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如:将艰难苦恨繁双鬓中的繁与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烦记混写反。若要想记准,就得对比着识记。前者中的繁是繁多之意,繁双鬓指两鬓白发不断增多,繁是动词增多之意;后者中的烦为麻烦之意,频烦是从刘备这个角度来说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统一天下大计,确实有点麻烦诸葛亮了。如此对比着识记就不会记混。还有的考生将不同两首诗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的诗句混淆了。如: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混淆。虽然两者都涉及到了诸葛亮及出师,但出师内容不同,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中的出师是指出兵伐魏,而出师一表真名世中的出师是指《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凭吊诸葛亮时对其未能统一中国深表惋惜之情,也有激励仁人志士报国建功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是陆游对诸葛亮的仰慕及对《出师表》的颂扬,也表达了他要以诸葛亮自期,为北定中原奋斗终身的决心。如此对比识记就不会记混了。
2、(4)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礼记》)
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王解: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旁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旁人。
5、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6、简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它的规矩,没有规矩,就做不成事。比如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
7、,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孟子语录十则)。
8、本文精选《孟子》10句精彩语录,配合王蒙饱含深意而不乏幽默的解读,带你重温国学魅力。
9、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10、路难》中便展现了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2、基于名篇名句默写存在的以上问题,我觉得在背诵默写上,我们不仅仅要逐人查背诵情况,更要在诗文的讲解中注意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查背也采取规定限制语境意义的方式,让学生从一接触古诗文背诵开始就确立理解诵读(意诵)的概念,夯实基础,多学多练,确保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分数不再无谓的失分。名篇名句默写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
13、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而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初读《孟子》,对他的大言、雄辩、夸张、横空举例不无隔膜感,再读三读,渐渐感觉到了孟轲的智慧与可爱。善哉《孟子》,甚可读也。——王蒙
14、(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1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1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9、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2、心脏的功能是用来思考的,思考就会有所收获,不去思考就什么都不会得到。这句话说明了学习要善于思考。
23、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孟子·告子下》。
24、(5)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25、(1)“日暮途穷”大概是人生的大悲,很多诗人也会在不得志时痛苦、悲叹,李白《行
26、 交朋友之道,人与人之间相交,第一要“不挟长”,不以自己的长处,去看别人的短处。
27、(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8、赏析: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这是万物的基本情势。这句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29、 当一箭发出去以后,不能射中红心的话,对于比你射得好的人,绝对不可以产生怨恨,要自己反省为什么不能胜过别人。自己好胜、好强,并不算错,但是不能因别人胜过自己就怨恨别人,而要反求诸己。
30、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31、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信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32、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3、孟子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3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6、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拥有道义便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
37、答案:(1)窈窕淑女老大徒伤悲欲上青天揽明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草色遥看近却无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孟子·公孙丑上》
39、(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0、(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43、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也要疼爱别人的孩子。
44、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但是如果这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我就会牺牲生命,而去坚守道义。
45、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46、__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7、孟子进而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代的圣贤所以超过一般人,就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品行罢了。
48、他和孔子一样,都是苦孩子,幼年丧父,由寡母一手拉扯大。
49、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古代的君子,如果烦忧错误,便能够及时的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错误,便会继续延续下去,不做任何更改。
5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1、(3)“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5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3、(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54、(3)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5、答案:(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7、赏析:先生的志向是很好的、可贵的,但先生您的说法却不行。孟子认为不能以利益的计较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而应该以仁义为指导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光有美好的愿望和志向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当的而行得通的说法、计划、条件等。
58、拥有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很少会得到人们的帮助。
59、总之,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任用,不浪费人才。所以有学问、有才能、有技术的人,一定有事做。这样,天下的英才都能够尽其用,那么天下的人,也都高兴替你这个政府服务了。
60、王解: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6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6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3、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可以说,怜悯是一种高贵的同情,更是一种高贵的情感。我们遭遇困难时,内心中坚强无比,常常说不需要怜悯与同情。但是怜悯与同情在某些时候的确能够给心灵以慰藉。同时,身怀怜悯之心是一种大爱,如果时时怀有怜悯之心,就会获得许多朋友,也会使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