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胖虎刚做真题的时候也特别纠结于这些字眼,百度了“机制”,看了一圈,最后也没搞明白自己要答什么。
2、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论文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期刊不计年限,共检索到文章252篇(剔除重复发表的1篇)。如下表。
3、这样的转变也许有年龄因素的作用,意即恶搞和围观的主要是“忧国忧民”的七零后、八零后,他们逐渐因为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淡出了网络;吐槽则属于力求搞笑、衣食无忧的九零、零零后,他们的声音正愈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本文并不打算如此本质主义地谈论和解释网络流行语在过去八九年间的变化趋势。正如围观和恶搞依然在中国互联网上时有出现,笔者想要“大胆揣测”的不是一种绝对的转变,而是如语义本身那般不易察觉、回过头看却切实存在的流变;原本的意思并非彻底消失而是衰退。比如“同志”、“小资”等词语从革命年代到当代中国的语义演变。(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4、网络流行语往往引发类推效应的产生。一个经典流行语的背后往往追随着一系列类似的用法,从而形成一个词族或语族。比如人们在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的基础上又造出了“很傻很天真”等新的流行语;从“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类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等。类推性使网络流行语不再只是为了表达某一特定感情而造出来的新成分,而是成为一个所指宽泛、具有极强实用性的语言,从而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5、姚必鲜《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6、网络流行语生成的语言学动因——语言经济学原则
7、希望大家可以在参考胖虎的思路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试着写写自己的思路,把真题作为输出渠道,输入加输出才能达到复习效果哦!
8、但是在这一步大家可能会有的一个疑问是,“凡客体”和“陈欧体”这两个词算关键词吗?在组织答案是应该占多少比重呢?
9、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宁静被网友称为“静静子”,张含韵被称为“韵韵子”,蓝盈莹被称为“莹莹子”……
10、释义:996工作制度,是一种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指年轻人每天工作从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下班,总计工作十小时以上,且每周工作六天,代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11、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进行高度概括的艺术化表达,是传达大众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艺术作品也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始素材,网友们将艺术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以恶搞为主的二次创作,便形成了极具搞笑风格的网络流行语。
12、但在更广泛的社会公共领域,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明显的低幼化和情感极端化特征,为了站队和撕逼,演化出各种无意义范式的官话套话,比如“有一说一”“理中客”“你品,你细品”“做个人吧”“不想占用公共资源”“纯路人,不站队”……
13、如今阴盛阳衰,女性需求早就是网络消费的主流导向;而女性审美亦充斥着网络文化,在此影响下很多男性也被同化,而女性十分喜欢可爱的事物,所以萌不萌就是网络词能否流行的另一要素,比如“吓死宝宝了”
14、“打工人”的出现带动了“人”这一词缀的快速发展,结合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网络热度,衍生出其他的表达方式,如:
15、这道题答案的开头到底要怎么写,实际上题干已经告诉我们了,就是以案例引入,来看看胖虎的例文吧。
16、最典型的例子,早些年的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被广泛传播恶搞,但你我都知道这是在讽刺阶级强权。
17、算术人,来源于“双十一”的优惠模式,消费者为选择最优的方案,需进行大量的计算,这类群体被称为“算术人”。
18、最新的网络用语已经出现,这些用语不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且也能够成为我们热议的对象。在这些用语中,“觉醒年代”和“双减”等用语让人印象深刻。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解读,这些网络用语为何会火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19、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传播,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去等级性等特征,并与现实社会存在着特定的互动关系。这种特征和关系的存在,将直接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产生影响。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文化,类型各不相同,其生成原因也有差异。网络符号的空间系统特性、社会转型环境、网络社会群体作用、网络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网民的年龄结构、社会身份、社会心理、社会态度、文化结构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有着重要关联。如何以一种有社会学意义的方式对这些生成传播原因进行归类和概括,将这些原因放入一个可接受的框架中,是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方面。
20、实际上,在作答本题时,我们可以把“机制”理解为流行的形式、过程、方式等,实际上就是对网络语体的流行进行简单的描述,解释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流行的。
21、好,我们明白了网络流行语诞生于某种偶然的场景,但却无意间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说明这样的网络流行语触碰到了时下社会真实的脉搏。
22、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原因、另类元素、娱乐特点、所设内容甚至是消极表达,都折射出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机制。
23、“喷洒胡椒喷剂的警察”(pepper-sprayingpolice)
24、举例: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注意交通安全。
25、大家好,胖虎又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四川大学的考研真题了。
26、当袁隆平院士逝世时,当河南遭受暴雨洪灾时,居然赫然出现了“今天的微博太好哭了”这样的热搜,足见微博和它的广大用户已经傻逼到了何种程度。
27、只有情绪的宣泄,只有立场的打压,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28、“洪荒之力”源于2015年上映的仙侠玄幻剧《花千骨》中的台词“我已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洪荒之力”取自古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可以理解为天地初开之时一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用搞怪的表情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让“洪荒之力”一词瞬间刷爆网络。
29、也有研究者基于传播学视角根据来源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源于方言词语、外来词语、影视文学作品、网民个性创造和新闻事件等几种类型。杨萍认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般网络用语,网民自创流行甚广的网络俏皮话及与社会公共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还有研究者根据流行语意义指向的不同,把其分为利益诉求类流行语、情绪宣泄类流行语、价值追求类流行语
30、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能够将这些用语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因为这些用语不仅极其常见,而且也特别符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因此我们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也能够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而这就是其现实意义。
31、释义:全句为“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是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注意交通安全宣传语,因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
32、理由是,“太好哭了”,反映的是你只有同情心而没有同理心,反映出你是个表演型人格重症患者。
33、驱动网络流行语不断变化并向前发展的内在原因之即语言的趋同原则。每当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生产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被选择、被淘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语言会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于是固定下来,并逐步融入现有的话语体系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会短暂流传一段时间,之后被摈弃,直至最终消亡。这种语言淘汰更新的过程就好比大浪淘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后加入网络的语言使用者们完成和实现的,这些使用者初入网络时,为了尽快适应网络社区中的虚拟生存,必然会加快熟悉网络上通用话语的速度,以期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而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就是那些既定的网络流行语,因为在交流中,人们原有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很难在网络交流中被多数人认同和接受,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一面将原先的小群体用语摈弃,另一面对既定用语加以认同和强化。管理经济学之父——爱德华·拉泽尔(EdwardP.Lazear)曾经在论证语言与文化关系时提到语言趋同现象,他认为,日常生活中,那些少数语言群体往往表现出学习优势语言群体语言的倾向。笔者认为,人类正是在时间的积累中不断对语言加以摈弃和强化,并在二者的交替过程中造就了网络流行语的动态发展态势,最终实现了对优势语言的趋同。
34、网络时代,瞬息万变,流行语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而我们依然抱着强大的“求生欲”,不断追赶每一个新出现的热词,也不过是想让自己离群体更近一些。
35、总体来看,目前对网络流行语定义的基础研究还不多,研究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和关注视角得出了对网络流行语某些特征强化的相关定义,较粗略地描述了网络流行语特征,但总体看还没有分清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的区别,存在定义模糊、界定不清等缺点,还存在一些分歧亟待厘清。
36、网络社会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网络社会运行条件和环境的安全(技术控制、信息源控制);二是对人与人在网络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和需要(包含虚拟的需求)的控制。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控制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学角度,肯定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创新和形式创新,肯定对于丰富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因其不规范对汉语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提出引导和规范。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语言有自净化能力,不必强制规范。二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基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姜胜洪认为,首先要关注网络流行语中反映的民生,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其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提高政府公信力。北京邮电大学刘德良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对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培养公民素养的一种较好方式。”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使得社会生活景观、政治图景的规约性特征式微,在悄无声息中颠覆了人们对美丑、善恶、荣辱、是非的区分,因此对它监测、引导、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
37、 一起“涨”知识,争做“5G”青年
38、20川大新传考研QQ群:923905193
39、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词语的创新显得越来越迅速,无数新的词汇和语言在网络上产生,旋即又被新的流行语所代替。语言成为了网友们自我调侃、疏解情绪的重要方法。但网络流行语往往昙花一现,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又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是网络流行语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兴的社会事件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导致原有使用人群发生变化,瓦解了原有语言的使用环境,使得原有网络流行语失去继续生存的空间。同时,网络流行语的昙花一现也证实了大众语言的日益退化,大众在试图用网络流行语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也逐渐陷入语言退化的怪圈。
40、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网络环境,乌烟瘴气,毫无营养。
41、例如,两张导图都提到了网络流行语本身易模仿的特性,应该如何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述呢?
42、以上,是一些我认为应该包容和研究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披着戏谑的喜剧外衣达成流行,但也像楔子一样深深刻在时代脉搏之上。
43、如果是这样,那我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网络流行语的诞生,绝大多数时候就是有特定场景的,比如那句“真的吗?我不信”,便来自鲁豫的灵魂采访,之所以能成为热梗,多少是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讽刺鲁豫式的不合时宜(低情商)提问。
44、 新词汇的流行反应出部分新概念,而这些全新概念的普及,则凸显出文娱报道的新改变。
45、人名以“子”结尾,尤其是“女性人名+子”,是典型的日本女子取名风格。比如,小仓优子、广末凉子、深田恭子、白石洋子、酒井法子等。
46、知道你肯定要跟我杠了,我们中国人名也有“子”结尾的!是,现实中也有一些国人起名会以子结尾,甚至你还可以说那啥阿里掌门人不就自称“逍遥子”,但毕竟算少数,而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频繁使用“子”结尾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但也只是孔子、老子、庄子、孙子这些神仙级大咖的专属。
47、与其在网络上冲浪,去看一些梗的来源,或者理解一些缩写语,还不如趁这个时间多读一读古诗词或者有哲理的书籍。通过看作者写出的古典名著,就能理解他们的思想,也能让你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网络上的新闻更新速度也特别的频繁,但这都与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每个人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很不错的,也能让你在现实中与人进行友好的交流。
48、这类研究主要从传统舆论学研究的视角,将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中网民的意见情绪表达等同于社会舆论的表达,往往以个案为主,在对个案剖析的过程中分析网络舆论生成规律,但其中分析到的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以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笔者在《理解网络文化》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深层社会原因,它是深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情绪在网络上的反映,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矛盾激化、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不足、政府公信力不足、核心价值缺失、释压渠道不足等问题。
49、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他们关注的事物不同,使用的流行语也是相当丰富
50、 文化交流引发重视,表现这一点的流行语有“中法文化年”、“环球嘉年华”、“香港迪斯尼”、“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51、通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搜索考察传统“X人”在历史文献中的句法表现,可以看到“X人”发生了“从动作到性状”的演变。“X人”形式最初是述宾短语,如最早见于上古的“感人、害人、伤人、惊人”等词、见于中古的“恼人、醉人”等词,主要用以叙述施事的具体动作。后逐渐转向描述主体的抽象性状,如见于近代的“愁人、迷人、疼人、羞人、吓人”等词。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中运用的派生构词法已经由词语扩大至语句,乃至语篇。
52、尾款人,对“双十一”期间付完定金后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的一种调侃。如:“李佳琦熬夜赚钱白天补觉,尾款人熬夜花钱早起打工。”(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