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观原因: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
2、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d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秋收起义)。
3、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铜鼓旧址——排埠万寿宫▲
4、铜鼓位于赣西北边陲,虽然地处偏僻的山区,但这里的人革命热情高涨,群众基础扎实。大革命时期,铜鼓于1925年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1926年又相继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工会和农会等群团组织,革命运动蓬勃开展,造就了陈葆元、陈逸群、赖怀恺等一大批杰出的革命骨干。自然的地理优势,良好的革命基础,为浏阳工农义勇队退驻铜鼓休整和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5、 17时19分,队员们在行军11个小时后胜利到达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老街万寿宫,行程110余里。这既是一次对他们体能的考验,更是一次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6、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慎重地将起义策源地选在了江西萍乡安源,这里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我d曾经在此领导组织过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建立了中国共产d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d支部,形成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路矿工人俱乐部,从组织纪律和保密等方面为秋收起义提供强力保障。毛泽东第一时间赶赴安源,紧锣密鼓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于1927年9月初,在安源张家湾召开起义前军事会议,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和下辖三个团,设定了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对整个秋收起义作出了较为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
7、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d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8、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军事>正文>秋收起义的三个“第一”
9、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和准备之后,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胜利地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收编在起义部队中的邱国轩部叛变,向我军袭击,战斗失利,遂向浏阳方向转移。10日,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在接连胜利的形势下,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未及时撤出浏阳,起义军严重失利。毛泽东亲自指挥第三团战斗,相继歼灭反动武装一部。14日,起义军遭到敌人两个团的围攻,被迫撤退。
10、井冈山道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星火燎原,从胜利走向胜利。
11、自此一别,毛泽东永失“骄杨”。毛泽东一家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而这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的领袖中,绝无仅有。毛泽东在风华正茂的时代,便立志发愿,要为全世界受苦人贡献自己的一切。
12、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确定部队建制和名称,计划9月暴动。9日,5000余人的起义部队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进入湖南境内,准备合攻长沙城。
13、第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d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在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d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在组织和部署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求这次暴动要“以农会为中心”,要“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
14、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d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5、为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引导d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16、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d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d人发动反抗国民d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17、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的决定。最后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实施的湘赣两省农民秋收起义,就是共产d人对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后的重大举措。
18、浏阳工农义勇队在铜鼓驻扎期间,周边各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铜鼓县就有160多名青年加入革命队伍。为提高新兵的军事技能和政治素质,部队专门在定江河南岸的武曲宫设立了新兵训练处,负责对新兵和军事素质较差的基层指挥员进行培训。同时,为争取能尽早得到d的指示,部队先后四次派人分途寻找d的上级组织,其中刘建中、周克明赴萍乡安源,见到了从上高与部队分途到达安源的潘心源,潘心源向毛泽东详细报告了修铜一带武装情况、群众基础、地理优势等,为毛泽东指挥秋收起义提供了可靠的军事情报,致使毛泽东果断决定亲临铜鼓直接指挥第三路部队起义。
19、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20、9月15日,三团攻打浏阳白沙、东门两战皆捷之后,由于团长苏先俊骄傲自满,致使部队在东门遭到国民d军队的突袭,加之从修水出发的第四团叛变致使第一团在金坪失利,毛泽东率领第三团从浏阳上坪沿铜浏边界抵达铜鼓排埠。就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从铜鼓出发至起义受挫退驻铜鼓排埠万寿宫休整期间,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因团长王新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麻痹大意,致使全团损兵折将,败失浏阳。毛泽东在排埠利用等候卢德铭、余洒度率第一团前来排埠会合的空隙时间,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重新思考和探索,而这种思考他是早有思想准备的。早在安源军事会议上,讨论到如果起义失利后部队往哪里撤的问题时,毛泽东根据王新亚“要是打不赢,部队就往我老庚袁文才、王佐那里撤,那里高山大岭,是敌人鞭长莫及的地方”,强调:“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当时,王新亚在安源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贺子珍、袁文才、王佐等在永新、宁冈一带共同战斗以及井冈山的各方面情形,对毛泽东决定带兵上井冈山产生了重要影响。
21、实际上,毛泽东早已明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毛泽东看来,空谈误d,空谈误国,空谈会导致革命失败,空谈会造成杀人如草不闻声。从血光、火光、泪光和刀光中站立起来,他因此认识了一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2、他“雪夜夺枪”的故事广为流传。d史专家马海鹰介绍,1928年1月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在遂川县城。离遂川城15公里的卢土豪家有10条枪。当时的团长张子清安排有“小参谋”之称的寻淮洲带领20人去把枪弄过来。寻淮洲认为人去多了容易暴露,危险大,不如他一个人去,目标小。获张子清同意后,寻淮洲冒着大雪,深夜摸进卢的房间,用枪对准卢土豪,低声命令:“别动!我是工农革命军,要借你的10支枪用用。按我说的把枪收拢来送出村去,可保你平安。”卢土豪见寻淮洲是个瘦小的“孩子”,三番五次耍花招,寻淮洲严厉地说:“你再不老实,我就开枪。枪一响,外面埋伏的3个排的战士冲进来,到时候你人枪两空。”卢土豪无可奈何,只得把枪送出村外。天亮时,寻淮洲踏着茫茫白雪,将10条枪交到了团部,战友们都说他“小参谋”成了“大英雄”。
23、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d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d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前往湖南传达会议精神,并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由于国民d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工农,丧失了民心,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因此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d的旗子”,以共产d自己的名义领导人民革命。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d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d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24、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d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5、相比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旗帜鲜明,首先打出的是共产d的旗子。在毛泽东的亲自发动和组织下,一支以共产d的旗帜为引领,由共产d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26、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战争的规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d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27、在起义部队从文家市转战井冈山茨坪前,10月3日清晨,改编后的部队在三湾村枫树坪集中,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并宣布了向井冈山进军的行军纪律:讲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
2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
29、1927年9月10日,毛泽东在铜鼓县城萧家祠主持召开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抵达铜鼓后了解到驻修水、铜鼓的队伍已经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情况,便决定在安源会议军事部署的基础上,正式公开宣布将集结在安源、铜鼓、修水的武装力量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4个团,共5000余人。同时,宣布组建前敌委员会,书记为毛泽东。《西江月·秋收暴动》就是毛泽东于当晚在萧家祠写下的。
30、在宜兴起义的推动与影响下,当年11月9日,在王若飞、严朴等人的领导下,无锡农民起义爆发。接着江阴、崇明等地相继爆发了中国共产d领导的农民起义。
31、毛泽东的人生时间表与历史一致,而与常人不一致。当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他预言革命的危机,当“虚假的革命”失败的时候,毛泽东预言:真正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32、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d。曾任中共长沙近郊区区委书记、农民协会委员长。
33、大革命的失败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将会与帝国主义、土豪劣绅结合起来,背叛革命,屠杀工农和共产d人。
34、9月17日晨,毛泽东在排埠仍不见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前来会合,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为防不测决定按“改道退萍乡再说”的计划行动,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撤离排埠,向浏阳文家市进发。之后,部队到达萍乡莲花,毛泽东本拟在莲花作短暂停留,使部队得到休整,恰好第三团在铜鼓时派往南昌与中共江西省委联络的宋任穷回到部队,并将带来的江西省委一封指示信交给毛泽东。宋任穷带来的信与王新亚在安源会议上所讲宁冈的情况完全吻合,这对毛泽东决策转兵井冈山再次起到重要影响。再后,部队到达永新,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在进行“三湾改编”的同时,毛泽东便开始着手落脚井冈山的准备工作。最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将红旗插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5、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36、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d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37、南昌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33年7月11日,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从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38、正是有了严明的纪律作保障,工农红军才得以胜利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翻开崭新一页,并取得最终胜利,还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这样宝贵的财富。
3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9月,当年34岁的毛泽东根据d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和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的际遇把铜鼓推到革命风暴的中心,使铜鼓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伟大实践过程。
40、湘赣边的修水、铜鼓、平江、浏阳四县彼此相邻,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密切,革命运动的关系紧密相连。修水及铜鼓的农民和安源的工人是革命主力军,这一带农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实践,为行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础。
41、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42、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d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斗争路线。毛泽东在此之后带领队伍攻打大城市长沙,结果受挫,退到文家市。在文家市进行了文家市决策——由于敌强我弱,必须要放弃攻打敌人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3、秋收起义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d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斗争路线。
44、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d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伟大的贡献,就是毛泽东在艰难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和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斗争中所创造的。
45、在中国革命史上,文家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6、第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d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47、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48、27日,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队伍,艰苦转战一个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49、秋收起义实行“三湾改编”,确立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0、《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堪称中国的《共产d宣言》,它的第一节,就叫“组织起来”。
51、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了1500多人的会师部队动员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几经奋战,艰苦跋涉,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不断燃烧壮大。
52、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讲解员邱烨介绍,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湘粤赣省边境去,坚持农村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就此出现,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53、大革命的失败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54、秋收起义部队在第一次拥有自己番号的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军旗,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
55、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向国民d反动派的一个有力反击。革命的烽火,伟人的足迹,为铜鼓铸造了永恒的光荣和不朽的历史丰碑。90多年过去了,铜鼓县委、县政府秉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成功地将以毛泽东脱险处为龙头的红色景点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绿色、丹霞、运动、长寿等特色旅游业,“景区、乡村旅游交织,红色、生态旅游齐飞”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已初具规模。
56、客观原因:一是起义前期被迫改期,没按计划进行;二是起义军寡不敌众。
57、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极大的扩大了我d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d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58、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的深入,中国共产d把工人特别是农民、士兵都组织起来,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大力支持打倒军阀的北伐运动。这就直接危及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危及到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样,帝国主义支持策动国民d新老右派破坏革命,并向共产d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59、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d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斗争路线。毛泽东在此之后带领队伍攻打大城市长沙,结果受挫,退到文家市。在文家市进行了文家市决策——由于敌强我弱,必须要放弃攻打敌人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0、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d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d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