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4、(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5、(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7、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8、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孔子关于立志的名言)。
9、(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10、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孔子关于立志的名言)。
11、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12、释义:孔子说: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4、白话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7、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20、▲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22、为什么说这句话励志呢?因为孔子自幼没有父亲,15岁丧母,之前没上过学,也没读过书。
23、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24、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5、(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2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30、出自《论语·里仁》。讷,此处指迟钝的意思。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4、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3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6、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37、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