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的名言和翻译)。
2、正色朝端肃,华巅国务劳。西州忽移翣,风木动悲号。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就是这些尘劳妄想等,遮蔽了我们的良知和灵性。
5、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展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将诫》(倪庆行推荐)
7、(张硕、杨红东、姜是是、冯奇、郝晓燕、李鹏辉、陶国霞)
8、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诸葛亮的名言和翻译)。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又是一大金句,这其实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进一步阐述,“淡泊”与“俭”对应,“宁静”是“静”的细化,再次强调了学习贵在专心致志,为人贵在淡泊名利。这是诸葛亮经数十年修得的治学境界和道德境界,也希望将此作为家风传递下去。但诸葛亮不会想到,这两句名言在后世的影响力有如此之深远,以至于成为中国人自我勉励的第一格言,并且几乎成为追逐风雅之士题字相赠的“标配”,被悬挂于众多客厅与书房墙壁上。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2、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必须从反面理解。下面再以经解经:
13、《又诫子书》集中体现了诸葛亮的教子饮酒合礼致性思想,可以说这是专门就事议事,因酒谈礼,他把设酒摆宴当作一种公关礼仪活动,并希望以酒为媒介,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调节人际关系。诸葛亮在这篇家书中追求中和之美,认为饮酒太过和不及都不好。
14、比如,汽车,就有动中之静。汽车在道路上运行,就是动。汽车运行的平稳,能载物就是动中之静。汽车就是靠动中之静来完成运输任务的。
15、★from7native(near)speakersofEnglish
16、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1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8、Boastnottalentsbeforeothers;Displaynotfavoritismbeforesubordinates.(王绍昌译)★★●
19、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20、孩子反正不懂,长大了全忘了。给他享受,也是白搭,白白糟蹋了福分和性灵。
21、(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2、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23、有人說文人都喜歡留名,其實,豈只文人喜歡把自己的著作留給後人。好名好利,是人心的根本病根,贤者難免。先不談古人,就拿現在來說,幾十年來,不知出版了多少的著作,但其中能被我們放在書架上要保留它到二三十年的,又有幾本書?尤其現在流行的白話文章,看完了就丟,只有三分鐘的寿命,因為它缺乏流傳的價值。一本著作,能夠使人捨不得丟掉,放在書架上,才有流傳的可能。所以留名是很難的。清代詩人吳梅村說的:“飽食終何用,難全不朽名。”一點不錯。
2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关于诸葛亮的诗词《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5、Talentisn’tforarrogance;favourisn’tforintimidation.(杨中仁译)●
26、《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作者:唐代李白原句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