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的孩子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2、社会动荡不安,兵戈四起,不知何日才能平息;而那在乱世中的旧友不知有几人能保全。
3、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4、翻译为: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
5、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6、活动美丽图,我来画活动: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教师事先中秋的图片贴、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绘画工具。
7、一半完成后即为图中所示。然后按照相同的办法完成另一半的操作;
8、这样的愁闷心情难以排解,只因未曾学习佛理宽慰己心。
9、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10、茂茂:古诗就是古人写的很美的话,它很好听。
11、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12、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4句关于中秋的诗《八月十五夜月》
13、释义: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14、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15、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16、幼儿欣赏班级的中秋环境创设和优秀美术作品幼儿理解并选择不同的材料美术创作(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活动,供老师们参考:类型:水粉画:水粉颜料、调色板、排笔、水粉纸、清洗颜料与画笔的小水桶。类型:水墨画:宣纸、墨汁、毛笔 类型:黏贴画:颜色的纸片、旧布头、树叶、等物品用胶棒粘贴在底板纸上,粘贴出美丽的画面。类型:蜡笔画工具:油画棒、白纸 类型:彩瓶新衣 方法:将瓶子外层图上不同颜色的水粉,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装饰 类型:添画:教师可图画的半成品、画笔 类型:手工折纸:成品、过程图(需家长和老师的) 类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类型:砂纸类型:陶艺:颜色的泥,烤箱 注意: 每种最好都几个漂亮的成品,供幼儿参考 如感觉有难度,可请老师或家长帮忙 结束后,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写上名字,分类展示在教室内,最后幼儿可将作品带回家。
17、过程中亲子互动,家长的认识。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自信、语言表达能力。
18、巧手坊:"巧手坊"区:提供橡皮泥、模具、包装纸,画笔等材料,供幼儿探索、操作月饼。
19、苏轼《水调歌头》——许渊冲先生译作(原文)
20、--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1、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育儿指导计划”暨《吾儿可教》首届联盟合作发展促进会
22、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23、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4、这样的天气让人倍感舒适,客居他乡的愁绪却又从心头泛起。
25、人道是清光更多。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26、虽然卡片很简单,它没有月饼的香甜,没有礼物那么贵重,但是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过程和心意。行动起来吧,给孩子一个难忘的中秋回忆!
2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