《论狄更斯的道德观在其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作用》一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双城记》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或是情节安排上,道德因素都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更多侧重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他“往往从道德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并以此作为武器。因此,他对社会的批判带着浓厚的道德色彩”。陶丹玉的《论〈双城记〉中的宗教倾向》则从宗教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了重新解读。文章认为,《双城记》除了真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谴责贵族的残暴之外,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宣扬、歌颂作家的宗教情感——仁爱和永生。
32、梅尼特医生获释之后,曾一度被他以前的仆人得伐石收留。不久,他的女儿来到这里接他到伦敦居住。在他们去伦敦的旅途中,他们结识了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并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很快露茜和查理·代尔纳之间便互生好感,他们订婚了。
33、我省本土+38:南京+扬州+37|冒用核酸证明离宁,警方通报
34、附上知乎的“刀锋读书”号的剧情解读,写得特别好:
35、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6、A小说涉及多条故事线索,但通过人物、情节、故事使不同故事线索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具有了丰富性和整一性。
37、(古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通关秘籍》
38、1)倡导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希望实现儿童那样的天真善良、自然纯朴的人性和人际关系,使邪恶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39、卡顿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他明知自己的单恋没有结果,却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用生命为所爱之人换来幸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化解残忍的暴力。卡顿对女主角的深切爱意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使得《双城记》的主题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增强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40、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41、光明的季节里,我们春风得意马蹄疾,我们不忘初心,总想着站在世界最高峰,憧憬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2、狄更斯笔下总有一些有怪癖的人物出现,他们内心的善良与言行的古怪形成差异,常常带来幽默的效果。
43、《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由狄更斯在47岁时发表的作品,是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44、Thewholedifferencebetweenconstructionandcreationisexactlythis:thatathingconstructedcanonlybelovedafteritisconstructed;butathingcreatedislovedbeforeitexists.准确地说,建设性和创造性之间的区别是这样:建造的事物只能建好后被人所爱;而创造的事物尚未问世就受人喜爱。)
45、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6、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47、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马内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
48、肯定革命必要性,但反对暴力革命,希望通过社会改良方式实现美好理想。
49、但同时,因他主张通过仁爱、利他的高尚精神来调解阶级矛盾,反对革命暴力,致使作品中描写的革命运动和革命者呈现出前后不一致的矛盾,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显示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50、《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狄更斯重要的代表作之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能和《大卫·科波菲尔》相媲美。
51、那是纪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在那蒙受恩惠的时代,如同现代一样,英国也获得神的启示。(2) 索思科特夫人(3)最近已过了二十五岁诞辰,虽然近卫军中有一名当兵的预言家,在宣告伦敦和威斯敏斯特宫将遭灭顶之灾时,即预报了她的法驾降世。公鸡巷的鬼魂,像刚过去这一年的鬼魂敲出它们的信息(在通灵的手法上缺少独创性)那样,敲出它的信息之后被驱除,也不过十二年整。(4)最近由美洲英国臣民代表大会(5)传给英国君民的仅仅是人间事态的信息:说来也奇怪,对于人类来说,这一信息竟比通过公鸡巷那一窝里任何小鸡所得到的任何信息更重要。
52、 安•莫洛亚(法):《狄更斯评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53、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既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过于极端的暴力。
54、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
55、《双城记》赏析:在小说《双城记》中,埃弗蒙侯爵兄弟的残暴、漠视生命等一系列行为,都与狄更斯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这样的恶势力会被社会所唾弃。埃弗蒙兄弟是当时贵族的一个缩影,因此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形象将会被人们所抛弃。正如小说中法国大革命的瞬间爆发,是法国统治者违反人道主义的必然趋势,也清晰地传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在小说中,马内特医生的以德报怨,为了女儿的幸福,压抑了对埃弗蒙家族天生的仇恨,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了查尔斯,最后爱着露西的卡顿为了露西的幸福而代替查尔斯走上了断头台,这些都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56、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双城记》都堪称是狄更斯创作艺术高峰的杰作之不愧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与世界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媲美。
57、作为人道主义理想人物的对立面,塑造了反动、残忍的贵族形象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并予以批判。
58、 伊瓦肖娃(苏):《狄更斯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9、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终于在巴黎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曾经帮助过梅尼特的得伐石一家正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站。经营酒吧的得伐石夫妇,尤其得伐石夫人,因为一家曾受侯爵的凌辱,所以非常诅咒一般的贵族。他们率先高喊革命的口号来煽动民众,最后导致侯爵家的佣人卡贝尔及他的女儿玛莉被无辜逮捕。代尔纳得知这种不合理的逮捕之后,非常气愤,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巴黎搭救他们,但不久也遭到革命政府的逮捕。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但得伐石从巴土底狱的墙壁中找到了梅尼特医生当年在狱中写下的揭露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罪行的血书,他们要求代尔纳必须为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行赎罪,于是很快代尔纳又被逮捕并被法庭判处死刑。
60、可以用来说如今的时代,工业、信息、现代化扑面而来,每天都是新鲜的,古人想象的东西如今在一步一步实现,人们应有尽有,但也许,再丰富的物质也装不进空虚的灵魂,心灵像干涸的撒哈拉沙漠一样,除了沙砾一无所有。
61、那时,高踞英国宝座的,是一位大下巴国王,和一位面貌平常的王后;高踞法国宝座的,是一位大下巴国王,和一位美貌的王后。(1) 在这两个国家那些掌管国家聚敛财物的禁区的王公大臣看来,江山稳定,万世不易,是再明白不过的。
62、小说《双城记》中艾弗勒蒙德侯爵兄弟的残暴、抢占妇女、草营人命等一系列行为与狄更斯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像如此这般的恶魔势力必遭到社会的唾弃,艾弗勒蒙德侯爵兄弟是当时贵族的一个缩影,这样有违人道主义精神的形象必定会被人民抛弃,正如小说中法国大革命的瞬时爆发,就是法国统治者有违人道主义的必然趋势,这鲜明的传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马内特医生的以德报怨,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将自己发之天性的对艾弗勒蒙德家族的憎恶压制心底,用宽容宽恕的心态接纳查尔斯,以及文中最后深爱露西的卡顿为了露西的幸福代替查尔斯上断头台,这一切无不体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63、《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得失也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伍厚恺在《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中认为,《双城记》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安排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行对照和对比关系”,并且成功地运用寓意性或象征性手段,配合有力的写实手法,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赵炎秋的论文《多元整一:狄更斯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则从艺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这部作品在形式上的独创性。他指出,《双城记》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相互独立、平行发展,构成《双城记》的多元现象。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单位又是整一的。它们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形成小说的整一性。此外,《双城记》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悬念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除溢美之辞外,部分学者也注意到了《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缺憾。朱虹在《〈双城记〉——双重的警告》一文中指出:“《双城记》的故事可谓剪裁得干净,可是它的描写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度,难免流于干瘪”。罗经国在《狄更斯的创作》中也认为,《双城记》在人物刻画上是失败的。其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多是狄更斯心目中爱与恨、仁爱与复仇等抽象概念的表现。
64、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律师也利用他的助手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被无罪释放。女儿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65、答: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浓厚的作家,其创作不仅表现为其作品浓厚的人道主义说教,而且还表现在其人物塑造上。受此影响,其作品常常塑造四种类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