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7、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的一句经典名言)。
9、译文: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1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1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第三十八》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9、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最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20、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1、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22、《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4、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6、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2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2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3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1、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32、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飞翔;我读书,我陶醉。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4、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3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3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