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2、 自打那后,周仓就给关二爷扛大刀片子啦。“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句俗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3、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4、更让小朋友喜欢的是,它还在近百个中华姓氏中,还特别选取了32个进行详细解读,从来源到演变,再到历史名人。孩子可以寻找一下,你的姓氏在不在里面,以及它是从何而来呢?
5、妈妈让我去给小兔拔草,我说:这么冷的天到哪儿去拔草?妈妈说:兔吃百样草,田边地头容易找。(河南濮阳)
6、(人贫智短,马瘦毛长)(谚)人穷困,受着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智谋不足;马瘦了,肌肉不丰,毛就显得又长又乱。指贫穷能使人智谋受到限制。也作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志:志气。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7、一天,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你不是说春节要给我买新衣服吗?妈妈说:是啊,老鸹吃桑椹也要等到天黑啊,不是还不到春节吗?(河南商水)
8、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9、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10、这些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孩子们却充满了好奇心。而解答这些问题,就是在给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知识。而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正是现在新课标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语文新课标,就明确规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需要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11、“豕”是象形字,看看甲骨文的形状,是不是非常生动形象呢。
12、(行得春风,指望夏雨)指因果关系,做事会有结果。类似的:行了秋风,望下了雨。明代《警世通言》:我施某也不是无因至此的,行得春风,指望夏雨!当初我们做财主时节,也有人求我来,却不曾恁般怠慢人!
13、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14、快刀斩乱麻、老牛拉破车、鲤鱼跳龙门、鸟枪换大炮
15、 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技水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6、初生牛犊不怕虎、此地无银三百两、打开天窗说亮话、
17、宽(宽宽的)(宽阔) 龟(乌龟)(龟壳)
18、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9、关注教师实际需求、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1、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22、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到荩,十分聪明,从小就能写诗作文。梁武帝十分喜欢他,常常带他出去游玩。有时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到荩的诗文越写越好,在梁武帝看来已经超过了到溉。
23、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4、度(一年一度)(度过) 穿(穿衣)(穿上)
25、悄(悄悄地)(悄悄) 试(尝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