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郊的诗作以五言为主,接续魏晋曹子建等诗人余脉,力超谢瞻、谢灵运等宗匠,融古于新,寓奇险于平实,而最初受他影响的韩愈,因为胸襟博大,气迈古今,他的诗雄奇豪迈,后来的成就高于孟郊。
2、(6)徐培均逸峰《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册第752页。
3、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三十年过去了,1989年毕业的五位诗人,如今,他们都身在何方?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5、(52)翁方纲《石洲诗话》卷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406页。
6、(89)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第2册第287-288页。
7、(88)袁枚:《随园诗话》卷同上,第3册第179页。又《小仓山房尺牍》所收《答祝芷塘太史》亦有类似的说法,见《袁枚全集》,第5册第202页。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本诗集是著名诗人伊沙的诗歌自选集,收录了诗人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精品。伊沙开一代诗风,引诗坛新变。本诗集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诗歌艺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突出贡献。
10、有人说,读当代诗歌不读伊沙,就好比读唐诗不读韩愈、白居易。这也许是对的。韩愈是反叛的,白居易是新变的,他们或许就是中唐时代的先锋诗人。只不过,韩愈的诗风奇崛,而白居易则多平易畅达。伊沙最是平易畅达的口语诗作,却也最是先锋的,反叛的,不同流俗的,因此也是最奇崛的,特立独行的。
11、大学时,桑克对门的宿舍里,住着伊沙、徐江、侯马。当年,谁能想到,这两个学生宿舍里,住着四位未来的著名诗人。
12、侯马……猛一听,好像是地名。是的,诗人侯马以地名为笔名,说来有趣:大学时,班里同学数他个子高,一米八几、人高马大的。加上班里同学都知道他的家乡叫侯马,于是大家干脆管他叫“侯马”,时间久了,他也就接受了这个绰号。之后,诗人便以“侯马”为笔名。若干年后,当侯马找到了自己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时,人们或许会惊叹,文字的魅力,在其本义之外,或有千里伏脉之余韵!
13、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14、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15、李贺——灵心善感,诗风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地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6、答题一律按照这种方式——手法+本义+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态度等);
17、(66)赵秉文《与李天英书》,《滏水集》卷吴重熹刊石莲盦汇刻九金人集本。
18、(38)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影印,第314页。
19、如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此韩愈后之一大变也,而盛极矣。(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