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2、烟肉一般被认为是早餐的头盘,将其肉制品:培根切成薄片,放在锅子里烤或用油煎。烟肉味道极好,常用作为烹调,烟肉被视为肥胖的主要来源,但因为美国推出了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烟肉致肥的观点渐渐改变。
3、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4、中国哲学重世俗问题,重点是解决人-人关系,所以,中国没有本土宗教,因为中国儒家太发达了,或者说,中国先人是早熟儿,发育太早,过于老成,缺乏儿童的天真浪漫,多的是成年人的稳重。西方哲学重宇宙问题,通过宗教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其余时间是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关系,西方人是晚熟群体。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排序人类文明,就是把中国人放在前面,西方人放在后面,呈现出中西方认知早熟与晚熟,从而证明出人类文明迭代历史是从东到西,从而顺便证明出西方文化优越论。
5、人唯有自知,向内审视自己,看到弱点和不足,才能战胜自己。(培根是哪国的思想家)。
6、克制欲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对美好生命的成全。(培根是哪国的思想家)。
7、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
8、在法国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为了避免封建专制势力的迫害,曾先后以100多个笔名发表反封建作品,其中,“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
9、当我们接受痛苦的磨砺,积极付诸行动,人生的山丘终将被翻越。
10、一旦认识到,对存在之紧张的意识,是某些人把自己的异化状态强加于一切人时必须排除的关键经验,对这一紧张的意识的问题就进入了哲学思想的核心。理解古典和基督教哲学,理解意识形态对存在的扭曲,必须以对意识的全面充分的理解为前提。那或许被谓之为“现代意识观”的东西的特色,是以对外部实在之对象的感官知觉为模式建构意识。这一把意识模式局限于外部实在之对象的做法,或多或少是19世纪那些体系建构的隐蔽手法。甚至在黑格尔的核心部分,在《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他是从感官知觉开始,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所有高级的意识结构。这种情况引人注目,因为黑格尔是历史哲学方面最伟大的行家之一;他当然知道,古典哲人的作品中所显示的初始的意识经验与感官知觉无关,而是牵涉对结构的经验(比如说数学的结构),以及对转向存在之神性根基的经验,这种转向的原因是这一根基所发出的吸引力。我毫不怀疑,一个拥有黑格尔的历史知识的人,会为了搭建一个表达他的异化状态的体系,故意忽略对意识的直接经验,并代之以高度抽象的、在历史上非常晚近的对外部实在之对象的感官知觉模式。在黑格尔的书中,我找不到任何一段话说明黑格尔反思过他的智识欺骗的技巧。
11、他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之后,才看清,妻子身边同眠者,是自己的老母亲。
12、一个乡人发了笔横财,听人说去城里可以买到智慧。
13、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14、今天的中美会谈,像极了1949年的北平和谈
15、刚才描写的这个重新发现,并不是现代特有的现象。我们可以在古典希腊时代观察到这个现象,当时修昔底德以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术语来表达的社会病理学的观察,成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得以发现存在秩序的基础。今天的情况亦非常相似,经过了两百年对存在的严重扭曲以后,这个现象开始被认为是病态现象;随着它被认为是病态现象,明智的、良序的存在的问题也就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16、培根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
17、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必须拼尽全力往前跑,虽然不一定能改变世界,至少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18、现在是书籍拥有人的时代,而不是人渴望拥有书籍的时代。就像现在有钱的人被金钱所拥有,当权者被权力所拥有。当人被书拥有的时候,就没有那种非常渴望读书的心情。
19、“一个人要保持勇气,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20、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21、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22、廊下派关于存在之结构的这些基本观察,与前面提到的现代人关于“拒绝觉悟”的观察完全一致。转离的意思是指拒绝把对于神性根基的经验作为人之实在的构成要素来领悟。这种对根本的实在经验的故意转离,被廊下派诊断为心灵的一种疾病。关于存在之扭曲——就是因转离根基从而背离人之真正自我而造成的扭曲——的科学,成了精神病理学的核心,甚至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核心。
23、第三象限(低赔率,低胜率):这里是70%的老百姓打滚的地方,永远赚不到钱,所谓赚到,最后要全部吐出去,甚至倒赔。
24、而面对这个毛病,我想我们需要的是文学阅读的第二种体验,也就是由阅读帮助我们重新想起生活来。对自己的生活有反思,这是人的基本能力。对别人的生活有同感,这是人的可贵品德。对公众的生活有关怀,这更是人的现代素养。
25、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6、当一个人带着偏见去看待事物,他的认知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27、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28、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d小组,阅读民粹d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d。
29、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1930—2019)
30、然而人还有个毛病,就是有时需要忽略生活,但有时忽略生活的能力又有点儿太强了。这一方面在于我们的记性不好,用妈揍孩子的话说叫“撂爪就忘”,对于曾经的困惑、苦闷和创痛,我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另一方面则在于我们的感受能力终归有限,或者说还很容易陷入某种“选择性感受”的蒙蔽中去,于是常常忽略了那些正在发生的困惑、苦闷和创痛,从而真诚地假装岁月永远静好。
31、我之前说过,这个社会,我最瞧不起的群体是一群痴迷于赌博的股民,不务正业,好高骛远,天天做梦,打都打不醒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炒股能发财吗?完全违背常识,所以,我对炒股的人是避而远之的立场,因为这些人惹不得,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不安分工作的人,不安分工作的人是品格有瑕疵的,你不远离,你都会有麻烦。这就是我经常劝善,我说,安心工作吧,闲钱投资吧,远离炒股群体吧。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与准则。为人谋而不忠乎?多少老百姓帮人打工,为人做事不是一心两用,毫无羞耻心。举例说,我说,安心工作,闲钱投资,是叫大家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大家的薪水、收入来自于各自的工作,一个人连工作都不上心,炒股可以发财吗?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想到结局。
32、我是国内非常少见的头脑清醒的人,遇到了,要珍惜啊。我对2亿百姓(就是股民)脑皮层里面懂的东西了如指掌,我知道老百姓赚不到钱的,我才重构了一套体系在实践,我之前说了,我是在做科研,科研效果不错,故我在坚持。把我当成炒股,就低估了我的付出了,问过这个问题没有?——我怎么会炒股?我怎么会跟2亿老百姓一样,每天傻乎乎地沉浸在荒唐的世界里挣扎不出来?我知道老百姓做不好股票的,因为老百姓的认知限制了,工具限制了,怎么能做好股票?你的认知、你的工具,投射出来,到外面,就是你的世界,你是什么样的认知与工具,你看到的参与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世界,它是一个经典认知函数,任何一个人都逃不掉的。知道我花了多少年研究人类的认知函数?花了28年。人类的认知函数的建构是一个全新领域,涉及到神经语言学、数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这是我主攻的世界,国内,都没有几个人搞出理论出来,是一片空白,我的研究成果非常珍贵。
33、问:你觉得胜率思路与赔率思路分别适合怎样的人群?
34、当然在《培根论》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其实在我们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有些甚至永远在不为人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某件事情是个机遇,庆幸自己当时抓住了它或者失去了它。就我们的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才能遇到的。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才能迅速地发现机遇,抓住机遇。
35、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史铁生没有一蹶不振,回到家乡北京后,依然坚持在家具厂做工,靠给家具绘画养活自己。
37、这种情境今天并无不同。为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连续性,人们只需想到索尔仁尼琴(AlexanderSolzhenitsyn)的《癌病房》(CancerWard)关于“市场偶像”那一章(第31章)。为了捍卫他自己的存在中的“理性”之真,索尔仁尼琴不得不借助于培根和他的偶像概念。我乐于提到索尔仁尼琴的案例,因为他对这个问题的意识,以及他在引用培根时所体现出的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能力,毫无疑问是一种典范,这种典范如果得到追随,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大学院校的智识环境。美国的哲学家会发现,自己与主导性的社会科学环境的关系,跟索尔仁尼琴与苏联作家协会的关系非常类似。因此,尽管有诸如大众媒体、大学系所、基金会和商业出版社之类的体制的智识恐怖主义,西方总会有一些飞地,科学在那里得以继续甚至繁荣。
38、不过我想,陷入这种状况乃至倾向的人决非我一个。近来年轻人之所以不怎么读书了,我猜想原因恐怕同样在于把大比例的钱、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我年轻那阵子——这么说好像马上成了老头儿——总体上剩余时间颇多,比较容易产生读书的心情:没办法,看本书吧!当时没有录像带,唱片相对较贵买不了多少,体育活动不像现在这么兴盛,时代气氛也偏重理性,不把某种书籍看到一定数量容易被周围人瞧不起。
39、因为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区分什么是贪婪,什么是放纵,人才能跳出世俗,摆脱执念,实现更高的跨越。
40、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41、最终,我们读书——如同培根、约翰逊和爱默生都同意的——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们把这类扩张当成乐趣来体验,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学价值一向被上至柏拉图下至当前我们校园里的清教徒这类社会道德主义者贬低。确实,阅读的乐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会的。你不能通过读得更广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别人的生活。社会上有一种传统的希望,希望个人想象力的增长也许能刺激人们关心别人,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同样对孤独的阅读乐趣带来的任何扩张能否增进公共利益持谨慎态度。
4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
43、一天凌晨,忙于工作的游某突然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急匆匆地赶往医院。
44、如果让你在注重感官刺激的低俗小说、郭德纲相声和莎士比亚名著中,选择一种来欣赏来获得快乐,你会选择哪一种?
45、回家之后,游某还发朋友圈嘲讽了医生“(我)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46、相对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家来说,很少有人会喜欢培根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培根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
47、刚才描述的独特情境并不是哲学家在历史上头一次面临的命运。在历史上,语言不止一次地遭到滥用和败坏,以至于语言不再能用来表达存在的真理。比如说,弗朗西斯·培根爵士(SirFrancisBacon)撰写《新工具》(NovumOrganum)时所面临的情境就是如此。培根把他那个时代流行的未经分析的话题归于“偶像”(idols)之列:洞穴偶像,市场偶像,虚假的理论思辨偶像。为了抵抗偶像——亦即丧失了与实在之关联的语言符号——的支配,人们必须重新发现实在之经验以及能准确表达实在之经验的语言。
48、不是谁都有心情在咖啡馆里摊开一本“三卡一村”(卡夫卡、卡尔维诺、卡佛和村上春树),更不是谁都有工夫为了一颗“有趣的灵魂”而变着法儿地去做“无用的事”。因而对于文学阅读的提倡与推广,我想我们首先没必要那么“何不食肉糜”。
49、以上是20年尺度,是我研究出来的科学结论。可以改变命运,只在第二象限、第一象限。
50、《培根论说文集》收集了培根长达二十八年的间歇创作,涉及荣誉、财富、爱情、名声、雄心和友谊等人类生活和感情的各个方面,其精辟理智的见解和冷静雄犀的笔调使其成为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也是至今最出色和流传最广的人文作品之一。《培根论说文集》内容广博。其中既有为官者的仕宦之道,又有适用于一般民众的社交技巧;既有对人类情感的独到见解,也有对如何升官发财的分析,同时还有一些篇什论及殖民地、对外贸易等问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从中可以窥见十七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该译本附有大量注释,多为西方历史故事和文学知识,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感觉其语言美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其文化历史内涵。
51、康德也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其中“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乃康德哲学体系的三大基础。
5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53、直到有一天,Freddy恰好和大家说起“优越感和偏见”的话题,他说:
54、“中国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有本书,好像叫《中西方文化比较》,你可以百度一下。
55、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56、①是科学研究程序进⾏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复兴》、《培根随笔》等。培根反对君主制和无限君主制的神授,提出了一系列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一切知识的源泉;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用实验来弥补认识的不足。
57、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以及对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极大。其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
58、庸人沦为情绪的奴隶,让行为受制于情绪,为一时的失控付出巨大代价。
59、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60、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无礼,越是成熟的人,越谦逊内敛。
61、关于学术层面的人类经济学,如果按照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起算,它才246年,在这246年里面,人类经济学发生的一切,我们要梳理清楚,要围绕以上4个环节展开证明,然后自建一套解释世界、实践世界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自洽体系。
62、上大学时,他们班上有两个外教引人注目,一个是美国人Freddy,黑黑的皮肤,瘦瘦高高,永远西装革履,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很“精英范儿”。
63、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现代实验科学的先行者,也是一名经验论者。他的世界观是现世的,也不是寄托于某一种虚伪缥缈的未来。
64、按,《大学》一书据说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写的,不可考,权当一说。朱熹与王阳明的分歧就在大学的版本上,朱熹在格物,王阳明在致知格,我呢?把2个人都一锅端了,我不是致知,也不是格物,而是对“在”的深度冥想与求索,然后再次展开致知格物两端。
65、 复制链接后打开淘宝:₴JKhWcweJqtV✔
66、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著有《理想国》、《法律篇》、《巴门尼德篇》、《会饮篇》、《智者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等。
67、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68、由此可见,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69、两位老师尽管一个随意,一个精致,但这和他们的为人并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成为他们被否定、被讨厌的理由。
70、伏尔泰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与文学家,他主张天赋人权、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幸福与自由的权利。伏尔泰一句名言也是受人追捧:“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说话的权利我誓死捍卫!”
71、这就是哲学家所处的情境,置身于其中,他必须在共同体里找到与他同类的人,就是理解现在和过去的人。尽管意识形态意见占据主导的氛围在所难免,但即使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是会有一大群学者,他们尚未丧失与实在的交往,还是会有一大群思想家,他们试图重新获得这种有丧失之虞的交往。20世纪的一个典型现象是,富于灵性的人们从主导性的智识集团中突围出来,以找回已丧失的实在。已有许多的例子:在英国,是奥威尔(GeorgeOrwell)从他的智识环境里突围;在法国,是加缪从巴黎的智识环境中突围;在德国,是托马斯·曼(ThomasMann)为了从魏玛时代和魏玛共和国的诸意识形态突围所进行的巨人般的努力,其顶峰是约瑟夫故事系列的引言中所体现出的那种伟大的历史哲学。
72、问:想请您就中国哲学,最好是《大学》的理解,和西学的一些哲学思想相同的地方,给些见解。快帮帮我给点建议,下午要和同学们读《大学》。
73、一个人如果不相信科学,选择相信乱七八糟的迷信、毫无相干的事件拟合,这个人是永远成长不了的,赚再多,也会跌回原地。可悲的是中国百姓一直以来就在犯2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是迷信,例如,相信运气,一个是胡扯拟合,例如世界杯拟合A股。“事件拟合”这个词很高级,是我发明的,百度不到的,不信的话,大家去百度一下看看,看这个词有没有,它是我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类实践过程,人类在A与B两组事件中做相关性判断时可能犯的致命错误的高度抽象。人类喜欢事件拟合,通过事件拟合去构造自己荒唐的理由与逻辑,但是,人类的事件拟合往往是笑话来的,例如,世界杯与A股拟合,它是典型的荒唐的事件拟合行为。再如,炒股赚赔与运气好坏,这也是事件拟合行为,它是荒谬的,但是,老百姓却死死相信,很多时候,我经常表示无语的,但是,没办法,老百姓信邪,不信真理。
74、第一象限(高胜率、高赔率):这类是天才世界,很少人存在,能力是先决条件,但是,运气成分也要有。
75、为何边际效用理论是如此重要,因为人类现代经济学之所以诞生,根源是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