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朱可夫5岁、他姐姐玛莎7岁那年,妈妈又生下了弟弟,名叫阿列克塞。他很瘦,全家人都担心他活不长。妈妈一边哭一边说:“孩子怎么能长得胖呢?光靠水和面包行吗?”
2、某领导人在批判彭德怀时候,指责他是“魏延的骨头,朱可夫的d性,冯玉祥的作风”。
3、小学毕业后,父亲认为朱可夫没必要继续读书了,决定让他去工作养家糊口,便把他送到莫斯科去学一门手艺。他在舅舅的厂里做了一段学徒,虽然工作很累但是朱可夫却坚持读书。他白天工作晚上读历史和自学外语。
4、但朱可夫说服了斯大林,留守莫斯科,与苏军,苏联人民,同仇敌忾,共同保卫首都。此时,老天也好像眷顾苏联,连续下起了绵绵秋雨。
5、像朱可夫这些贫农家的孩子们,都亲眼看见过自己的妈妈日子过得多么艰难。每当见到她们流泪时,孩子们也很难过。而每当她们从马洛亚罗斯拉维茨给孩子们带回来一点小面包或是甜饼干时,他们又是何等地高兴啊!如果能积攒点钱在过圣诞节或是复活节时给孩子们买点大馅饼,那他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6、1945年5月8日,德军元帅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以东卡尔斯霍斯特镇的一所军事学校的会议厅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代表苏军,英国空军上将泰勒、美国斯巴茨将军和法国塔西尼代表盟国远征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纳粹德国就此灭亡。因柏林战役所建立的殊勋,朱可夫被授予“金星”奖章。苏联《红星报》在报道中写道:“德寇投降后,我们在柏林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朱可夫元帅……见到那些阿谀逢迎,服服贴贴的德国人时,元帅的目光流露出轻蔑……元帅参加了烈士们的葬礼,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为了祖国和自由与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抓起一把泥土,撒进坟墓里,接着又朝军旗走去,吻了吻它的一角。”(朱可夫)。
7、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39团团长。当时苏联组建了第一批坦克团,而朱可夫的团则被遴选从事这种新武器的试验,这使他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机械化作战的实践。1924年7月又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开始狂热的学习。结业时,他专门骑马返回部队,历时7昼夜,行程963公里,对沿途的地形进行了勘察。
8、本身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打一两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于一个将军来说,都是能找出来几次败仗,包括二战中美军的那些名将也是这样,包括想巴顿,也是在德军的齐格飞防线前撞的头破血流。
9、1945年春,苏军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10、朱可夫的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是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后因父母早亡,由在莫斯科当工人的祖父抚养。童年时,朱可夫在离家不远的维利奇科沃村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成绩优良;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辍学。
11、4月30日,绝望的希特勒把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12、1930年5月他担任骑兵第7师第2旅旅长,年末调任骑兵监察部助理,参与了一些条令的编写,也有幸深入接触图哈切夫斯基,对于大纵深作战理论有了初步的概念,“骑兵监察部所编写的新的战斗条令和各种守则,都考虑到了实施纵深战役和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
13、此次战役狠狠打击了纳粹德国,大涨了同盟国的士气,是二战中的几个转折点之同时也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的辉煌之作。朱可夫以大胆的决策,犀利的进攻,再度为苏联力挽狂澜,也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4、朱可夫5岁那年,朱可夫家遭受了一场灾难:屋顶因年久失修倒塌了,全家不得不迁移。朱可夫的父亲说:“必须离开这里,否则我们都要被砸死。现在天气暖和,我们可以住在草棚里。至于以后,到时再说吧。说不定会有人租给我们一间暖房或谷仓。”
15、为了准备对日军的反攻,按照朱可夫的记载苏军运送了8万吨炮兵弹药、0.65万吨航空兵弹药、5万吨油料等。
16、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作出需要撤退的判断是出于战场态势的考虑。1941年7月下旬,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乌曼包围苏联红军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虽然这两个集团军向东突围的过程中所发动的有组织攻势,给克莱斯特上将麾下的德国第1装甲集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最终未能摆脱被包围吃掉的悲惨命运,损失高达20万人。
17、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
18、到了上学的年龄,朱可夫上了一所教会学校,父母希望他学有所用、出人头地。朱可夫十分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看书,他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被知识武装起来”的朱可夫,在家里算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说话也有了一定的分量。
19、于是,朱可夫的三个主要职责全部被撤销。最后d中央委员会直接将朱可夫开除,他只能归隐在家。可谁又曾想斯大林去世后,朱可夫又东山再起了。
20、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以突袭战的方式想要入侵苏联。他们分了三条包围路线,同时一路北上进攻苏联的列宁格勒,然后想要攻打莫斯科。
21、斯大林容不下朱可夫,赫鲁晓夫同样也容不下。
22、甚至朱可夫的d员以及中央委员的资格也被剥夺,再次跌入低谷的朱可夫只能回老家低调生活。但这时的朱可夫被传出已经患上了抑郁症,晚上时只能吃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
23、朱可夫骑着白马,带领士兵渡过乌拉尔河,将敌军哥萨克白军逼退至山林。想要夹击朱可夫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白军与他交过手之后,也都陆续举了白旗。除了平定这些地方叛乱之外,朱可夫还活跃在消灭土匪的战斗一线,较为著名的就是安东诺夫帮匪的投降事件。
24、1946年朱可夫回国担任陆军总司令,但那时候他的光芒俨然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最高首领。斯大林在世期间的朱可夫已成万众瞩目的明星。要知道树大招风是致命的,于是苏联政场上有众多元帅和政府官员在公开会议上指责朱可夫有阴谋企图。
25、想想便可知道这条命令的残酷。尽管苏联后来跟换了许多领导人,但是都没有个朱可夫平反。一直到俄罗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朱可夫的案件才能够平反,对朱可夫三个千金的监视才停止。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
26、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是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同时也告诉我们,很多杰出人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
27、但在这三者之外,还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东厂厂公贝利亚。
28、为了让自己耗尽心血的著作得以出版,朱可夫不得不向曾经的下属低下头,为此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29、在1924年到1930年间,又进入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深造,在1931年到1938年间,先在骑兵部队任旅长、师长、军长和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1937到1939年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包括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内的许多将领都被罗织罪名后处死,而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一劫,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这与朱可夫的骑兵背景有关——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人均被清洗。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年轻的朱可夫不存在难以驾驭的问题,同时还具备很好的军事才能,因此获得斯大林的赏识。而大批将领被清洗,客观上也为他提供了足够的上升空间。
30、尽管工作很累,但看书、学习成了朱可夫最大的乐趣。他常跑着去送货,把舅舅给的车马费省下来,用来买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学完了公办中学的所有课程,并通过了考试。当然,他依然关心国、内外的大事,看报纸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31、“当时我们大家都担心一个问题,苏联军人在小地能否经受住考验。关于这一点,我们想向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征求意见,但他偏偏远在小地,那里正在进行激战。”
32、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d)。
33、当时斯大林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当时政府权力多掌握在他的心腹贝利亚手中。
34、▲1970年,晚年的朱可夫凝视25年前红军
35、由于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经常见到的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所以自上而下,整个苏军指挥官们都缺乏对士兵生命应有的珍惜!!!
36、但是德军也同样不是吃素的,人家想要死守列宁格勒,可是德军也下了一定要拿下列宁格勒的决心。德军动用了炮火系统和舰炮高射炮等其他新型大炮。他们带着超强的自信,对朱可夫的部队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37、单从外表上看,朱可夫家的房子就比别人家的差。门是用旧木板钉的,窗户上安的也是破玻璃。但是,朱可夫一家人却都很高兴,因为在冬天来临时,朱可夫一家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栖身之地了。至于拥挤,那就像人们说的,宁受挤,不受气。
38、另外,朱可夫的另一个罪状是,在没有得到中央主席团同意的情况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敌后袭击特种学校,并招收了2000多学员,这所学校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对此,赫鲁晓夫表示:“敌后破坏,鬼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鬼知道他们会实施什么样的破坏行动。”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这个特种学校来搞军事政变。
39、1896年12月2日,这位后来的苏联元帅,“苏联英雄”——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出生在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的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相比于朱可夫,那些即使是出身平民的美国将军们的童年都可算是天堂了。朱可夫一家是真正的“贫下中农”,他的父亲康·安德烈维奇还是个被收养的弃婴,后来成为一个鞋匠。当时俄国农民的生活很苦,朱可夫家乡的地又少而贫瘠,农活主要是由妇女、老人和孩子们来干,男人们则去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打工”,但实际上也挣不到什么钱,所有人都得拼命干活来糊口。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是多么微薄的收入啊!……乞丐讨到的说不定比这还要多些。但是……那个时候,贫农们就是这样的命啊!”
40、4月16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密度达到每千米600门的大炮万炮齐鸣,发起攻击。30分钟后,4万多门大炮将100万发炮弹和火箭倾泻到了德军奥得河西岸阵地。与此同时,第18航空集团军的745架轰炸机则飞过升起的弹幕,向德军阵地投下了3000吨烈性炸药。
41、1933年朱可夫担任著名的骑兵第1集团军核心骑兵第4师师长,当时该师状态不佳。短短2年后,该师在校阅中去的很好成绩,师获得最高勋章-列宁勋章,师长朱可夫也获得了列宁勋章。曾经的骑兵的1集团军司令此时为第一批苏联元帅的布琼尼亲自来到老部队为它授勋,而他也对师长朱可夫感觉不错,当然他也向昔日的政委,此时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提及了这个人。
42、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
43、原来,当时是斯大林命令朱可夫赶紧拿回已经沦陷的叶利尼亚突出部。然后朱可夫就调动了自己的预备队和动用了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通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该地收复回来,并且还一路将德军逼退至25公里之外。
44、就在斗争进入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朱可夫走了进来。他对与会的主席团委员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找我谈话,他要拉拢我!要我站在他那边!”听到这话,会议室顿时哑场了。会议主持人布尔加宁见势不好,只得宣布休会,会议在第二天继续举行。这样,马林科夫等人试图一举罢免赫鲁晓夫的计划遇到了挫折。在朱可夫的帮助下,于1957年6月2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最终给马林科夫集团每人戴上一顶“反d集团分子”的帽子。在赫鲁晓夫论功行赏的名单中,朱可夫自然排在首位。他获得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升迁:从候补主席团委员,晋升为主席团正式委员,从而进入了苏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圈。朱可夫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45、此时亲自指挥这一历史性战斗的库兹涅佐将军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朱可夫此时也激动不已,因为他在4年的卫国战争中,一直盼望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46、▲斯大林的不惜一切代价命令,缺乏对士兵们生命应有的珍惜
47、为什么说朱可夫即使打了很多的胜仗,但仍然是自己士兵的损失远远大于德军的损失呢?
48、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是受人敬仰的苏联元帅、谋略家、军事家。曾经写过很多作品,反映其雄心壮志,参加过二战,战中表现出枭勇的英雄气概。
49、朱可夫的母亲毫无怨言地干着。为了不饿死,村里及周围村庄的许多妇女也都是这样干。她们把年幼的孩子丢给步履艰难、年事已高的奶奶、爷爷照管,自己不顾道路泥泞,也不管天寒地冻,外出为别人从马洛亚罗斯拉维茨、谢尔普霍夫等地运货。
50、原来,著名的“二月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个是俄国临时政府,另一个是苏维埃政权,局势依然很乱。朱可夫的境遇也不容客观,连队解散后,投靠到乌克兰的一些军官们开始追捕他,他躲藏了好几个星期,才历经磨难地回到了家。
51、斯大林去世后的政治局势是这样的,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都有机会上台执政,三者之间具有相互制衡的关系,这个局势的形成自然是斯大林高明的政治手腕的体现。
52、朱可夫在筹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53、1946年二战结束。朱可夫返回莫斯科的时候,人民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他们一边敲着桌子,一边高声而热烈的呼喊“朱可夫!朱可夫!朱可夫!”。
54、诺门罕战役由于远离欧洲,当时不被人注意,但实际上意义重大。挨了朱可夫痛打的日本从此放弃了“北进”,使得苏联在二战中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局面,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进程。在这一仗中,朱可夫表现出高超的指挥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各兵种,大胆实施迂回包围,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因此役成为了“苏联英雄”,1940年朱可夫又晋升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这时国际局势已趋紧张,朱可夫主要任务进行改编工作,加强对德备战。
55、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坎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
56、1953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都想上台执政。但由于斯大林在世时树立了个人权威制,任何人不经他允许,不能插手其他部门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权力机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像克格勃就被贝利亚垄断。贝利亚可以随时调动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要是想搞掉马林科夫他们也不难。为了夺权,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先搞掉贝利亚。此时,他想到了早在战前,在他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就已熟识的朱可夫(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是布尔加宁)。实际上,朱可夫与贝利亚早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矛盾。当时,贝利亚怕朱可夫威胁到自己,将朱可夫列入了一个“军人阴谋集团”。但斯大林并没同意打倒朱可夫,他对贝利亚说:“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烦了。我了解他,他不是叛徒。”斯大林此言救了朱可夫,但从此朱可夫就与贝利亚结下了仇。
57、此后的战局开始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苏军不给德军以喘息之机,先后在库尔斯克战役和第聂伯河战役中重创了德军“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12月中旬,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斯大林要求在一年内把德军全部逐出苏联领土,将战争推列国外。朱可夫受命主持制定了连续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计划,也就是著名的“十次斯大林打击”。已经渐露窘境的纳粹德国在挨了这一系列的闷棍后,被逐出了苏联领土,损失160万人,仆从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并对德宣战。
58、苏德战争期间,从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一直到最终的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苏德战争中大大小小几近所有重大战役,取得优秀战绩和重大贡献。
59、后来斯大林还是找到了机会,1946年斯大林签署了罗兹的罪名状,并且公然指责朱可夫态度不谦虚过于傲慢,还在战争结束后把二战主要战役的胜利归功于自己。说他是一个怀着仇恨,准备被撤职的司令员。
60、为了争夺这座象征第三帝国政权的庞大建筑物,朱可夫的部队和装备精良的德国d卫军部队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血战。即使在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各层数以后,在上面楼层的守军仍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又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直到夜间,苏军才终于在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升起了苏联的旗帜。
61、朱可夫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军事“奇才”。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以闪击战法侵占了苏联大片领土,朱可夫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主张收缩兵力,于7月29日正式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结果不仅被斯大林指责为“胡说八道”,而且半小时后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调任新组建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次日,朱可夫即到任,了解情况,着手准备在斯摩棱斯克东南的耶利尼亚地区发动一次进攻战役。这是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第一次独立指挥的战略性战役。1941年8月30日至9月8日,他成功地实施了这次进攻战役,彻底铲除了德军在耶利尼亚的突出部,迫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为苏军统帅部在莫斯科方向上改善防御态势,赢得了时间。
62、第二个例子是1943年一位步兵营营长的战斗经过记录,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营长在回忆1943年12月的一次战斗经过时写道:“开始冲锋了。我们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
63、朱可夫的父亲也是穷苦出身,仅3个月的时候就被母亲丢弃在孤儿院门口,身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儿子名叫康斯坦丁”。为什么这个妇女把自己的孩子丢给孤儿院,这是无法知道的。她这样做,不是因为不爱自己的儿子,而是因处境艰难、走投无路的缘故。
64、见势不好,会议主持人宣布休会。第二天,整备好局势的赫鲁晓夫将马林科夫等人一个一个的清算,戴上了“反d集团分子”的帽子。
65、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消息闭塞,朱可夫和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更喜欢在村里的小茶馆里,默默听着大人们讨论国、内外的大事。他第一次听到列宁的名字,知道他是替工人、农民说话的人,也知道各地爆发的大罢工、武装起义。
66、魏延有反骨,就是老叛徒的意思;冯玉祥是反复无常,做人虚伪的典型。
67、机会很快就来了,但却是在遥远的东方。自1935年以来,日本关东军就一直在在蒙古国和伪满边境制造摩擦,并不断增兵,与蒙苏军发生冲突。为防御日军可能的进攻,朱可夫被派往远东组织军事部署。
68、斯大林也在庆功会上肯定了朱可夫对保卫祖国和保卫d的贡献,而在苏联其实还有很多地区,多以朱可夫将军命名。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元帅级人物,在二战落下帷幕后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69、迫使日本主动与苏签署停战协定,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
70、首先炮兵开火,万炮齐鸣,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战役的第一天,就向敌人阵地发射了80多万发炮弹和追击炮弹,其中50万发是在头25分钟发射的。朱可夫精心策划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猛烈的短促的炮火准备。使敌人惊慌失措,德军为此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调集到前沿阵地的德军处于毁灭性打击之下。
71、8月,中央集团军群为了消除南翼威胁发动戈梅利战役,围歼了苏第13集团军(隶属新成立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第5集团军分兵力,使得战线对德军极为有利: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各自向东伸出一个突击集团,隐然呈现将苏西南方面军合围在基辅一带方圆500平方千米之内的态势。
72、朱可夫的女儿艾拉是这一事件的亲历人,她回忆道“搜查持续了好几天,他们在找什么东西,翻查个人物品,同时在纸上做记录。”而关于档案中提到的那些贵重物品,艾拉表示自己根本没见过这些东西。
73、1957年10月4日,朱可夫离开莫斯科,先乘飞机去塞瓦斯托波尔港,然后,从那里坐苏联巡洋舰“古比雪夫号”赴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进行正式访问。
74、实际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职务,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的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朱可夫则死死抱住军队这一摊,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更不允许他搞改革。
75、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同样看出了西南方面军部队所面临的危险,与他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AleksandrMikhaylovich Vasilevsky)少将一起试图说服斯大林无论如何让西南方面军撤退到第聂伯河东岸。
76、希特勒原以为他可以留在柏林,鼓舞士气,以图东山再起。可是朱可夫部队的迅猛进攻彻底粉碎了他最后的美梦。
77、朱可夫的父亲2岁时,被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领回家。她无儿无女,孑然一身。为了弥补生活的孤寂,她就从孤儿院领养了朱可夫的父亲。养母去世以后,朱可夫的父亲刚满8岁,他到乌戈德厂村去跟一位皮匠学手艺。学徒期间,他主要是干家务活、给老板看孩子、放牛放马等等。就这样,他当了大约3年的学徒。“出师”以后,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活干。他步行到莫斯科,终于在维伊斯制鞋厂找到了工作。1905年事变后,朱可夫的父亲和许多工人一道,由于参加示威游行被工厂开除了,并被逐出莫斯科。从那时起直到1921年去世,他就再也没有离开斯特烈尔科夫卡村,一直在村子里干皮匠活和农活。
78、1937年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骑兵第3军军长,7个月之后担任骑兵第6军军长,1938年底改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主管骑兵。在未来的战争中,他应该指挥4-5个骑兵师、3-4个独立坦克旅和其他加强部队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
79、朱可夫先生虽然军事能力无可指责,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是个十足的墙头草,那边风大那边倒。这也直接导致了朱可夫的“晚景凄凉”。
80、然而1957年赫鲁晓夫和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
81、这个消息标志着第三帝国的末日真正来临了。此时,希特勒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决定:他要在黎明时与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
82、在与日军战争中,首先抵挡住日军进攻,尔后使用坦克,大炮,飞机,进行狂轰烂炸,正面牵制,两侧包抄,投后伞兵,分割包围,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优势,碾压日本关东军。
83、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上将晋升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