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皂纛旗招展如云,柳叶枪交加似雪。犯由牌前引,白混棍后随。押牢节级狰狞,杖刃公人猛勇。高头马上,监斩官胜似活阎罗;刀剑林中,掌法吏犹如催命鬼。可怜十字街心里,要杀含冤负屈人。
2、刘伯温拿着新版《水浒传》给朱元璋,说:“您之前看的只是上部,下部最近才发现,您再看看,我觉得作者本质上还是好的,还是忠君爱国的。”
3、 浩气冲天贯斗牛,要将社稷一平收。何时得际风云会,定斩奸臣佞宰头。(水浒传作者)。
4、施耐庵死后,罗贯中又续写了三十回,并把老师留下的文稿整理、编辑,正式命名为《水浒传》,署上老师施耐庵的名字,让这部鸿巨之作传留于世,也可以看出罗贯中的人品高尚。
5、《水浒传》为施耐庵所著的说法在我国广为流传,不过,史学界素有反对声音。
6、 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两根雉尾。穿一领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三个凤凰。披一副连环镔铁铠,系一条嵌宝狮蛮带。着一双银根鹰爪靴,挂一条护项销金帕。带一张鹊画铁胎弓,悬一壶雕翎子箭。左手执一面金兽面防牌,背插飞刀二十回把;右手使一条浑铁点钢枪,座下一匹银色梅花马。
7、您拿的这本《水浒》,不用说只有七十回,故事结束在大聚义。这是经明末文人金圣叹删削的本子。此书的确署名施耐庵,前头还有施耐庵的自序(对不起,这序是金圣叹伪造的);不过它是《水浒》几种版本中出现最晚的一种。(水浒传作者)。
8、《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明朝初年属于禁书,不可能实名公开出版发行。早期版本均为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出现罗贯中、施耐庵联合署名的版本。
9、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被徐骐聘去做私塾先生,施耐庵住在祝塘镇环境优美的徐家大院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水浒传》。
10、明代文学家胡应麟考证认为:“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
11、同年八月,明朝大军围攻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出关外,元朝灭亡,蒙古人在中原地区近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12、出一道文学知识填空,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您多半会填“施耐庵”。严格地讲,这是不准确的。可您马上找来一本《水浒》,拍打着封面指给我看:书上印的,还有错?——别急,您听我说。
13、 头戴嵌宝三凤紫金冠,身披嵌珠锁子黄金甲,衬着那猩猩血染绛红袍,袍上斑斑锦织金翅雕。腰系白玉带,背插虎头牌。左边袋内插雕弓,右手壶中攒硬箭。手中握丈二一杆抢,座下赤兔红鬃马。
14、《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5、但是,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该书问题颇多。
16、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土”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
17、起初几年,起义军攻城掠地,颇为顺利,但不久,形势急转直下,张士诚被元朝招安,封为太尉,后又自称吴王,成一方诸侯,并与朱元璋翻脸为敌。
18、 《水浒传》第八十三回,大辽战将阿里奇装束:
19、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一百卷。钱塘施耐庵书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
20、这种事当然不好在会上讲,散会后,刘伯温找到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委婉地问:“昨晚陛下几点睡的?怎么困倦成那个样子?”
21、施耐庵(生平不详),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一说是兴化白驹(今江苏大丰),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其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
2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晁盖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伯温读罢,忍不住拍案叫好。
23、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24、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焰焰满川枫叶赤,纷纷遍地草芽黄。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满穹苍。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善中王。昂头踊跃逞牙爪,谷口麋鹿皆奔忙。山中狐兔潜踪迹,涧内獐猿惊且慌。卞庄见后魂魄丧,存孝遇时心胆强。清河壮士酒未醒,忽在冈头偶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撞着狰狞来扑人。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鲜血染。秽污腥风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着千钧势未休,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25、工作人员说:“不是你想的那样刘大人,陛下是独自一个人,看书看到了天亮。”
26、《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7、《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28、毋庸置疑,放在历史大背景下,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该书都无愧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享有的崇高地位。
29、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元末明初文学家,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于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 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30、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
31、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32、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3、《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
34、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35、有人说,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笔名,因为《水浒传》是禁书,所以当时不敢署真名,就像《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少女之心》的作者不详一样。
36、从其他文献中的记载看,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书本。”
37、说起来,古今小说家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差!今天某作家出了两本畅销书,把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不但版税滚滚而来,还要四处签名售书、接受鼓掌与鲜花,可谓名利双收!古代情况则大不相同。
38、 如意冠玉簪翠笔,绛销衣鹤舞金霞。火神朱履映桃花,环珮玎珰斜挂。背上雌雄宝剑,匣中微喷光华。青罗伞盖拥高牙,紫骝马雕鞍稳跨。
39、大明洪武元年,应天府(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40、此书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故事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以描写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梁山英雄形象,热情赞颂其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罪恶。
41、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42、无论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同一人也好,为师生关系也罢,《水浒传》的创作,罗贯中是参与其中的。
43、施耐庵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生于公元1296年,去世于公元1370年,为江苏兴化人,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进士及第之后,施耐庵曾经任浙江钱塘县尹。为官三载,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于是直接辞官回家,开始专注著述。
44、 投降之后,接着便使梁山众将去征辽和讨平方腊。吕先生认为,征辽的事,是作者虚构。平方腊在史籍里有记载,但宋江不过是作为一个裨将从征而已,并无事迹可言。此处却把宋江作为一个统帅,率领梁山人马,几经血战,讨平了方腊。本来《水浒》前半,歌颂的是梁山英雄反贪官反政府的造反精神,可以说这是全书的灵魂。可是一旦投降了朝廷,等于是梁山自己毁灭了这种精神,等于抽去了前书的灵魂,使英雄形象变了颜色。作者为了使梁山投降之后,英雄形象仍然能够站起来,于是通过征辽和平方腊两件大事,让他们为国家立下大功,个个成为国家的功臣。征辽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思想,宣泄了数百年的民族积愤。平方腊在他们看来,则是为国家戡乱,为人民除害,如此则英雄亦足不朽。最后宋江等人遭到奸臣陷害,以悲剧结束,更能赚取人们的同情。如此,既符合罗贯中的一贯思想,又完成了罗贯中的续书目的。吕先生指出,后续下半部虽然较前大为逊色,但还能言之成理,与前半部还能衔接得上,其中一些矛盾,还能自圆其说,使之成为一部大书,流传至今。没有后半部,虽有前半,在当时是很难公开问世的。罗贯中续《水浒》,从这点上看可以说是他的一大功劳。至于文字上,虽不如前半精彩,也颇有可取之处。如陈桥驿滴泪斩小卒,涌金门张顺归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江等神聚蓼儿洼,写得都比较生动感人。
45、 神器从来不可干,僭王称帝讵能安?潞公当日擒王则,留于妖邪作样看。
46、 后半梁山英雄的受招安,更是违反历史的规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体有以下几种结果:第一种是遭到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如黄巾、黄巢、方腊等;第二种是投降了官军,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其头领贪图高官厚禄,出卖起义,向官军投降,如朱温、高杰等。另一种是势力不敌不得已而被迫投降,或者起义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出于策略的考虑,为了保存实力,中途暂时投降,以便伺机再起,如李自成、张献忠。第三种就是推翻了旧皇权,建立了新王朝,其领袖人物登上了龙位,改变了农民起义的性质。历史上没有任何起义军,力量强大到足以推翻朝廷的统治,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情况下,反而转过来向统治阶级乞求投降的道理,这不仅违反了历史规律,也违反了原作者施耐庵的原意,我们固然不知道施耐庵后来还会说什么,到梁山泊大聚义也就结束了。但从他前半所写梁山事业如此兴旺来看,他绝不会让这样一群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好汉,向一代昏君奸臣卑躬屈节、再三再四乞求投降的。百回本在大聚义后有一篇赞颂梁山泊的言语,结末两句:“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霸业。”从这两句话可见,施耐庵创作《水浒》,决不会像后半写的那样,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后,紧接着全伙受招官,把打胜仗作为投降的资本。虽然前半部宋江也说过希望将来朝廷招安的话,这也可以理解为宋江借此安抚一批归降梁山的朝廷命官和一些初无反意的好汉,但这也只不过说说而已,并无实际活动。甚至令人怀疑这样一种预示很有可能是罗贯中为后来的受招安预留地步而添加的话,这是比较符合罗贯中一贯思想的。
47、《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48、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49、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50、除此之外,关于《水浒传》最神奇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关于作者的:《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
51、 吕先生运用逻辑分析法,因果“顺推”和“逆推”相结合,娓娓道来,虽未见文献依据,但分析头头是道,推测亦入情入理,很有见地,易为读者所接受。
52、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形容刘高的老婆:
53、那段日子里,施耐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写小说,几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4、朱元璋又熬了一个通宵,读完了后半部分,第二天带着黑眼圈说:“嗯,这样故事看起来才完整嘛。”当场下旨,将施耐庵无罪释放。
55、《水浒传》主要描写以梁山泊为根据地的水浒英雄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过程,通过对林冲、武松、宋江、杨志等人逼上梁山的描写,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歌颂了反抗斗争的重大胜利。通过对梁山英雄接受招安并参加征剿其他起义军的描写,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阴谋及其虚伪与狡诈的本性,显示了英雄好汉的悲凉心情与悲惨结局。
56、刘伯温这才恍然大悟,那是一本描写北宋年间宋江等人梁山聚义造反的小说,岂止看过,就连作者都认识,是自己同一届的老同学,名叫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