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松树的坚韧、顽强,往往也象征着忠贞的友情和爱情,南朝乐府民歌《冬歌》中有唱到:“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果树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
3、梅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4、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关于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
6、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7、想到这,我挺直了腰,仔细地听老师的评讲,寻找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修正这些不足。
8、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9、木槿花——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坚韧。
10、“出自陈毅的《青松》,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描写雪的暴虐下,感受到松的抗争,借物咏怀,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赞扬“梅兰竹菊松”的诗句有哪些《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1、诗词名:雪梅作者:卢梅坡朝代:宋体裁:七绝类型:(关于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
12、 东晋才女谢道韫十分仰慕嵇康,她写了一首《拟嵇中散咏松诗》,以松树象征嵇康:
13、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14、菊“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
15、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16、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
17、 杜甫于公元759 年末去成都,筑草堂于沈花溪,手植松树四棵,后飘零他方。三年后再来草堂,见松有感,作《四松》诗:
18、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9、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20、诗中怎样表现松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21、(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2、折菊杜牧诗词名:折菊作者:杜牧朝代:唐体裁:五绝类型:
23、对需要结合诗句分析赏析的考题,笔者根据近几年高考出题的特点及规律,总结出答题“三句到位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心中明白却表达不出的困惑。“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句到位法”的依据是:鉴赏不能脱离原诗,出题人拟题都要针对具有可考性的特殊现象,任何特殊现象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旨情感。
24、(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2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兰花》宋代·方回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27、家长辅导时,还要让孩子把握好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28、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9、白居易的咏竹诗:“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道出竹子淡泊清高,虚心坚定,凌云奋发的品性。
30、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31、《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他用含蓄的语言,营造出高洁清雅的境界,巧妙使用双关语,使诗的意蕴深远悠长。诗人极写琴音的美妙,表现操琴人技艺的高超,赞美七弦琴奏出的古调悠扬动人,清纯高雅,是不做任何雕饰的天籁之音,这样的曲调是不同凡响的。
32、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33、——《赏松菊(寿圣诞辰)》宋代:曹勋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34、元杂剧《渔樵闲话》云:“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至宋代,文人雅士将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35、禁掖西瑶宴席。泛天风、响钧韶空外。贵是至尊母,极人间崇贵。缓引长生丽曲,翠林正、香传瑞桂。向灵华,奉光尧,同万万岁。
3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