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管测试是相对独立于真实阅读活动的,但如何还原阅读活动本身的生活真实。缩小“常态阅读”和“考试阅读”之间的落差,实现阅读评价的儿童本位和生活本位。这方面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阅读测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PISA将阅读者可能遇到的阅读情境分为四种,即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为了工作而阅读、为了教育而阅读。受此启示如一位老师编写这样一道试题:
2、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示例: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望洋兴叹兴的意思)。
5、C.有人得了98分,他就得意扬扬;而有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6、“一旦”也是个假设连词,用法与作用跟“如果”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要说成“如果一旦”呢?是强调吗?形容词、程度副词重叠有强调作用,关系副词重叠也有强调作用吗?我想没有的。那么按照修辞学讲的:反复是强调,重复是啰嗦。也就是说“如果一旦”这样重复啰嗦的说法就是病句。或许主持人重复一下是为了缓冲,从而调整思维,组织语言;或许是他语言思维不严密,就像木匠凿的“哐嘡卯”,榫头插进去还空间有余。总之,效果是一样的,就是给观众扔来许多垃圾。有开会经验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当领导在台上讲话而无话找话,哼、哈、这个那个、那么那么的时候,听者便如坐针毡、痛苦不堪,甚至有造反的怒火升起。
7、更有甚者,“老师讲课,然后我吃东西,然后老师盯着我,然后我没理,然后把老师气的。”这不但是得了“语言癌”,而且是存心不良了。我厌恶这样的语言,也厌恶这样的人。
8、 比较探究材料所概括的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
9、“如果”是个假设连词,它引出假设复句的条件,接着强调这个虚拟条件产生的结果。如“如果不工作(学习),就没有成绩”、“如果不刻苦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等等。假设关系属于“偏正关系”的范畴,条件和结果一偏一正、一次一主,重点在正句,即后一句。它让人由果推因,知道“千里之谬”源于“毫厘之失”,从而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10、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有个栏目叫“健康之路”,我看了许多年也纠结了许多年。主持人除了越俎代庖地替专家教授解释科学原理、矫揉造作地对病患者表达同情、嗲声嗲气地说话之外,还有许多知识性错误。
11、限有一定围棋基础者参加,且每周的两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12、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13、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4、开始;发动;创立:~办。~工。~利除弊。百废俱~。
15、 (2)《示儿》这首诗中一个悲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陆游当时的心情。陆游的“悲”从何而来?请你仔细阅读这两首诗,然后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陆游为( )而悲,为( )而悲,为( )而悲。
16、译文:于是河伯才转动面目,望着海洋对海神若(若是海神的名字)感叹说。
17、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思: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
18、“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给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带来了勃勃生机、欣欣向荣,我们热爱太阳,感激太阳,尊其为“太阳神”“阿波罗”。太阳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神圣的、崇高的。在民间,老百姓不允许骂天、骂太阳,也不许用手指指星星、月亮、尤其太阳,并威胁小孩说,骂了天害口疮,指了太阳害黏(方音读rán,黏黏糊糊)指(学名甲沟炎)。炎炎夏日,农民在田间耕作,热得肆沛溜汗,只能哀呼“天哪,热死了”,连个“他妈的”都不敢说。“日”与“天”一起,被人们顶在头上,不敢亵渎冒犯。传统中,“日”与“天”只被用来比喻君王、父母以及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
19、(成语拼音)wàngyángxīngtàn
20、我们再次回到字形。多人抬起重物,其中“多人”意味着齐心协力,“抬起”意味着振作向上,“重物”意味着难度很大。这样的事业,完成之后必然是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因此,兴起的事物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一定的气候,那就是兴盛的意思了。《旧唐书·魏徵传》里,唐太宗曾告诫他的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南宋的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里面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里的兴,都是兴盛的意思。北宋的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里面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兴国,就是使国家兴盛。我们现在所说的“兴隆”“兴旺”“复兴”,里面的“兴”也都是兴盛的意思。
21、经____( ) 线____( ) 桃____( ) 飘____( )
22、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23、示例:收到各处的回信,只是写些“爱莫能助”之类的抱歉话。叶圣陶《得失》
24、问题出在哪儿了?出在重复啰嗦,既说了“使”,又说了“值得”,属于病句中的“杂糅”。解决方法就是勇敢的切除赘余,“使人”和“值得”二者用要么是“局势堪忧”,要么是“局势令人担忧”,既短小精悍,又表达清楚。
25、兴致;兴趣:豪~。助~。败~。雅~。游~。
26、望洋兴叹:(wàngyángxīngtàn)
27、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28、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9、小孩子耍赖躺在地上打滚,妈妈常会撂狠话问他:要不要我打兜把你抬出去扔了?有时,有人无理取闹,妨碍别人做事,经多次劝说无效后,忍无可忍的人们也会说:把他打兜抬出去丢了。
30、结论就是:“中国队败了日本队”是使动句,“中国队胜了日本队”不是使动句,而是一般陈述句。两句的主旨是相同的。
31、望洋兴叹:(wàngyángxīngtàn)
32、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里岳上摩天。
3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兴致;兴趣:豪~。助~。败~。雅~。游~。
35、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3分)
3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非吾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7、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38、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9、望洋,是叠韵连绵词。联绵词是双音节单纯词,它的两个音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两个音节分开后,这个连绵词的整体意义不会留存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上。如“伶俐(双声)”“徘徊(叠韵)”,拆开了伶、俐、徘、徊各自是什么意思?词典上只能把这两个音节放在一起来解释。也就是说“望洋”与“望”或者“洋”没有关系。
40、示例: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41、电视是个媒体,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电视的受众特别多。主持人被称为“名嘴”,靠嘴吃饭,能说。但是,如果中央电视台的名嘴这么信口雌黄,就会流毒全国,贻害无穷。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不要只顾风光,只是显摆,自鸣得意,要潜心学习,修炼本领,积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名嘴们说的是话,而传达出的的修养——文化、道德、观念、习惯等等。主持人的底线是准确,如果天天把30%、40%说成绝大多数,不但让人觉得你的学问功底不扎实,而且觉得你有损阴德吧。
42、提示:“兴”这里不读xìng。“望洋”不要理解为“望着海洋”。
43、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北海之神)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44、另一个读xìng的意思是“兴致”。兴致,就是由感兴趣的事物所引发的一种高涨奋发的情趣。唐代的李白在《江上吟》里面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另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面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逸兴,就是超逸豪放的兴致。唐代的王维在《终南别业》里面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宋代的李清照在《如梦令》里面说:“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类似的,“酒兴”“诗兴”里面的“兴”,也都是兴致的意思。
45、看着对手过硬的专业水平,他只能是望洋兴叹。
46、 规定答案字数对于提升主观表达题的评价效度,在实践中事实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套话满天飞的窘境,起到了比较好的导向作用。同样对于评价概括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的题目,我则根据年级特点采取限制字数的方法。
47、“然后”的使用,女生更胜。再伴以嗲声嗲气,则致人于日本福岛大地震的核辐射中,几近窒息。
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循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的阅读能力评价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题,其主要特征是答案多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跟过去的能力知识化、答案标准化的试题相比,无疑有着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这样的开放题却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
49、与此类语言现象相似的还有一个说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人觉得不妥,“道”是正面形象,“魔”是反面形象,怎么负能量的“魔”比正能量的“道”还要高?这不是邪恶战胜了正义了吗?于是一厢情愿地改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实,这是望文生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要弄清楚这里的“道”“魔”,首先要搞清楚这话是谁、站在什么政治立场上说的。
50、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无法相助。
51、海神听到了,便浮出海面,对河伯鞠了一躬,讲出一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来:“河伯先生,如果您去对井里的青蛙说,大海无风也会掀起三尺大浪,它是不会相信的,这是因为它常年居住在井中的缘故;如果您去对夏日里的虫子说,冬天里的水会结成坚硬的冰,它也是不会相信的,这是因为它活不到冬天的缘故。如果去对偏执的人讲那些新鲜的道理,他们也不会相信您的,因为他们已经被成见束缚住了。您走出了河岸,来到了我的面前,才知道我的无穷无尽,可是宇宙中还有比我更无穷无尽的东西啊!”
52、互文,也叫“并提”,与“分述”相对。它“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说,就是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岂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追求呢?”这是一个人幸福观、价值观的表白,是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的诠释。
53、 根据PISA的定义,这种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阅读材料从生活中取材、还只是某些外显形式,试题命制的出发点也应体现“为生活”。这就需要命题者真正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阅读情境出发来考虑如何命制试题。PISA的理念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54、(性 状)本品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55、②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56、看着对手过硬的专业水平,他只能是望洋兴叹。
57、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58、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其他三个不同的季节?仿照例句,写一写。(6分)
59、哲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
60、A、亮亮感冒冲服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又服了小儿感冒颗粒。
61、《王忠肃公翱事》中说忠肃公王翱担任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太监给王翱赠了四颗宝珠,并说“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王翱接受了,把它缝在衣服里。回朝后,找到太监的侄子,说你们如果要经营什么生意,我帮你们出钱。巧妙地把宝珠还给了他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说王翱拆开衣服拿出宝珠给太监的侄子,当初缝纫的标记“宛然——还是那样”。这里的“封识”的“识”读zhì,通假“志”,意为“记住”“记号”。这种用法很常见,比如学校里要求各班级填写的“教室日志”,就是教室日记。可是不少人吧“标识——biāozhì”读为biāoshí,让人不知其所以然。是“标示”吗?那应该读为bioshì,四声。可是又不是四声。我想这些人就是把“识”读成“知识”的“识”了。
62、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6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选项有( )(多选)(3分)
64、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赞美故都北京的散文。因为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而成一篇美文,并且选入高中教材。
65、两句合起来,陈述志向:在国难当头之际,时刻准备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
66、北大荒的秋天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67、 (2)理解信息的能力: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的意义。
68、 这道古诗阅读题我放弃了常见的关于字、词、句解释的静态知识考查,主要考虑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不是精确性阅读,更多的是感受性阅读。通过关注两首同类型古诗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互文效果,对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继而引导师生如何学习古诗都是大有裨益的。基于课内阅读,但同时又有一定超越发展,这应当是课内阅读能力评价的命题方向。
69、当然,人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就会来个180度转弯,反抗逼迫他的人。即使对天地,也会由敬奉而改为指斥。窦娥的“指斥天地神灵”就是一例。传说中的“后羿射日”,是因为天有十日,晒得草木枯死,人牲将亡,人民焉有不反之心?此时涌现出后羿这样的英雄,怒射九日,使草木得以茁壮,使人牲得以繁衍,人们焉能不讴歌赞美?此时,“日”已成为人们的敌人。既是敌人,憎恨就在情理之中。
70、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71、下列句子中,对“望洋兴叹”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72、唐 杜牧 山行 秋季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宋 苏轼 秋天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萧萧梧叶送寒声
73、 这样的试题,其实考察的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信息素养。这和PISA对阅读能力的定位基本一致。PISA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
74、我们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们还唱过“毛主席呀,您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这里“红太阳”比喻“伟大领袖毛泽东”。
75、报名后,无特殊情况,每周的三次活动都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