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砂壶的诗句集锦
1、第三季《创砂》高手招募报名
2、紫炫云霞梦,壶容日月情。
3、钤印:徐汉棠制、摹古取真(底款);徐汉棠制(盖款);徐、汉棠制(把款)。
4、从此青云直上,装贿赂这种饺子的时候,
5、题识:供春(壶把侧)。
6、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7、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8、白菜和蝈蝈还屁颠屁颠忙个不停
9、西山诗社《特别推荐》‖北京西山诗社南粤分社成立贺诗专辑
10、本季春拍的“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专场”中,我们将为您带来宜兴古今紫砂茗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11、明清两代文献中常把时大彬与龚春并列,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言“壶以砂者为上”,“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黄质而腻,光华若玉……”这些记载对龚春、时大彬制壶风格给于概括,同时也说明大彬是龚春以后的名手,他们二人制壶价值一样的高。遗憾的是传世的真品稀少。
12、春满玉湖随意酌,味馀诗思扩胸襟。壶上春秋,一盏清茶几首诗。壶中天地,餐应饮液看梅花。涧水初流碧,山樱早发红。龙山唇嫩碧芽香。午馀试枕味舜香。满颛清茶闲读画,一天明月夜谈诗。
13、此壶式为“文旦”别种,广口阔底,截盖自盖沿至壶体,圆弧曲线过渡自然,壶身重心放低,敦厚圆融。漏斗嘴,覃菇钮,耳形鋬,造工讲究,气韵混成。每见朱泥大壶多掺以熟料支撑,龙旦、文旦壶式尤其如此,乃因朱泥泥性不利单独成大器,需掺砂料手法来增加坯体强度。此壶以朱砂为胎,器表砂粒感更为立体。
14、“花下寻诗品妙若”。虽然粗茶淡饭,物质生活艰苦,但可以“花下寻诗”,即在花前月下寻觅诗句,而且这样的诗句应当品出妙若。佛家认为,不着空,不着有,中道是妙。若,如。妙若正如此句极富有禅味,就像诗佛王维的田园诗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5、漫赏仙芽驱俗虑,闲观翠蕊动柔肠。
16、3207当代顾景舟制紫砂高僧帽壶
17、道家思想强调“师法自然”,这种自然包括不事人文造作的物质本体和自然环境、山水花鸟。这种道家哲学的“自然”艺术思想深刻的影响了宜兴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从草创期供春的树瘿壶到明万历年间的时大彬、徐友泉的筋纹器再到清初陈鸣远的自然形壶(花货)无不体现了崇尚自然的艺术思想。
18、明清时期,因饮茶方式、饮茶趣味、茶叶种类的不同,紫砂壶有着容量大小、器形高矮之分。从器形大小上看,大体说来。明万历以前,多为大壶,万历以后,壶形日渐缩小。被奉为紫砂壶鼻祖的供春所制各式壶均为大壶;万历年间的一代制壶大家时大彬在早期时专仿供春,所做多为大壶,后在他游娄东与著名的文人王世贞、陈继儒结交之后,“闻陈眉公与琅砑、太原诸公品茶之论”才突破樊篱,改作小壶,这与“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且自斟自酌,愈小愈佳”的文人士大夫的饮茶风气有着重要关系。以后至徐友泉、陈子畦、惠孟臣等皆长于制作小壶。像惠孟臣制作的小圆壶就是华南一带喝“功夫茶”所用的水平壶的前身。
19、壶嘴出水要求流畅。要求壶嘴中空与壶身通孔的关系合理,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壶嘴内壁要光滑流畅,壶身出水网眼要多要爽,壶盖上的通气孔大小要合适,气孔要内大外小成喇叭形,这样不容易被水汽糊住,注茶时空气能及时进入壶内。
20、王昌龄-唐代-《芙蓉楼送辛渐》
二、紫砂壶诗词句
1、3208裴石民款紫砂巧色南瓜壶
2、子冶壶茗:翡翠婵娟,春光荡漾,置壶竹中,影落壶上。一勺八斗之才。千石公侯寿贵。烹得喜安至,得味有诗来。且夕畅饮三杯,身心了无一事。一枝花入上林春。两腋生风。烹茶无客至,得味有诗来。荆溪水味同三峡,阳羡茶香过六安。山家风味犹示淡,花下寻诗品妙若。
3、卢松安先生旧藏古籍专题
4、纳方圆、料取陶都。一胎浴火,三昧萦炉。
5、陈煌图撰壶铭:明月一天凉似水。
6、备注:附四海珍藏证书。
7、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8、图12顾景舟制亚明铭文矮井栏壶底部
9、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10、清嘉庆杨彭年款飞鸿延年壶
11、朱泥筠石居款贴园林圆直筒壶
12、徐恒茂题馥远亭壶茗:江郎怀里笔,潘令县中花。风信初喊蕊,心田亦吐芳。远树断云春雨外,华星明月晚凉初。
13、一味青茶沁案,数根绿片沉浮。
14、行香子.得紫砂壶与友人品茗(新韵)
15、生产工艺的进步、完善是器物实用性的保证。从万历年间起,就采用了陶轮拉坯和修坯的制作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器形的规整。明万历以后,紫砂工艺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从选料、炼泥、制坯、成型和人窑烧制,生产工艺日益完善。进入了名匠辈出的兴盛时期。在明代中期,宜兴紫砂陶人就已掌握了运用自然泥料或化工原料配泥的方法。可根据制品大小厚薄的不同,采用甲泥、甲泥绵头、嫩泥等混合配比方法。
16、顾景舟制作的这件高僧帽壶,将壶式的精髓掌握得恰到好处,壶的整体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由于僧帽壶壶体是等边、等面又折腰的六方结构,相接相衔的泥片多达二十余片,所以泥片的对角连接工艺需要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否则只要有一片歪斜失准,或是黏接的滋泥不均匀,一经窑火,轻则歪斜失神,重则裂损扭曲。
17、3206当代汪寅仙制姚志源铭诗句段泥高南瓜壶
18、他心里有数,为别人服务的时候,
19、释义:泉水加热,生成波涛,研碎的茶叶产生香气,从紫砂壶里飘出来。
20、钤印:尧臣壶(底款);尧臣(盖款);尧臣、吕记(把款)。
三、紫砂壶的魅力的诗句
1、清嘉庆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
2、东阁招邀,梅花一瓢。五石无用,合世则重。苦而回甘,直谏之言。田家屋上,山窗依样。鼓咽家涓润舌田。叔陶作壶,其永宝用。情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井栏”铭)钿合丁宁,改注茶经。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覆斗”铭)蟹眼鸣和,以牛铎清。(“牛铎”铭)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延年半瓦”铭)鸿溅于磐,饮食衍衍,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利。(“飞鸿延年”铭)
3、钤印:汪寅仙(底款);寅仙、汪羊、寅仙(盖款);寅仙、汪羊、寅仙(把下款)。
4、就会倒出丰富的人生来。
5、在茶壶的影子,我走过的
6、壶以精炼朱泥所制,四方扁石壶式。壶身鼓腹,上下收敛,稳重不臃肿,处处细捶精工,平嵌盖,壶纽非棱非方,四面昂藏。壶嘴壶把,前缩而后垂延,具迈奔之姿,动静可观。四面贴饰桃花纹,错落有致,繁而不密,简洁大方。
7、难以捉摸的脾气,没人愿意亲近。
8、紫砂壶的6个鉴别技巧!你可能一直都错了!
9、释义: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10、这份紫砂攻略请收好,看完不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