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语录短句霸气押韵
1、师:很好。前一个“东”是名词作状语,怎么知道是名词作状语呢?“东”是修饰“望”的。后一个“东”是用“而”连接的,顺着江流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这里还有两个反问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个比较简单,还有一个句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全班一起合作把它翻译一下。
2、看不惯我,又没有本事干掉我,看着你我都觉得可怜。
3、在苏轼的心中,有两个赤壁,两种“风流”:一个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壮丽的、豪杰的赤壁,一个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婉约优雅的、智者的赤壁。两种境界都可以用“风流”来概括,然而是两种不同的“风流”,这种不同并不完全由自然景观决定,而且是诗人不同心态所选择。时在元丰五年(1082),苏轼先作了《赤壁赋》,又作《赤壁怀古》,显然是表现了一种风流,意犹未尽,要让自己灵魂深处豪杰“风流”得到正面的表现。不再采用赋体,而用词这种形式,无非是因为它更具超越写实的、想象的自由。
4、宋朝是一个思想大开放的时代,受宋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学术思想大势的影响,苏轼的创作思想也将儒家入世哲学与佛老出世精神相融合,呈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的特点。
5、师:“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呢?变还是不变?
6、师:于是,意思是“在这时”。是:此;于:在。翻译时可以把“于”去掉,简洁一点,这时饮酒唱歌。可是客人吹了一段箫,箫一吹出来不对了,是悲凉之声。昨天有同学给我递了一个字条,说,为什么这个客吹的箫声音如此悲凉?这也是东坡的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第三节。“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襟危坐,是什么意思?
7、明确:一悲我与曹公不可同日而语。曹操“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破荆州,下江陵……固一世之雄也”。而我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实在太渺小。
8、明确:所歌内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主要化用了《楚辞》中相关篇目的句子,它与作者在首段直接吟诵《诗经》中的诗句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诗句都有“美人”这个意象。
9、生1:他的意思是:这首歌曲调为什么那么悲伤?
10、探讨:苏轼是否沉浸陶醉在眼前的朦胧美景中?苏轼面对眼前美景产生怎样的感觉?
11、诵读指导:诵读要因声求气,注意节奏,注意声音的急促与缓慢。如果句末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声音要舒缓些,意味悠长,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如果句末最后一个字是仄声,诵读时语气要短促些、有力度,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要注意结合语句内容有感情地诵读,如一些动词的使用,应适当重读:“乱石穿4空,惊涛拍4岸,卷起44千堆雪。”(加点字重读)
1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上述诗句的含义。
13、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14、鬼饿敢拦路,虎饿他敢吃人,鱼饿他敢跳门这人饿,丧尽人伦。
15、(1)月夜泛舟赤壁之下,是那么令人陶醉。接下去主与客还会怎么样呢?请齐读第二自然段。
16、明确:作者从身边的水和月感悟到事物以及人的变和不变的相对性。
1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霸气,“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情,固然豪迈,但是,只能是“一世之雄”,在智者眼目中,终究逃不脱生命的大限,这个生命苦短的母题,早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形成了。曹操在《短歌行》中把古诗十九首的及时行乐提升到政治上、道德上的“天下归心”的理想境界。但是,这个母题在苏东坡这里,还有质疑的余地。也就是不够“风流”的。他借朋友之口提出来,随即在自答中,把这个母题提升到哲学上:
18、(2)苏子此时所歌的内容是什么?与首段所歌有相同之处吗?
19、(3)第三段作者主要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感慨英名难留,第二层是叹息人生短暂,第三层是因为“超脱尘世”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失落。朗读的时候三个层次中间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这样能把课文的思路表现得更清楚。
20、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二、
1、业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前度看花白发郎。平生痼疾是清狂。
3、注意节奏和声韵,用声音传递最初的感受。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诵读的时候可以做一点技术处理,重音和停顿可适度夸张。舒缓的时候像云朵慢慢展开,急促的时候像机关枪快速发射。
4、此句承上启下,功力非凡,以致近千年后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从上片转向下片,从咏自然景观的雪转向咏无数历代英雄人物,几乎是用了同样的句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方式,是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但对于本设计的三“一位士子,难以释怀的叹息……”画面,笔者认为,余老师的设计思路却稍显傲慢,对学生尊重不够。
6、你浪该你浪,别拿你哥开玩笑
7、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8、英才的业绩是如此轻松地建立,阵前的残敌和帐后的佳人都是成功的陪衬,在“故国神游”之际,英雄气概迅速达到高潮,所有的矛盾,似乎杳然隐退,但是,有一点无法回避,那就是暂短的生命。“早生华发”,周瑜三十四岁,就建功立业了,而自己四十八岁却滞留贬所,远离中央王朝。这就引发了“多情应笑我”。这是生命对理想的嘲弄,英雄伟业不管多么精彩,自己也是遥不可及。这是很难达到潇洒“风流”的境界的。不管苏轼多么豁达,也不能不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但是,苏轼的魅力在于,就是在这种局限中,也能进入潇洒“风流”的境界。
9、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0、师:怎么不一样?“东望”的“东”是什么意思?
11、区区毛郑号精专,未必风人意果然。
12、师:你认为是第四节。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那么作者又是怎么一层一层地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的?
13、生:举起酒葫芦,互相劝酒,大家一起喝酒。
14、虽然自己是年华虚度,但是古人的英雄业绩还是值得赞美,值得神往的。不能和周瑜一样谈笑灭敌,但却可以和曹操一样“酾酒临江”,这也是一种“风流”,但是,达不到智者的最高层次。从结构上讲,“一樽还酹江月”,酾酒奠古,和题目“赤壁怀古”是首尾呼应。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只是散文式的呼应。从诗的意脉来说,这里还潜藏着更为深邃丰富的联系。诗眼在“江月”,特别是“江”字,在结构上,是意脉的深邃的纽结。
15、感受:仅此一“羡”也许还好受些。偏偏这时候,自然而然又想起写明月的诗句,偏偏这诗句又是曹操的。苏轼心中的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请朗读“月明星稀……而今安在哉!”
16、生(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7、努力奋进,多做少说。
18、我等着你,这条河流的尽头。
19、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20、你要不服咱就战,两横一竖就是干。
三、
1、我这个人念旧,念旧物,念旧事,但唯独不念旧人。
2、师:“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然;以:用。“竟然不用一眨眼的工夫就变了”。从变的角度看,时时在变,刻刻在变。“如果从那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和我都是永存的。”我们把这两句放在一起,体会一下,苏子真不简单,一下找到头上一轮明月,身边滔滔江水,这两个物象妙不可言。江水滔滔,是变的;月亮永远盈虚变化,也是变的;可江水永远流不完,月亮总有阴晴圆缺,又是不变的。现在我们知道了,苏子让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3、总有人对你好,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
4、引导学生注意“舞”和“泣”的使动用法。
5、人生道路多坎坷。生活,时而是风平浪静,时而是疾风骤雨。当病痛、不幸、伤害这一切猝不及防的降临,谁能保持一如既往的自信与坚强?一千年来,为什么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我极力想分析出这个原因,读了《赤壁赋》后,也就不难明白了。
6、当时,苏轼身经“乌台诗案”文字狱的迫害被贬至黄州,实际已成政治囚犯,没有行动自由。“平生文字为吾累”的特殊感受,使他写作诗文时,常常运用托物寄意的隐晦方法,这形成苏轼这一历史时期创作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譬如他曾借海棠自况,戏称自己处于“粗俗”的桃李之中。他曾借石榴花的素质,表现自己的高风绝尘和孤伤抑郁的情怀。他曾借孤鸿的形象,显示自己虽遭贬谪,但誓不苟合世俗和对险恶环境决不屈从的高贵情操。他曾借任凭风吹雨打,表示自己决不恐惧政治迫害的激愤之情……《赤壁赋》的迂回曲折的笔法,便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作者的许多思想。
7、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而非“清风吹来”。一个“徐”字写出了清风给人的闲适、柔和的感觉。“徘徊”一词写月,写出了明月慢慢升起,在云雾中穿行的视觉效果。“横”是笼罩的意思,写出江面水雾很大,把整个江面都罩住了。几个关键字词写出了水雾缥缈,月色朦胧的特征。苏轼眼中的赤壁夜景亦真亦幻,具有一种朦胧美。
8、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9、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0、(4)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有什么举动和感受呢?
11、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老百姓你给我装什么社会人?
12、生(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乌台诗冤,谪居黄州;何以解忧?赤壁泛舟。
14、感知·理解·评价——《赤壁赋》教学设计
15、不要过分善良,毕竟有些人,真的挺不是人的。
16、诵读自己所选词、赋中的语句,体悟二者的情感差异。
17、师:什么叫“白露横江”?
18、(教学设想)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经典名篇。教学中既要关注文言文的“言”这个教学的基点,又要注重“文”的方法与情感,既要依“言”助“文”,强化对文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立足字词解文意、把文脉、察文情,又要以“文”养“言”,在对作品的文法及情感的解赏中,自觉形成对文言词汇的不断积累与灵活运用。如此一来,文言文教学方能摆脱“文”“言”脱节、环节生硬机械的桎梏,还原古典文学的精气神,渗透出古代汉语的珠玑之形与古色之香。
19、月亮出来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装逼让你心打怵,点你的话你自己悟。
四、
1、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2、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3、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4、明确: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理解“美人”这个意象在《诗经》和《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是“贤主”和“美政”的象征,作者于此反复吟唱“美人”,显然透露出这么一个信息:今天虽然因乌台诗案遭受贬谪,但屈原般“致君尧舜上”的社会理想却一直萦绕在心头,内心深处并没有忘记国家社稷。
5、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6、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7、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服,别总提起昨天的自己,你要理解今非昔比。
8、仅仅靠课堂还远远不够,要把课前和课后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提出质疑,课后又布置学生背诵默写,温故知新,问学交流,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此课前、课中、课后形成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得以推动学生文言学习的进步。
9、课后阅读苏轼的《后赤壁赋》,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比较阅读的方法,联系下发的学习材料,再选择至少一个角度,比较分析“赤壁三绝”的情感异同,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思维方式,更深入、全面地体会苏轼在赤壁诗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10、师:很好。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哀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世间万物的永恒长存。这就是客最大的悲哀。读到这,你清楚客吹洞箫为什么声音如此悲凉了吗?
11、古有关公单刀赴会,今有浩哥独霸社会
12、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所谓“尊重”,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遗憾的是,在余老师的设计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赋”的文体介绍和“自问自答”的解释,余老师便直接把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扔”给学生,这显然不太合适。
13、(1)苏轼羡“美人”不止。
14、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1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这是上半片的结语。但是,这“画”,并不仅仅是长江的自然景观,而且是“千古风流”的人文景观,有“一时多少豪杰”为之作注。自然景观的雄奇的伟迹,正是他内心深处的政治和人格的理想的意象。作为上片和下片之间的意脉的纽结,这里是一个极其精致的转折,“千古风流”,转换成“一时豪杰”。意脉的密合就在从英雄的多数,凝聚到唯一的英雄周瑜身上。
16、(1)你有过这种困惑吗?你是怎么面对“宇宙无穷,人生苦短”的困惑的?
17、生1:他先写与客人去游赤壁,听到客人的悲凉箫声后,感到心情很悲伤。他问客人为什么要吹那么悲凉的箫,然后是客人的回答。客人很悲伤地回答,不理解人生的渺小和世间的沉浮,使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18、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戌。
19、此生可去一身皮囊,不卸铮铮傲骨。大眼睛瘦脸庞,看到精灵寿命长。你对我访问受限,我让你黑名单见。先说爱的不爱,后动心的不死心。如果有人追你,我会绊倒他。我不虚情假意,怎配你朝三暮四。没有来日方长,你我匆匆一场。你说你没喝醉,却摇摇晃晃往后退。人,就活一次,理应活的飞扬跋扈。老子翻身的时候,也顺带翻脸了。
20、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五、
1、(3)小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
2、后来谁判梅公案,断自孤山迄后村。
3、思考:苏轼内心悲愁层层郁结,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站起来,走出了自己。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启迪呢?品读第四自然段。
4、社会让你呼风唤雨,是我寒哥配不上你。
5、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6、角度变与不变。水一刻不停,月圆月缺,总在变化,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又都是永恒存在的。
7、这里出现了第三个苏东坡,把豪杰风流的豪放和名士风流和智者风流的婉约结合起来的苏东坡。
8、明确:“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9、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0、(5)再次闭上眼睛,听老师诵读第一段,并想象我们就在这奇妙的画境中。
11、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12、我不奢求人生顺风顺水,但求坎坷走尽有人陪。
13、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14、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5、若有来世,我要生在国庆节,死在清明节,我生的时候,普天同庆,我死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悲伤。
16、禅语导入,激发兴趣
17、生3:我觉得“共适”,指“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观赏江景月景,吟诗作对,很闲适,很自由。
18、生2:有官员从他的诗中找出句子说讽刺变法,于是皇帝把他贬官。
19、我的心不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餐厅,没有随时的欢迎光临。
20、画面一:一叶扁舟,月夜款款而来……
六、社会语录短句霸气押韵
1、从此以后不谈地久天长,单刀赴会做气质流氓。
2、讨论:苏轼从“悲”到“喜”,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3、(1)“何为其然也”是什么意思?
4、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5、解读文本、深度研学
6、(1)诵读全文,思考:若时空倒流,你回到宋代,在大街上遇到了东坡居士,结合此文的学习,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7、第二课时:品作者深情悟人生哲理
8、提示:此处文字并未出现一个悲苦的字样,却是无处不愁、无处不苦,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呈现这难以直言以表的情感。
9、浊酒闷人聊饮湿,小楼携客准登高。
10、鹧鸪天·腹疾困睡和朱希真词
11、戳人痛处的言语那不叫开玩笑,那叫装傻充愣的蓄意犯贱。
12、师:你看大英雄不在了,即便是如曹操那样的大英雄也“而今安在哉”,更何况我们的人生是如此的短暂、渺小而脆弱,匆匆一辈子就走过了。想到这不由地悲从中来,所以,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们全班齐读第三节,要读出客的心情和变化,注意停顿。“况”以后的句子要读得非常慢,要低沉,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内心情感,我们甚至要想到客说完之后眼里闪动着痛苦的泪花。
13、回望文本、提炼主题
14、请一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解释“壬戌”“既望”以及状语后置句“于……上”。
15、押韵,又称为“压韵”,指的是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讲押韵,必须弄清三个概念:韵,韵母和韵部。韵是就韵腹、韵尾和声调而言,它不管韵头。韵母是就韵头、韵腹、韵尾而说的,它不管声调。韵部是就韵腹、韵尾而说的,它不管韵头和声调。押韵是增强诗歌节奏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押韵特别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其中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16、不要和我硬碰硬,我受得是伤,你丢的是命。
17、昨天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有同学问我《赤壁赋》中的“赋”是什么?“赋”是一种文体,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比诗歌要自由一些,随意一点,比散文要求更严谨一些。我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再反复体会赋的特点。
18、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19、师:同意不同意?请注意,他把这句翻译成了被动句,“于”表被动。不过你这个翻译还不够准确。赤壁之战,大家都熟悉,仅仅是周瑜把曹操包围了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生答“打败了曹操”。)对,打败了曹军。我们添两个字:“这地方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包围击败的地方吗?”我们把第一层读一下。
20、另外,就《赤壁赋》全文的文气和层次来看,它从曹操兵败赤壁之论,立即转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以及“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这种道家的游仙理论正反映了这种理念升华的过程。从而概括出“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苏东坡确立怎样的一种气氛?从赋中不难看出,他是在暗示另外一个境界,一个道家的神仙境界,“飞仙”自然是沿用已久的道家的象征,他表现自己不知置身何处,便引起读者迷离惝恍之感。根据中国人的信念,现在的人生,只是在人间瞬息的存在,自己纵然不知道,但是很可能前生是神仙,下辈子也会再度是神仙。
1、(生背第一节,不记得之处教师及时提醒。)
2、明确:苏轼在这里通过引用曹操诗句和一组短句展示出曹操的雄才武略,写出了曹操的才气与霸气。苏轼更多地是褒扬曹操,把他写成十足的英雄。
3、思考:苏轼进一步把自己与天地宇宙相比较,内心又会如何?
4、生2:但是现在又在哪里呢?
5、《赤壁赋》这类文章是对人生终极困惑的解答,这类经典文章是年轻时读过老来还要读的文章,内容极为丰富和浩瀚,需要相应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的支撑。但就这两节课而言,我们只能教一些基本的底线的东西,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理解,打下思想人生的底色。
6、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7、平日里我默不语,酒吧里我重拳出击。
8、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9、结合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理解苏轼退能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并借助教师自编的材料,回望文本、理清文脉、提炼主题。
10、请学生述说听后的感受。
11、我是你永远得不到的爸爸
12、自是君诗无警策,梅花穷杀几人来。
13、全班女生齐读。配乐《高山流水》。
14、我拽归我拽,你拽就拜拜
15、生3:第四段:“而又何羡乎!”
16、生死在天,富贵由命,如今社会就是看谁钱多看谁硬,你的寒王,没毛病。
17、PPT6:主题是江面上渺渺箫音,打破了夜色的宁静,画面中既有客在船头吹奏凄婉而孤独的苦箫,又有苏子时而正襟危坐的姿态以及时而凝视远方的叹息。
18、生(齐):“间”“天”“仙”。
19、犬彘不吞舒亶唾,岂堪与世作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