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后十四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哲学。
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韩非子主张: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5、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6、详见拙著《论语译释》(43万字)中的附录。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10、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1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6、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1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
19、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孔子时代,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提出"有教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20、《书》是西周挡案,有出征誓词,封立冊命词及各种告谕,朝底典礼记录。
21、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2、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24、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25、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卫国人,他有疑问正好要问:孔国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国是卫国的大夫,死后,卫国国君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27、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就干起来;不用我,就隐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听了说:那么,您率领三军打仗,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横涉黄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临事知道恐惧谨慎,善于谋划并能作出决定的人。孔子名言,孔子的名言,关于孔子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2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0、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3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32、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予以讲求,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33、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3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3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0、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41、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4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3、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44、如今,位于山东曲阜城北5公里处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