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2、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3、堡城或称边堡,间距10里左右,城周1—3里,砖包城垣,开1—2门,建瓮城门。城内有驻军营房、校场、寺庙,边堡同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遇警时可迅速登城。 (41)
4、编导|谭学仕张璐陈萍萍方昕蕾杨晶赵娜朱婧王若彤包爽孙一琦梁晶何贵松
5、部分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去向(图片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
6、“华裔人数之少,与对美国贡献之大不成比例”(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7、长城意义:长城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军事发展是同步推进的,这对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9、景区草木茂盛,树木成林,植被覆盖率现今达96%,这种大面积植被是任何长城段都不可比的;
10、我们初步辨析和归纳总结出中国历史上“瑷珲—腾冲线”形成的五大自然—社会因素,除了学界通常谈论的地理地形、环境气候、生产方式等因素,还包括政治军事和文化因素。
11、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后汉书·乌桓传》载:“秦筑长城,汉起塞垣。”
12、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腾冲-瑷珲主题公园“胡焕庸线”建筑雕塑。孙自法摄
13、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14、最早的长城是楚国建的,叫做方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
15、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16、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也提到了这段铁路修建的意义——如果没有它,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而已。过去,从纽约到旧金山最短也要走6个月。铁路建成后,只需7天。而没有华工们的艰辛付出,太平洋铁路不可能提前7年建成。“如果没有关于试用炸药知识,并重视炸药的使用;如果没有中国人在令人目眩的高空,贴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上干活;如果没有中国人用生命闯过了白人难以忍受的艰苦难关,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的路段决不会建成。如果建成,时间上也要拖得很久。”R·W·霍华德在《宏伟的钢铁线》中,曾这样写道。
17、东西问丨吴士存:面对搅局者,合作为何是实现南海长治久安的唯一选择?
18、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这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墙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19、房宁近年来通过实地考察,对“瑷珲—腾冲线”进行再发现和再定义。他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充分实际上是由不平衡造成的,二者亦互为因果。这条基本国情线的东、西两侧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基础性原因。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研究胡焕庸先生留下的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探索“瑷珲—腾冲线”沿线开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将产生重大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