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内容为: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心理、情绪减压、职场人际、情感婚姻、家庭亲子、亲密关系、团体咨询、心理健康等专业心理需求。
2、健康人的心智中,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或超我掌管人格,因此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下的某个部分,永远存在着放纵自我、考虑现实、遵循道德标准三者的紧张状态。
3、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4、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太过弱小的自我无法对抗强大的超我。
5、超我代表社会的理想、价值观,尤其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个体行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合乎道德方式来取代现实的目标,属于人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6、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7、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8、现实中,由于本我的冲动并不为社会所接受,因此会对自我构成威胁。自我的任务是将本我的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10、传统心理学往往从外向内探索,而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从内向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本生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模式。也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和起因。
11、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12、⑤升华:将不为社会许可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
13、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理想部份。
14、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15、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等,是一种强烈的原始冲动。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而不会顾及现实的限制。故而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6、②投射:把内心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
17、影片处理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引入了象征本我的默菲。他进入疯人院后,与病人们打篮球、溜出去乘船钓鱼、聚会等,千方百计地让病人们感觉到自由是可以获取的,欲望是应该得到释放的。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病人们开始有了生气。体验到一种反常规的活力冲击下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使得他们在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可以产生新的反应——大声哭泣着要自己的香烟、质疑护士长的规定……
18、⑩否认:有意识地否认某种痛苦的现实或重新解释有关其个人痛苦的事实。
19、然而现实生活中,想要的东西并不会全部得到,因此本我会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自身需要。
20、睿泽心理推出视频号直播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21、比如:婴儿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去拿,无论这个东西属于谁。
22、儿童5岁左右,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
23、宏苑1区9号楼二单元201号(阳泉市睿泽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24、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你极其苛刻时,这不是真的,这只是因为你内在有一个无比苛刻的批评者。你内在的这个批评者在吹毛求疵地批评别人和世界,让你感受不到爱和暖意。
25、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周围没有食物,本我就会开始想象食物,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要。
26、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二是倒退,即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而从高级阶段返回到低级阶段,表现出低级阶段的人格。他认为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27、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28、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29、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其中一个获得了主要能量,另外两个就要失去一定的能量。
30、全文共2000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31、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32、这一切源于他父亲的死因,从以下对话可见一斑:“我父亲才是真正的强。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他喜欢,所以人家都不放过他。” 酋长的父亲其实是酋长原来的本我,因为过于放纵而受到外界社会即超我的强有力压制。因为害怕自己会和父亲一样,酋长选择逃避这个世界。
33、弗洛伊德早期提出过“二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的体现是处于无意识与前意识之中的内部心理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把人的心理机制看成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所构成。后期,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34、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35、遵守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约束,不是约束别人。
36、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37、梁宁建「心理学导论」第十六章第五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38、自我不仅仅控制本我的冲动,还会以考虑后果的方式,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以减轻本我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紧张感。
39、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儿童的快感主要来自嘴唇和舌头的吸吮和吞咽活动。
40、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41、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时,减轻或防止焦虑、愧疚等精神压力,维护自己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42、(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43、⑦反向:把某些不被允许的欲望转化为某种相反的行。
4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45、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46、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
47、第三个阶段:前生殖器阶段(3---6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集中到生殖器区。
48、③转移: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
49、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50、第四个阶段:潜伏期(6---12岁),儿童的性格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也可以说是出现了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