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表现宁静之美,正是陶渊明这两句诗的重点。
2、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3、苏轼剧照。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4、砺德小注: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现在多来形容一些文人有满腹学问,但是却无法施展自身抱负的艰难处境。本君认为,一个人走入这般境地,若想改变自己的境遇,应先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慢慢走出艰难的处境,才能适应这个世界,不可空有一腔愤懑而不肯改变进步。
5、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6、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接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迸放着热情,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关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予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发着历经风霜的自信芬芳,坚守着晚节。
7、中国的文人墨客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这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8、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9、白话释义: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