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2022年2月7日,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诞辰21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来一起重温狄更斯的经典作品,感受大师不朽人生。(狄更斯的一生和经历)。
2、在大众认知里面,关于狄更斯和妻子凯瑟琳的婚姻是这样被流传着的:
3、我们可以随意从狄更斯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采撷几段,以飨读者。首先,我们随同《荒凉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埃斯特乘马车进入伦敦吧。“我以为伦敦已经到了,却还有十几英里;等我们真的到了伦敦,我还以为我们永远到不了。”多么传神的讽刺!寥寥一句话,传达了伦敦周围环境的混乱不堪。由于人口与工业发展过快,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导致建筑风格庞杂,毫无美感可言,加之污水垃圾等缺乏有效的处理,这样的伦敦同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甚远,反倒像蛮荒时代的废墟。
4、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
5、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单就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狄更斯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他不属于某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时代的作家。1870年狄更斯因脑溢血在他的家乡朴茨茅斯老宅去世,当时的小孩都说:查尔斯死了,以后是不是再有类似的圣诞节呢?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圣诞节颂歌》感动了多少人们的心灵。人们不禁要问,狄更斯去世了,为什么孩子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就在从他所写的三部圣诞小说的影响谈起:狄更斯的圣诞系列作品《圣诞节颂歌》、《教堂钟声》、《火炉边的蟋蟀》等,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狄更斯在小说中所设计的场景,后来人们受作品影响便照搬进了现实生活中,譬如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大餐等成了后来圣诞节约定俗成的仪式。因此,狄更斯被人们称为“圣诞节之父”。
6、人物各有特征,就像彩色的影子,总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
7、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被赞誉为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哈罗德·布鲁姆评价狄更斯是“经典小说”的创造者,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一种范式。甚至认为“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中无人能比得上狄更斯”。他的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怒和鞭挞,是狄更斯永恒的写作主题——这或许是其作品影响力持续至今,并能获得世界范围内读者喜爱及怀念的根本原因。
8、《小杜丽》(LittleDorrit)——1855年-1857年
9、该书发表于1839年,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幽默小说和教育小说,同时也是狄更斯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在小说中,狄更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感受出发,描写人生困难,表现人生困境。小说中很多场景和角色都是狄更斯的亲身经历。1838年狄更斯在走访约克郡的鲍斯学堂时,发觉该学校虐待学生的情形几乎没有改善,便以校长威廉·肖为原型塑造了小说中沃克弗德这一个遭人唾弃的形象。
10、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
11、1831年,狄更斯19岁进入报社做通讯员。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他便自己驾车在英国各地奔走。此时,他将从渔村或偏僻农村采访到的趣事,做成通讯稿。其视角新奇,加上其高超的语言创作天赋,一时吸引了很多读者。其于1836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散文集《博兹札记》。1837年狄更斯发表第二部作品《匹克威克外传》,使它成为文坛上的宠儿。书中匹克威克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感和对人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在当时的英国文坛无人可及。
12、今年的6月9日将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查尔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的日子。狄更斯的文学地位已经毋庸赘言——他是纳博科夫、奥威尔、卡尔维诺等作家盛赞的文学前辈,是BBC剧集、好莱坞电影、西区剧场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而他在自己的时代掀起的阅读狂潮更是只有后来的“哈利·波特”能够比肩。
13、狄更斯个人生活:狄更斯18岁那一年在家庭间的小剧团认识了玛丽亚·皮特奈尔。玛丽亚是一个小银行家的女儿,比家境较差的狄更斯要好很多。
14、而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为1837年到1901年在位,因此狄更斯所生活和创造文学的时期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15、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圣诞颂歌》,副标题“圣诞鬼故事”。
16、结婚15年来,凯瑟琳不是在怀孕,就是在生孩子。她还曾经两次流产,以及失去了一个只活了8个月的女儿。总的来说,凯瑟琳总共生下了10个孩子。
17、“没有哪两本专业法律之外的书籍比《匹克威克外传》和《荒凉山庄》更值得法律专业的学生阅读了。”小泽迦利亚·查菲在《哈佛法律导论》中写道。“即使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律师,仍然会困惑于狄更斯的一些法律观点,因为他们幸运地永远走出了生存法则的领域。”法律史学家威廉·霍尔兹沃斯爵士在1927年的演讲中指出狄更斯的重要性。“狄更斯对法律多面性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律师们的处理对我们的官方是非常有价值的,”他说。“不只是对那个时期,对我们法律历史上更早一点的时期也是很有价值的。”
18、值狄更斯逝世15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能多人来关注、阅读这位机会写故事的作家,并推出了“狄更斯文集”第一辑(共8种),到6月9日为止,我们将每天介绍文集中的一本书,纪念这位不朽的作家和他不朽的作品。
19、《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AChildsHistoryofEngland)——1851年-1853年
20、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评)
21、如果你问伦敦人,他们最喜欢的英国小说家是谁?人们十之八九会脱口而出:“狄更斯啊!”没错,19世纪英国文坛巨匠狄更斯无疑是伦敦人的骄傲。记得2012年狄更斯200年诞辰时伦敦举行了一系列的“狄更斯年”庆祝活动,为这个“英国最好的小说家”(狄更斯官网)隆重庆祝生日。散布在英国各地的文学与图书机构、狄更斯博物馆、国际狄更斯社团等,以狄更斯之名,进行一次全年的文化狂欢。他们斥巨资修缮了伦敦的狄更斯故居,并将修缮工程意味深长地命名为“远大前程”;新版电影《远大前程》也隆重上映;大英图书馆在全国策划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人们为了参加罗切斯特市每年一度的“狄更斯节”,使得从伦敦驶往肯特郡的“匹克威克号”专列更加拥挤、更加热闹;当然,狄更斯的“粉丝”也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伦敦,寻访他的足迹,捕捉他所描摹的19世纪伦敦的依稀旧影。
22、拥挤、阴暗和危险的环境侵蚀污染着人们的心灵。狄更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狭隘、麻木、冷漠、自私的伦敦人:贵族堂而皇之地享受着工人的劳动果实;商人们唯利是图,乘人之危;房东榨干租户的每一个铜板后,无情地将他们扫地出门;医生、律师等中产阶级费尽心机掏空客户的钱包;所谓的慈善家、社会改良派道貌岸然地大谈特谈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除去这些不提,即使一个个本来纯朴的乡村少年,进入城市之后,也逐渐被铜臭所染,被功名所累,为虚荣所害。《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来到伦敦后曾误入盗贼之窝;《远大前程》中的匹普被周围公子哥的恶习所污染,变得浮躁、虚荣而势利。工业化城市对人们心灵的蒙蔽曾是浪漫主义作家们关注的话题。他们敏感地意识到,物质主义逐渐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社会中纯朴的诗意和价值正在消亡。对此他们无不忧心忡忡,公开反对工业文明,发思古之幽情,提倡自然纯洁的乡村生活。狄更斯没有明确表达过城市文明使人堕落沉沦的观点,但是,他的作品却以生动具体的事例诠释了这一观点。
23、凯瑟琳之后给自己的表妹写信还说:“狄更斯先生挺平易近人的。”
24、《尼古拉斯·尼克贝》(NicholasNickleby)——1838年-1839年
25、甚至他们的两个女儿结婚,都没有邀请凯瑟琳去参加他们的婚礼。他们甚至没有告诉她她儿子沃尔特的死讯。
26、看起来像是狄更斯厌倦了妻子而离婚。但是在20世纪早期,在两人都去世之后,舆论的天平开始倾向狄更斯这边,
27、他们(它们?)让斯克鲁奇看到自己过去的行径给他人带来了何等深重的伤痛。从最后一个魂灵的造访中,斯克鲁奇看到了自己的坟墓,猛然醒悟为钱奔波的一生是何等空虚。
28、《巴纳比·拉奇》(BarnabyRudge)——1841年
29、狄更斯出生于朴茨茅斯的一个清贫家庭,父亲只是海军中的小职员,但是因为嗜酒如命,挥霍无度,导致家庭负债累累。
30、狄更斯这一生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一部随笔以及上百篇短篇小说,其作品一直深受大众喜爱,里面的经典语录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双城记》中他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远大前程》里他写到“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有凭有据才能作准。为人处世,这是头一条金科玉律”。那在他的浪漫主义小说《尼古拉斯·尼克贝》中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至理名言呢?
31、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
32、(作者简介)张金凤,女,河北唐山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在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习。学术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中西文化比较。1992年和1995年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33、《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1859年
34、在《圣诞颂歌》出版的维多利亚时代,圣诞节并不为很多英国人所知。然而,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在西方家喻户晓后,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成了圣诞节的约定风俗,诸如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餐饮, 维多利亚女王也读过这部小说。
35、人民日报出版社更以《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一盏明灯 》为题,隆重地向读者们推介了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
36、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父亲是海军部军需处的职员,待遇优厚,但他的过度挥霍和愚蠢行为常常使家庭陷于拮据的惨境,这些后来都能在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麦考伯先生身上看到。因为父亲负债入狱,狄更斯在12岁时便辍学进入黑鞋油作坊当童工。不久父亲获释,母亲却认为狄更斯不必再回到学校。虽然在父亲的坚持下他又断断续续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但很快他便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谋生。
37、大法官庭就是恶的化身,它像地狱,其中塔尔金霍恩和霍尔士是鬼使,还有一群小鬼,连他们身上破烂不堪的黑色衣着都显出一副魔鬼相。
38、《雾都孤儿》(OliverTwist)——1837年-1839年
39、 狄更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无人能比。他的名声早已超出了英伦三岛和大洋彼岸的新大陆,从他身上汲取营养的作家不可胜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纳博科夫、贝克特、拉什迪以及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等。(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西方经典》评)
40、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
41、若进入了伦敦市,我们就随同《雾都孤儿》中逃离济贫院的奥利弗逛逛伦敦城吧。他在小偷“溜得快”的引领下,穿过迷宫般的小巷,经过最阴暗肮脏的贫民窟,最后来到贼窝。作为初到伦敦的孩子,他好奇地打量着伦敦的一切,令他恐怖的是,这里无家可归的人寄居在“岌岌可危的可怕的巢窟”里,周围“堵塞而污秽的阴沟里,老鼠都饿成了一副凶相,到处有死鼠在腐烂”。盗窃团伙的老巢曾经是金碧辉煌的房子,已经老朽废弃,“由于无人照管而尘垢厚积,满目凄凉,铁栅锈迹斑斑,到处是老鼠洞、蜘蛛网,仅有的光线从顶端的小孔里透入,屋子里充满了奇怪的阴影,显得阴森可怖”。这就是狄更斯眼中的贫民窟,俨然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成为犯罪的温床和黑暗的中心。
42、最后需要纠正的一点是,在写到开头的那次旁听时,托玛琳说“他(狄更斯)居住的国家历经25年的和平岁月,对外没有战争,对内没有革命”。托玛琳或应脑补下历史知识,184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年份,因为这年中英间爆发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从而也掀开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序幕。虽然看起来这段历史与狄更斯个人的人生经历关系不大,但对一个尊重史实的传记作家而言,更不宜以“对外没有战争”而草草带过。
43、“我们被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伟大的小说家这种想法扰乱了注意力,因为那意味着他是严肃认真的。事实上,我认为他是我们历史上最出色的喜剧演员。很多今天的喜剧都受到狄更斯在19世纪创作方式的重要影响,并且今天的喜剧作家们都受益匪浅。”——阿尔曼多·扬努(作家、喜剧演员)
44、狄更斯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林纾和魏易联袂翻译的狄更斯小说。1907年至1909年,商务印书馆连续出版了《滑稽外史》(《尼古拉斯·尼克贝》)、《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块肉余生述》(《大卫·科波菲尔》)、《贼史》(《奥列佛·特维斯特》)、《冰雪因缘》(《董贝父子》)。1913年魏易独译了《二城故事》(《双城记》)。第一次以“选集”方式出版狄更斯小说是在1945年,吴朗西和巴金共同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狄更斯选集》。此后,狄更斯的作品陆续被引进国内,一再重版。
45、小说第二部分中的探案故事(有个前福尔摩斯式的侦探)。
46、 狄更斯“对社会生活一切最重大的问题的‘集中注意’”,强调狄更斯“那颗诗人的心……永远和穷苦不幸的人在一起。”(德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弗朗茨·梅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