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
1、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长期以来,凡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都是以游牧民族胜利而告终,就像狼和羊的关系一样。但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荒漠草原几千里,将匈奴打得七零八落,实现了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首次巨大胜利。
3、元嘉北伐与开溪北伐都是一样的,典型准备不足,却又好高骛远,结果都是失败了
4、以上例①、②、④、⑤、⑥中,“于时”“于余”“于南亩之农夫”“于庭之槐”“以祸福”“于斯亭”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纺”“谕”“饮”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
5、①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6、⑤沛公军壩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7、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8、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酉迁。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凤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9、齐木德道尔吉(左)与高建国(右)在考古现场。齐木德道尔吉供图
10、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11、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12、虽然辛弃疾主张北伐,但是对于当时的形式却有这担忧,认为当时的条件并不充分,有可能会出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结果。
13、在宋高宗赵构时期,主和派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161年,误打误撞的虞允文率领宋军在采石矶击败了金主完颜亮。
14、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15、“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16、骠骑将军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绝大幕,直左方兵,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卤获七万四百四十三级。
17、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
18、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19、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20、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的骑兵军车和辎重都与大将军卫青相同,但没有副将,将李敢等人全都任命为大校,充当副将,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塞二千余里,穿越大沙漠,与匈奴左部的军队遭遇,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姑衍山祭祀地神,又登上翰海旁边的山峰眺望,共俘获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又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骠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校尉李敢为关内侯,赐食邑。低级军官和兵卒升官,受赏的人很多。而大将卫青却没有增加食邑,部下军吏士兵全都没有被封侯的。
二、比封狼居胥还高的封号
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2、“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
3、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4、洪武二十年(1387)9月,明太祖遣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北元。次年四月,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元太尉蛮子仓促拒战被杀,并俘虏了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至此,元朝作为一个政权不复存在。
5、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
6、他小小年纪就有了战功自然与卫青脱不了关系,但霍去病自身的军事天赋就极高,也因此才能在一次次大战中逐渐成名,而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这个21岁的少年更是建立了不世战功,这绝不是单单靠卫青的提携,要知道在这一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带领同样的兵马从两个地方出发攻打匈奴,非有相当大的军事能力,汉武帝不可能做此决定。
7、霍去病从小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武艺超群,骑马、射箭无不精通。他打仗用兵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以及大迂回、大穿插和歼灭战。
8、齐木德道尔吉说,北匈奴是如何消失的,也有了确切的地理路径信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获得大胜,几乎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当时,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这在《后汉书·窦宪传》中有清晰记载。然而,古代没有经纬度的概念,原来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脉,因此,《燕然山铭》的石刻具体地点在哪里一直没人知道。燕然山一战历史上非常著名,因为当时东汉联合了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等北方势力一起攻打北匈奴。此战后,北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
9、1990年蒙古国两位牧民发现此石刻,但无法解读
10、译: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珠宝、珍奇、精品。
11、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
12、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下例类推。
13、第三层,是以刘义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两个典故来影射当时的南宋。虽然同样是宋,但是南北朝还有一个英明果敢、能征善战的皇帝刘裕;而几百年后的南宋,却一直委曲求全,对北方唯唯诺诺。
14、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15、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
16、我不胜犬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鉴察。霍去病冒死再拜进奏皇帝陛下。”三月乙亥日,御史霍光兼尚书令上奏未央宫。汉武帝下诏道:“下交御史办理。”
17、陶渊明当年“归去来兮”、“种豆南山下”时,恰好是东晋灭亡,刘裕建立宋朝的时候,这是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第一个政权。辛词上阕有:”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个有点卖萌的名字“寄奴”,就是宋皇帝刘裕。
18、近2000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后汉书》记载的班固所撰《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
19、窦宪燕然大破北匈奴之役概况
20、这是刘宋王朝的第二次北伐,可惜他的对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元嘉北伐的准备阶段,拓跋焘就曾领兵南下,等到刘义隆开始真正的第二次北伐,宋军依旧是打不过北魏大军,不得不撤军,而宋军一撤,拓跋焘兵分六路领精兵强将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渡江,刘义隆吓得“仓皇北顾”,好在北魏大军最终还是无法渡江,而军中又有疫情,拓跋焘不得不撤军归北。
三、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哪个厉害
1、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写道:“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史记·匈奴列传》写道:“..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七万余级,左贤王皆遁之,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汉书.霍去病传》写道:......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瀚海即今杭爱山,是蒙古北冰洋流域和内河流域的分水岭。时人多以为贝加尔湖,误。)
3、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4、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漠北。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余里,击溃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5、“财”“损”“志”“益”“过”都要补为双音节词,译为“钱财”“削弱”“志向”;“增多”“过失”“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并补充为“妻子儿女”。
6、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7、结束语最后一次“封狼居胥”
8、“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碣)。熙帝载兮振万世!”这几句铭辞无非是那时的一些套话,而序言的内容非常实在,此役的兵员配置、经过和意义,都作出了交代,较之其他有关的史料如《后汉书·窦宪传》之类,说得更加清楚而且具体,其文如下(标点参用了辛先生的见解):
9、译:现在陕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动不动达到百尺高,也算是形体具备只不过规模小一些的雁荡山。
10、《道德经》《列子》《庄子》
11、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12、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13、果然,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当年北伐失利,开禧三年(1207年),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
14、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15、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崤之战》)
16、第四位就是明朝大将蓝玉。蓝玉是朱元璋手下的优秀将领。洪武21年,朱元璋封蓝玉为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北征蒙古,力求一举肃清北元残余势力!蓝玉率军,大破蒙古军,一直追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与蒙古交界处的贝尔湖),俘虏七万余人,得获牛羊、财宝无数。
17、《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
18、“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
19、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妻子”“地方”“指数”等,如:
20、“有吹洞箫者”修饰“客”,翻译时把“有吹洞箫者”放到中心词“客”的前面。
四、封狼居胥的人有几个
1、狼居胥山在今蒙古东部肯特山,他是西汉大将霍去病,打败匈奴以后,在那庆功后封的名,封狼居胥山。
2、“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
3、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后,班师回朝途中,在经过漠北地区最后一个停留地点燕然山时,面对山上特立如碣的岩石,封天禅地,搞了一个很隆重的庆功典礼,并指令班固撰写一篇铭文,凿刻于山崖,昭示这一所谓“伟绩”,使之垂耀万世。这篇铭文就是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燕然山铭》。
4、应劭:“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5、意思是霍去病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6、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7、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8、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大司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承蒙陛下错爱,使我霍去病能在军中供职。本应专心思考边防事务,即使战死荒野也无法报答陛下,居然敢考虑他事来打扰陛下。
9、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本例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10、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11、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12、天子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又封其所部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骠侯破奴等二人益封,校尉敢为关内侯,食邑;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皆无封侯者。
13、北伐未成,北魏大举反击。秋高马肥之际,北魏铁骑不仅尽夺河南,还大举南进,直抵长江北岸。十二月,魏王亲自到达建康对面的爪步山上,军鼓之声震天盖地,宋军各线溃退,建康城内居民都"荷担而立",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
14、《太公家教》《朱子家训》《朱熹家训》
15、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16、⒀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17、这次出击,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余里,击溃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18、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9、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20、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
五、狼居胥山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地图
1、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2、⑸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3、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霍去病
4、不过辛弃疾不知道的是,时间又过了100多年,明成祖朱棣赶走了蒙古统治者。这个能征善战的皇帝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在遥远的北方,又完成了一次汉民族的“封狼居胥”。
5、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才返回帝都。经历了此次战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毕生的最高追求以及终生奋斗的梦想。然而霍去病此时年仅二十一岁。由此可见霍去病的厉害之处。
6、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7、而霍去病也跟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从霍去病请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与卫青维护太子刘据的一致立场。
8、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9、不过辛弃疾永遇乐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并不是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南朝刘裕父子的故事。
10、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11、“肯特山古称不儿罕山。不儿罕山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根据《蒙古秘史》,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中国汉代称狼居胥山。西汉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霍去病曾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史称“封狼居胥山”,有可能是“狼居穴”的误读,是狼族的老巢。
12、这首词的上下阙用父子对比,“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一个是儿子的无能,一个霍去病一般勇猛的老爹。这是第二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