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歌德浮士德(简短68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5-12 02:26:59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歌德浮士德(简短68句)

歌德浮士德

1、歌德的这个思想在《浮士德》里就是通过上帝的形象表达出来的。

2、“很显然,自古以来,各国族最好的文学家、追求审美的作家,无一不致力于普遍人性的东西。就每一具体情况而言,无论那作品是历史的、神话的、虚构的,还是或多或少任意的,人们都会透过民族性和个体性,看到普遍的东西暴露出来。只有当人们让每一个个人和每一个民族的特殊性安于现状,只有当人们坚守一个信念,即真正的成就是因为它属于整个人类,真正意义上普遍的宽容才一定能够实现。

3、《浮士德》是舞台剧,是朗读剧,但同时也是一部阅读剧。这并非说要把《浮士德》当作阅读剧来接受,而是指它同时具有阅读剧的特殊品质,或曰只有通过这种传达形式和接受方式,才能感知到其深意。比如在高山一场中,紧随梅菲斯特关于地壳运动、高山形成的故事之后,是一处重要的对圣经的影射,给出了火成说所包含的政治–革命寓意,这便是戏剧表演所无法传达的。

4、各种格律中使用最多的是源自意大利轻歌剧的牧歌体(Madrigal)。据统计,在《浮士德》总共12111诗行中,有4769行使用了牧歌体。牧歌体诗行(从两个到六个扬音)长短不同,用韵自由,因其灵活而富于变化,可满足多种创作意图,尤其成为对话段落的主要格律。这一基础格律仿佛作品的基本机理,其他诗体和诗节形式镶嵌于其中:在这个相对中性的背景上,其他形式更加凸显出来,其更为明确且特殊的语义担当也跳脱出来。

5、总的来说,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看似对立,实则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二人首先是对立,浮士德代表善,梅菲斯特代表恶,但正是梅菲斯特的恶从中怂恿,才使得浮士德的善一步步前进。二者体现了善恶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两人的精神存在相通之处。在对待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方面,二人都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面对土地和资产,浮士德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贪婪,所以,两者的思想和性格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精神特征的两个方面。二人的对立统一正验证康德关于人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观点。 

6、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

7、那么,这个激进地跳入生命河流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作恶和堕落呢?不是的。歌德认为,人有善有恶,但必须抛弃肉体和欲望的享受,而走向高贵人性和真善美的境界。换言之,他认为,人必须进行自我救赎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不过,这个救赎之途不一定是基督教的上帝,也不是希腊的人格化的神,而是充满爱和善的精神象征。(歌德浮士德)。

8、关于诗剧的主题。残雪在《是什么促使作者写下了〈浮士德〉》一文中写道:艺术家要表现的就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二重性矛盾如何推动着人性的发展,《浮士德》是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自身奥秘的证明。杨武能的《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认为,诗剧宣示了一种源于对人类存在的肯定,一种积极乐观的、本体论的有为哲学。也有人指出应该看到剧中具有一个“人性”的主题,它是作品的内在结构,将看似无序、散乱的材料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隐在的整体。

9、而海伦则代表着历史中那种无法通过理性逻辑推理了解的部分,无法征服。然而欧福良很快就夭折,以及海伦的离去表明了近代科学并非万能,理性强行超越自己的应用领域将无可避免的遭到失败。

10、所有艺术都建立在艺术积累的基础上,没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仅归功于某一个人的天赋。在1824年12月17日致冯·米勒总理大臣的信中,歌德写道:“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成就”按理是属于作家的,“只有吸取他人财富化为己有,才会产生伟大作品。我不是也在(天堂序剧一场天主与梅菲斯特对话中)塑造梅菲斯特时吸收了约伯的形象,且(在夜晚和格雷琴门前的街道两场中)吸取了莎士比亚的小调吗?”

11、本版本的《浮士德》只能提供一个阅读本,注释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读本来对待,这样就难免会偏离完整的、完全的文本实践,不得不又是用文字来解释文字。如有某些地方会对舞台演出有所启发,那么则希望这些地方会对导演、演员、舞台设计师或技术员有所帮助。但注释首先要唤醒的是读者自己对舞台的想象力。它们当启发读者,走出书本上的文字,开启想象力,去想象那个奇妙的自由的舞台。因为虽说《浮士德》是一部舞台剧、朗读剧、阅读剧,但它终究是为此一完全“不可想象”的舞台[读者想象力中的舞台]创作的。

12、拿第2部的开头同第1部相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景。时间不再是深夜,而是旭日东升的清晨;地点不再是令人窒息的书斋,而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原野。主人公浮士德也不再是倚坐桌旁心里充满忧虑和烦恼,而是身卧百花丛中逐渐苏醒。他感到生命的脉搏在跳动,心中产生了一种坚毅的决心:不断地向更高的存在飞跃。这截然相反的气氛和完全不同的心情,表明浮士德已经摆脱了中世纪加于他的沉重负担,他将以新的精神开始新的征程。

13、此后,浮士德继续得到靡非斯特的帮助,从个人的小世界投身社会的大世界:开始他接触政治生活,希求功名,向皇帝倡议大量发行钞票,解救了财政危机,却被昏庸的皇帝视作浅陋的魔法师。于是,他又在瓦格纳的“人造人”帮助下,穿越时空,追求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并与海伦结婚生子,儿子欧福良无限制的追求高飞,却坠地身亡,海伦也悲痛离去。

14、出版:EditéparCh.Henchoz,1938

15、歌德曾如此评论卡尔德隆的剧作《坚贞不屈的亲王》。然而,但凡可以充分理由如此评价世界文学中某部作品的话,那恰恰非歌德自己的《浮士德》莫属。

16、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17、他不想再去啃死的书本知识,而要认识活的自然。“我可再也不挥酸汗说那些我也不知道的东西;我要认识什么把世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我要看看万物的活力和起源,再也不玩弄辞令。”

18、浮士德身上的这些阴暗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固有缺点,预示着这个阶级必然走向反面,而与劳动人民尖锐对立。

19、《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

20、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21、总之,浮士德要求打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冲出封建经院思想的牢笼,去探求新生活的道路,瓦格纳则竭力维护这个过时的思想体系,决心继续沿着现成的道路爬行。浮士德和瓦格纳的对立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两种势力的斗争。浮士德代表了觉醒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感情、思想和要求,而瓦格纳则代表了落后、保守、反动的封建势力。浮士德站在历史前进的一边,瓦格纳站在反动的一边。

22、说到浮士德精神,董问樵直接引用了悲剧人物的表白来分析其主要方面: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杨武能的《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提出:浮士德精神非纯粹的德意志精神,而是整个欧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延续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欧洲精神的凝聚和结晶。张辉在他的论文《浮士德精神与中国化审美诠释》里比较了宗白华、张月超等人的观点后发现了审美现代性本身的一个悖论:审美的来理解浮士德精神,并以之进行审美启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吁求,同时由于对审美作用的片面强调,可能伴随着审美本质的变异乃至异化,使人变成审美乌托邦里的“单向度的人”。

23、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24、本序言的任务之一便是要表明,歌德自己的《浮士德》如何从一开始,就以吸纳和给予的姿态,为促进世界文学时代到来做出贡献的。歌德有一段话,仿佛恰好适用于《浮士德》这部不折不扣的超民族的“集体”之作——1808年歌德在计划编写一部诗歌读本时写道:“至于诗歌的外在形式,一种都不能少(正如在内容上费解的、平淡的、有趣的、枯燥的、言情的一种都不能少一样)。我们要在双行押韵体中看到最自然的形式,在十四行诗和三行诗节中看到最艺术的形式。

25、外出散步回来,浮士德又走进他长期国居的书斋。接触人民,重返自然,固然使他深为快慰,但是他心中的烦恼并没有因此消除。他苦苦思索他那渴求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原因。

26、地祇的回答说明浮士德在旧的道路上追求知识已经失败。这时浮士德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也正是在这时,他更加痛切地感到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他贪求知识的最大障碍。他知道自己置身于“错误的大海之中”,他周围的世界犹如牢笼,而他自己是其中的一名囚徒。他悲痛地想起布鲁诺、伽利略这些先驱者的遭遇,向那个罪恶的社会发出悲愤的控诉:

27、大自然的生机,人民的快乐,使浮士德无限感慨,他觉得这儿是“真正民间的天下”,只有在这儿,人才可以说“我是一个人”。瓦格纳对这一切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觉得人民的欢乐简直是“粗暴”,他们的歌声象着魔似的难听。浮士德看到大自然永不止息的运动,希望自己也能象小鸟似的立地飞升,在无边的天空自由翱翔。瓦格纳则表示,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他的精神快乐来自另一方面,即从书本到书本,从这章到那章。浮士德说,他希望能有“一件魔术的外衣”,把他引向“海外的异邦”,预示他将借助魔鬼的力量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浮士德这一大胆的想法使瓦格纳惊恐万状,赶忙劝浮士德千万不要去惊动魔鬼,否则就会陷入灾难重重的境地。

28、为歌德之创作做出贡献的,大多是一些无名英雄,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讲话方式反映到歌德这位伟大的人类观察者、形象塑造者的作品中。希腊人和犹太人参与了创作——希腊神话和犹太圣经奠定了《浮士德》的基础;除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的文学家外,还有无数其他人(在狭义或广义上)“共同撰写”了这部集体创作,他们有神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有政治家、法学家、经济学家、军事理论家,有工程师、技术员,有历史学家、语文学家、百科全书编纂者,有建筑师、雕塑家;还有画家特别是素描画家,歌德或收藏有他们的原作或复制品,或通过他人描述得知他们的作品。很多作品都给予了他很大启发,为《浮士德》的语言和戏剧人物、动作、场景等提供了模式。

29、一开始见到玛甘蕾,他就对摩非斯特表示:“你给我把那个小姑娘弄来”,“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对此,甚至连魔鬼摩非斯特也无法看下去:“你开口象登徒子之流”。

30、浮士德的问题是人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整个诗剧就是浮士德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

31、作为一种受到羡慕的古典美的典范,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家希望让人性重新回归到古希腊“和谐”与“静穆”的境界,以克服人性分裂、克服困难。

32、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讲,浮士德和靡非斯特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只是他们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非本质的方面。对立才是他们之间关系的实质。

33、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34、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批判了当时各种陈旧僵死的学问和故步自封的书斋生活。

35、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

36、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37、《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38、《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39、在歌德看来,如果一味满足自己的私欲、爱欲,那么必然会导致现实的悲剧,从而给对方和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

40、当浮士德举起盛着毒药的杯子欲饮之际,响起了复活节的钟声,传来了天使的歌声。这在少年时代就熟悉的声音,使他想起自己走进书斋以前经历过的那种自然朴素生活的快乐情景。“昔日的追怀唤起我年幼时的情感,在这最后的,严肃的一步把我引回”。浮士德现在想起,在他所诅咒的现实社会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还有实现他的要求的可能。一种美好的憧憬驱使他走出书斋,走向原野和森林。

41、再比如梅菲斯特,其老到的谈话艺术,体现在他可以自如地运用格律灵活的牧歌体,可以像变色龙一样,在格律上适应对方的讲话方式,一如他让格律符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情境。斯巴达王后海伦的“古典”美也是音步之美。伪帝的营帐一场具有复辟特征,与之相应,台词不仅在内容上回溯到《黄金诏书》的条文,而且在格律上使用了过时的亚历山大体。即便是此处格律上的疏漏,或在其他地方出现的明显的蹩脚、不流畅甚至是“失败”的韵律,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或是与角色相符,或是包含着可识别的意义。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断不可以为是格律大师本人力所不逮的结果。

42、写浮士德和小市民出身的玛甘泪相爱,遭到封建和宗教势力压制,他们的私生子被溺死,玛甘泪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浮士德的生活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43、现在,他不再是在主观的、艺术的虚幻世界里努力满足个人的渴求,而是要在改造客观的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寻求真理,实现理想;现在激励他前进的不再是个人主观的要求,而是造福于他人的伟大事业。这是浮士德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取得的意义深远的重大进步。当靡非斯特要他当个统治者去过骄奢淫逸的生活时,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且说:

44、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45、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

46、根据大多数《浮士德》研究者的意见,欧富良指的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这是完全正确的。歌德确实很推崇拜伦,并且在《浮士德》里为他建立了一座丰碑。但是,歌德塑造欧富良并非仅仅是为了纪念拜伦这位伟大诗人,更主要的是要表达他的理想,体现一种精神。歌德在1829年12月20日同爱克曼谈到赶车童子时说:“这就是欧富良!”爱克曼十分奇怪,为什么在第2部第1幕就出场的赶车童子,竟与第3幕才出生的欧富良是一个人呢?歌德解释道:“欧富良不是一个人,仅仅是一种比喻。……同一种精神后来可以是欧富良,现在则是赶车童子。这种精神象幽灵似的,无所不在,可以随时出现。”

47、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48、浮士德要捉住海伦的幻影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招来了一场灾祸。但已经失去知觉的浮士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见到真正的海伦。何蒙古鲁土洞察浮士德的心思,于是在纯属虚构的古典瓦普几司之夜带领浮士德和靡非斯特来到古希腊的神话世界。

49、1922年8--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分三期连载了张闻天的《哥德的浮士德》,这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关于《浮士德》的长篇专题论文。文章分五部分,不仅详细介绍了诗剧的内容,还得出以下的结论:浮士德就是歌德自己;真正的人性就是不断的努力;执著人生,充分发展人生是诗剧的根本思想。

50、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51、还在歌德生前,就有作家试图对《浮士德·一》进行续写,很快就出现了改编和续写,直到今天,各种改写、反写、重写、戏仿、讽刺都层出不穷。歌德生前同意把《浮士德》译为其他文字并积极关注过译文,今天《浮士德》已被翻译成近五十种文字,对整部作品的翻译超过二百种,对部分的翻译达四百多种。世界范围内对作品的借鉴和影射不胜枚举,更有不计其数的元素在很多作品中留下不易察觉的痕迹。

52、《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53、布赫瓦尔德:这部诗剧是一种新的德意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总汇,浮士德是永恒的德国人,并在剧中显示出德国人的本质特征。

54、《浮士德》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的代表作

55、正是在1827—1830年之间,也就是歌德开足马力完成《浮士德·二》的阶段,他的各种谈话、信件和发表物,无一不斩钉截铁、纲领性地倡导发展“盼望已久的普遍的世界文学”。这并非指某个“世界级别文学经典”的汇编,而是指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相互吸收和给予的“交换”。对此《浮士德》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歌德所希冀的各国族的“伟大际会”也并非某种文化上的整齐划比如切断乡土根基,拉平地区和国族间的差异,消除蕴于母语中的祖国的个性。相反,他十分现实而有远见地认为,“各国族不应思想一致,而是应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并且相互理解,倘若它们之间不能做到相互爱戴,至少也要相互容忍”。

56、当然这个“有为”也不一定是变成圣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有为”其实就是要去生活,去体验百态人生。浮士德与魔鬼订约之后变成了翩翩少年,迫不及待地去体验酒肉欢愉和情欲的满足。当浮士德在街道上看到了年轻貌美的葛丽卿,他威胁靡非斯陀说:“若是那个甜嫩的心肝,今夜不投入我的怀抱安眠,咱们到夜半便两下分散。”一种抑制不住的肉欲跃然纸上,难怪魔鬼讽刺他真像个花花公子。也正是浮士德自私的爱欲害死了纯情而无辜的葛丽卿。在爱情悲剧中,浮士德陷入了情欲满足与道德良知的矛盾之中,他选择了逃避。

57、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58、浮士德身上的这些阴暗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固有缺点,预示着这个阶级必然走向反面,而与劳动人民尖锐对立。

59、上帝的这些看法包含着深刻的意义。这里歌德对原来浮士德传说中的所谓“善”与“恶”的对立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跟传说中不同,在这里“善”与“恶”并不是处于绝对的对立之中,而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两者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又彼此斗争。所以,人在努力时会走上迷途,在迷途中通过摸索又会找到正路。但更为重要的是,“恶”所起的作用并不总是破坏性的,它还是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的精神总易于弛靡,动辄贪爱绝对的安静”。

60、《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61、人性观和政治观影响了歌德的文艺观。人们普遍认为歌德是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作家,其一生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歌德的确有这样一个转变,但其本质上还是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在青年时期和“狂飙突进”精神影响下进行创作,而且比较短暂。歌德与席勒关于一般与特殊、古典与浪漫的争论,实质上体现了歌德古典主义人性观下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及其文学风格。但歌德误读了席勒,这一论争并不关乎席勒创作水平的高下。

62、所以,倘若没有“恶”的存在,人们就会停止前进。只是因为“善”与“恶”处于经常的对立斗争之中,人们才得以不断发展,不断前进。这是歌德对“善”与“恶”的一种辩证的看法。

63、然而虽称之为悲剧,剧作并未排除“有许多按经典分类规则当算作喜剧的场景”,或可算作悲喜剧的场景。剧中不少地方表现为严肃与搞笑、令人震惊又令人惬意的混合风格,不仅如此,可以说《浮士德》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学中多种文体、准文体、文学式样、塑造方式、戏剧传统的集合。它留有木偶剧和流动剧团演出的痕迹,在天堂序剧中借鉴了大型宗教剧模式,在夜一场加入了中世纪复活节剧,在格雷琴剧中展示了当时代市民悲剧的特征,在“海伦”一幕中模拟了古希腊悲剧,重拾了酒神节的羊人剧,此外还有与巫魔滑稽剧、粗野闹剧、宗教剧、道德剧,与歌舞剧、假面联欢、假面游行、宫廷或酒神节庆典相对应的“文本形式”。

64、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呢?歌德在《浮士德》中给出了答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你瞧,那些绿荫围绕的茅屋,闪烁着斜阳的晚红。落日西沉,白昼告终,乌飞兔走,又促进新的生命流通。哦,可惜我没有双翅凌空,不断飞去把太阳追从!要有,我将在永恒的斜晖中间,瞧见平静的世界在我脚下显现,万谷凝翠,千山欲然,银涧滚滚,流向金川。……然而新的冲动苏醒,我要赶去啜饮她那永恒的光源。”

65、因此,浮士德自杀并不是象通常人们以为的那样,是因为他悲观绝望,走投无路,因而放弃追求,自我毁灭。浮士德的自杀是他那种为了认识真理,一切都在所不惜的主观奋斗精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他坚持脱离现实、脱离实践的错误道路必然导致的结果。

66、正如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的那样,“假如追求着的浮士德不再进行纯精神的苦斗而转向‘实际生活’,他就不得不与魔鬼结盟。”这是为什么呢?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它有许多陷阱;而任何一项行动的结局都有两种可能:成功或者失败,它所产生的后果也有两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这样,浮士德要享受人生,从事实践,就给专门作恶的靡非斯特提供了施展其影响的可能。

67、也就是说,《浮士德》剧要求“接受者自身要有所贡献”。不间断的舞台演出、朗读时快速的语流,都无法给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只有缓慢阅读、不断驻足、前后翻阅、深入思考的读者,才可能发现作品更多的内涵。如果说舞台演出和朗读(作为对演出台词的一种实践性解释)需要选择性地,也就是局限性地对某些角色和场景,针对个别词句乃至整部作品,给出固定的意义取向,那么阅读则可增进对这部丰富而自由的作品的多意性的认识,因为终究是这种多意性赋予了作品以张力、广度和深度。

上一篇:感恩节ppt模板免费(简短7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感恩节ppt模板免费(简短70句)
  • 顾炎武是谁(简短29句)
  • 歌德浮士德名言(简短70句)
  • 感恩节祝福语图片(简短26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简短16句)
  • 感恩的手抄报简单漂亮(简短50句)
  • 可爱的情侣睡前小故事(简短55句)
  • 感恩祖国手抄报资料(简短47句)
  • 长篇睡前故事5000字(简短87句)
  • 感恩祖国手抄报内容50字(简短62句)
  • 尊重生命的名言短句(简短37句)
  • 感恩祖国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简短79句)
  • 关于感恩的诗歌大全(简短25句)
  • 甜言蜜语的情话给暗恋的人(简短45句)
  • 感恩的泪专辑(简短22句)
  • 梦想或理想名言警句(简短65句)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歌德浮士德(简短68句)
  • 感恩节ppt模板免费(简短70句)
  • 顾炎武是谁(简短29句)
  • 歌德浮士德名言(简短70句)
  • 感恩节祝福语图片(简短26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简短16句)
  • 感恩的手抄报简单漂亮(简短50句)
  • 可爱的情侣睡前小故事(简短5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