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凌驾(líng) 赋予(yǔ) 愚昧(mèi)
2、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3、但大山茫茫,沈锐又没有目标和方向,在山林中四处穿行了半个月,也是杳无消息。
4、咆哮(páoxiào):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5、机械(xiè) 灰烬(jìn) 瞰望(kàn)
6、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____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7、沉淀(diàn) 悬崖峭壁
8、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9、星宿(xiù) 桑梓(zǐ) 寻思(xín)
10、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11、雕镂(diāolòu):①犹雕刻。②指雕刻品。③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12、(注释)①清癯(qú):清瘦。 ②骀(dài)荡:使人舒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13、为富不仁 wéifù bù rén
14、马褂(mǎguà):服饰名、对襟、平袖端、盘扣、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
15、倔强(juéjiàng):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
16、筋疲力尽(jīnpílìjìn):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8、畸形(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19、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0、遒劲(qiújìng):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21、遒劲dào jìn 春寒料峭 chūnhánliàoqiào
22、第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23、有人认为,课文第1-3段作者并没有写在仙台的情况,与藤野先生关系也不大,应该删掉。对此,你有何看法?
24、嶙峋(línxún)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25、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26、(解析:B.“蜓”应写作“蜒”;C.“至”应写作“致”;D.“滨”应写作“缤”。)
27、入木三分(rùmùsānfēn):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28、欢愉 huānyú 懒洋洋 lǎnyánɡ yánɡ
29、⑨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
30、“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31、(4)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lǒng)罩着消沉的阴影。(√)
32、禀请(bǐng) 腻烦(nì)
33、A稳操胜券(juàn)如火如荼(chá)迥然不同(jiǒng)B沧海一粟(cāng)安然无恙(yàn惟妙惟肖(xiào)
34、俯仰生姿(fǔyangshengzī):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35、重峦叠嶂(chóngluándiézhàng):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36、A.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意间(jiān)成了感动的小小源头.淙淙地流向另—个渴望感动的双眸(móu)。
37、“我听说有浮海行的,行迹可疑。于是往南到闽广沿海各地区近,没有不遍历,刘杳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