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关于团结的成语故事谚语)。
2、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
3、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4、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5、一年五班的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洋溢的笑脸,在团结小学读书节系列活动成语专场中,为大家带来了《趣说成语》节目。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声和配乐并充满节凑感的成语接龙的表演形式,让同学通过成语更喜欢读书,了解历史典故。成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体现,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每一个成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一个典故。通过这次成语展示活动,同学们在排练时提高了朗读表演能力,在初赛和复赛中一年五班的同学们一次比一次表演的好,更多的小朋友们因为此次成语展示活动爱上成语故事,爱上了读书!(关于团结的成语故事谚语)。
6、“学成语文化,做国学新人,练强健体魄,写美好人生。”在读书节活动中,一年七班全班同学表演了成语儿歌操。在表演中,同学们口号嘹亮,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回顾每一次练习,无不凝聚着老师的辛苦付出,家长的大力支持,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虽然辛苦,但也收获颇丰。此次活动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品质,锻炼了同学们健康的体魄,还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成语很好地融入到运动当中,让同学们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许多国学知识,很好的契合了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的宗旨。
7、一年九班的同学们在本次读书节系列活动中,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寓言故事表演《亡羊补牢》。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形式,增加学习趣味性,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将故事情节牢记于心,而且个个演技精湛,堪称“老戏骨”。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一年九班的孩子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在阅读中成就优秀的自己!
8、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9、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10、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11、上下同欲者胜。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12、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13、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14、(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15、(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6、由于有老虎在狐狸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17、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18、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19、诵中华经典,品诗意人生。愿团结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们,从小养成热爱读书,乐于读书的好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读书伴随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
20、小编给大家整理了3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21、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22、后来,李白写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流传千古。
23、(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4、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5、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