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人之初)。
3、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4、(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5、(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6、小婴儿的选择,有没有颜色偏好,有没有动物偏好,会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是我们观众可能提出的问题。
7、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8、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
9、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10、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11、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1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5、教学实践显示的是,越小的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越坦然。
16、(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17、(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18、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19、PaulBloom还给大一点的孩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20、(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21、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22、我自己深受一些看过的书籍影响,一直认为“人天生是向上向善的”,对孩子也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2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25、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26、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27、(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28、(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2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30、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31、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
32、《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33、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
34、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35、对这些特点保持一份理解,并不断扩大自己和孩子的道德圈子,对“他人”的敌意降低一些,或许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吧。
36、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