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杯饮酒空对月对下句
1、而在李白笔下时间就像黄河水流汹涌澎湃,滔滔不绝,奔涌向前,黄河归海,永不回头,正如人类的历史长河川流不息。
2、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3、第19期第一名:湖南陈湘魁
4、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5、客居他乡独登台——杜甫的重阳节
6、意思是我对你一片深情,已酒相邀,而你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你的眼里只有别人没有我!错付的感情,不对等的付出!
7、你是在形容喝酒气氛很浓,举杯频繁的词语吧,一下词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问觥筹交错、献酬交错、痛饮狂歌、走斝传觞、传杯弄盏、放歌纵酒、放歌纵酒、传杯递盏。
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0、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11、福建李戊甲吟诗醉酒千篇韵;上岳登峰万里云。
12、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13、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14、意思是: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15、第4期第一名:湖南肖建春
16、不得意时,他好像时常对月饮酒,明月自是不能赴约,不过这不要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实,只有一人,不过这一次刚好是三人对酌,再加上那皎洁的明月。
17、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18、“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的。”——朱熹
19、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20、内容: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二、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是啥
1、这两阙词读来是否似曾相识,特别是苏轼定风波的前两句,直接从引用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这种转用别人诗文为我所用的写法,有个专有名词,叫“隐括”,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致敬”。朱熹就简单直白多了,直接在标题上写我这阙词就是隐括杜牧的齐山诗。
2、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3、河南张项学群峰皆向雄浑地;斗酒常吟浪漫诗。贵州唐世友诗坛宝座居佳席;岳岭奇名获美称。山西薛光廷诗溶酒里留千古;名震人间誉万年。辽宁闫宝恩诗酒风流常醉月;胸怀坦荡总凌云。江苏邱豪华夏名峰先五岳;青莲佳作誉千秋。
4、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
5、《将进酒》即其代表作。《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6、得意时,他像一只大鹏鸟,不愿停留蓬蒿之间,他要翱翔在九万里高空,这不仅是他的愿望,也是所有盛唐诗人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成名就、青史留名是那个时代有志之士共同的希冀。
7、李白有些诗歌体现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拯物济世的热望。如《梁甫吟》。还写了不少歌颂游侠的诗,如《侠客行》;在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流浪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求仙学道的诗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如《战城南》。
8、“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9、第5期第一名:山西姚锋
10、“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
11、自撰联,顾名思义就是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对联。常见的自撰联有两种,一种是诗钟,另外一种是成联。
12、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13、第51期第一名:浙江张建军
14、“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15、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16、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并用一句妙语点评。
17、神采飞扬放眼方知天下小;低头常叹故乡遥。
18、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19、这首气势磅礴,借酒消愁的诗篇其实也正是李白内心的写照。整幅作品李白以充沛的感情,运用浪漫,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仿佛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诗词的传神和奇妙。
20、每人限1副,多发者直接取消参赛资格;作品前须加(省份名字),方便收集整理。
三、举杯对酌
1、短联(20字以内)、中联(100字以内)、长联(100字以上),这个很简单,就是数一下就是了。时间关系就不多讲。
2、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3、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4、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5、风光带愁无那。客窗还照影,屏背闲卧。梦里家山,离边语笑,想到冰轮西堕。君吟孰和。也听彻凉蛩,瓶蕤低亸。漫念燕京,恁萧寥似我。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第16期第一名:贵州张洪辉
8、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0、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习在宋代依旧不衰。且因陶渊明,诗人们多爱在东篱下赏花喝酒。李清照一人“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沾染了衣袖,本是及其浪漫销魂的事情,可是西风吹来,“人比黄花瘦”,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思念远方的爱人。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就是李清照的重阳,深闺憔悴思爱人。
11、鸥盟共联俊好,借郇厨宾歌既醉。翳镜慵看,莫叹星星如此。月满中秋,汐生江涘。人间何世。情未已。黄花后约应记。
12、“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13、“联都空谷诗钟社”第49期练笔活动结果公布
14、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为数,且皆合于情理。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15、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
16、曹操说人生的几十年好像早晨的露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蒸发掉了,所以他选择“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17、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18、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1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说的是战乱平息后诗人急于回家情状心境。“白发登科才称意,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老来中榜衣锦还乡喜不自胜之意。青春:(古)春天的景色。先解读一下杜甫的诗句。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表达的是,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白发登科——满腹文章,屡考竟然不中。但我不气馁呀,年年考,我相信,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白发登科才称意,表达老来中榜衣锦还乡喜不自胜之意。一个是发愤图强后的称心如意的心情;一个是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的喜悦。意义上,境界上,更深一层。
20、白话文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四、举酒杯对明月
1、0河南王甜元斗酒百篇堪醉己;雄峰万仞可封禅。(禅,仄声)
2、“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3、朱熹是宋代理学大家,讲“存天理,灭人欲”,可水调歌头一词却是清畅淡远。“把携壶结客何处?”一问,“空翠渺烟霏。”一答,山是空的翠的,烟是缥缈的,携酒登高的人已溶入一片氤氲之中,意境极为空灵。“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存在的。朱熹《中庸或问》中说,“亘古亘今,未尝有一息之间断。”于是“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此三句与原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意境全反,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朱熹此词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赞美自然,赞美人生,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表现出中国儒家“天人合一”哲学精神。
4、WINTEROLYMPICS
5、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6、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7、⑽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
8、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9、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10、11戊辰(1928)中秋夕渤海舟中作(陈寅恪)
11、“凭谁”句——赏菊与饮酒相关,已见前诗注。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了。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3、冠军榜(每天更新中)
14、2)按字数分:短联、中联、长联。
15、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16、第45期第一名:福建李戊甲
17、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三首》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
18、“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大意是: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宋玉《九辨》里有悲秋的句子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9、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20、“诗余”二句——谓诗后戏笔画菊,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五、举杯对酒邀明月
1、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2、队队群仙下九天,广寒惊醒两婵娟。月中霜里成今斗,露下花前失旧妍。已漏情天须待补,欲回苦海好同填。天荒地变寻常事,笑看人间正串联。(作于文革期间)
3、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4、作品一经发出,不得修改(1分钟内自行撤回者,允许)。
5、“轮”与“镜”皆指月亮,一写月影,一写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从不同角度描写月亮。中秋夜中专门咏月,且如此雕琢工稳,既华美瑰丽又紧切题旨,着实漂亮。
6、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7、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8、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9、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10、桂枝香里惊秋半,今夜月团圞。故人无恙,天涯有约,聊共婵娟。
11、万古中秋月,今年特地看。身云同出没,人海各波澜。独客乾坤老,千军壁垒寒。巴山吟望处,北斗已阑干。(1941年)
12、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13、13乙亥(1935)中秋寄稚辛(郑孝胥)天际昂头孰可留,《逍遥》篇外更遨游。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人物西山须野老,画图乔木待高楼。长廊徐步閒吟地,定有乾坤眼底收。
14、背诵范围:凡含数字的诗或与酒有关的诗,均可抢背。短诗全背,八句以上的背几句。赏析要求是一句话点评。
15、故故——屡屡,时时。
16、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17、题目来源:“泽润堂”杯诗钟月赛第7期
18、余香——实即“余瓣”。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