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锄禾古诗原文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3、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四句诗人接着发出感叹:有谁知道那盘中的一饭一粒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呢?由此忠告人们:一定要珍惜每粒粮食,因为那都是农民用千万滴汗水换来的。
7、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8、《锄禾》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
9、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10、译文: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11、悯农二首·其一李绅〔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12、正午时分,头顶着炎炎烈日的农民正在为禾苗除草,颗颗汗珠洒落入禾苗下种的泥土。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美味的米饭,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们的辛苦。
13、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4、浪荡的人生,放荡的诗意,更多精彩独创趣文,尽在南宫寻欢(ID:qiuzhi2016)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夏日绝句(李清照)
二、锄禾古诗原文翻译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游园不值(叶绍翁)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每一粒都是那么地辛苦。
6、“寻欢体”打油诗16首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名称)《锄禾》(年代)中唐(作者)聂夷中(体裁)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悯农》中的一句。
8、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9、春晓(唐)孟浩然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4、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17、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唐朝宰相、诗人。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9、评价:《全唐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诗作中以《悯农》最为著名。颇为讽刺的是,李绅在《悯农》诗中教导世人节约,珍惜粮食,但在其为官之后,颇为奢侈。
2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三、古诗锄禾全诗视频
1、以上打油诗句粗俗不堪,确实缺乏敬畏、有失风雅。
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寻隐者不遇(贾岛)
4、《悯农》是从《锄禾》改成的名字。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chúHérìdāngwǔhàndīhéxiàtǔshuízhīpánzhōngcānlìlìjiēxīnkǔ
7、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浪淘沙(刘禹锡)
1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望洞庭(唐)刘禹锡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7、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迁居润州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事迹见沈亚之《李绅传》(《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和新、旧《唐书》本传。
18、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19、谁有针和线?帮我补一补。
20、这首《悯农》,在好多人上学的时候,名字还是《锄禾》,后来《锄禾》就被改名《悯农》。这首诗产自唐朝,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语言,整首诗透露出一股朴素的气质,可能正是因为它的这种别具一格,才能在那个诗篇造诣极高的盛唐脱颖而出,至今仍流传甚广。
四、古诗《锄禾》全诗
1、(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2、锄禾日当午,农民真辛苦。
3、静夜思(唐)李白
4、床前明月光,窗外梅花香。
5、花下美人醉,老夫心上慌。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8、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
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11、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12、这四十个字为李绅赢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然而也是对他人生极大的讽刺。在投靠李党之后,李绅权欲滔天、肆无忌惮,成为一代奸相。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14、古朗月行(李白)
15、望天门山(唐)李白
16、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17、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8、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9、回乡偶书(贺知章)
2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五、锄禾古诗原文带拼音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原文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意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5、原文: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②,粒粒皆辛苦?
6、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7、“寻欢体”打油诗12首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9、读书写字搬砖,打拳舞剑炼丹。
10、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1、元日(宋)王安石
12、锄禾日当午,老婆最辛苦。
13、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14、作者: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中唐诗人。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
15、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1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7、背到街上卖,一斤两毛五。
1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20、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
六、锄禾古诗原文
1、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2、望天门山(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亲人家中望,游子日月长。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10、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1、(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12、风吹又日晒,一生伴黄土。
13、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4、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15、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互尊互爱,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包容,珍惜粮食、珍惜生命、珍惜缘分。
16、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我我们经常说一句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么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去田地里面耕种和耕作的一个概念然后
1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0、小池(宋)杨万里
1、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三衢道中(曾几)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1、乡村四月(宋)翁卷
12、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3、让您的孩子在中华文化浸润下
14、床前明月光,孤枕伴寒窗。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