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蒋干盗书)。
2、曹操一个北方人,竟有这么大一支水军。周瑜怕夜里黑看不清,第二天又偷偷摸摸去暗窥曹操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一打听,原来曹操水军都督就是蔡瑁、张允。
3、但是,事情要多角度去想。“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仔细想想吧,在敌方司令部的中枢地段,在敌方统帅眼皮子底下,窃取敌方核心机密,然后再全身而退!
4、请蒋干喝酒,然后假装自己喝醉了,邀请蒋干同床而卧。
5、话说回来,如果蒋干真的就此告辞,周瑜会作何反应?我们很难想象。只能说周瑜也深知蒋干对曹操的忠心,所以才有了那番布置安排。
6、周瑜一见面就指出“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而蒋干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应付得体、对答如流——当然他不可能知道周瑜的布置,而是想着怎么游说周瑜。
7、甚至于,游说周瑜这个时间点是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那都无法确定。
8、要看到的是蒋干为了给曹操做事,冒的天大风险,以及其中反映出的忠心——这个人如果放对了地方,真的是可用之才。
9、那么蒋干为什么会输在周瑜身上呢?哎,只因周瑜更聪明。蒋干领任务的时候对曹操说:“只需一同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短短几字,足见蒋干的信心,他是有备而来的。
10、而当时的孙权,却紧遵了哥哥孙策的建议,重用周瑜张昭等老臣,清除了叛乱份子李术等人,从而稳定了当时的孙氏阵营。
11、蒋干此时并没有灰心,毕竟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有很多时间都可以实施劝降大计嘛!吃饭的时候就旁敲侧击的劝降!
12、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建安十四年,曹操密遣蒋干往说周瑜”,那是在赤壁之战一年之后,条件上也说得通,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在扬州置郡县长吏,向地方官指派蒋干过江去和周瑜洽谈完全有可能。而《江表传》的表述就有些问题,因为战前扬州大部分地区是由东吴控制,曹操不大可能亲自“密下扬州”或派人“遣九江蒋干往见瑜”。
13、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蒋干盗书)。
14、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5、解释: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16、盗走的书的内容是:“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於势耳。今已赚北军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大意是:我们投降曹操,图的不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而是被形势所逼。如今我们已经把北军(北方来的,自然是曹军)骗到寨中困了起来,只要方便动手,我们即刻就可以把曹操老贼的人头送到您面前(“麾下”敬辞,称将帅)。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传来喜讯的。您可千万别怀疑我们啊!
17、话说,曹操率军南下,剑指东吴,给东吴大都督周瑜发了一份offer,劝他“弃暗投明”。结果,周瑜看都没看,直接把送offer的快递小哥给砍了,把人头送回给曹操。
18、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19、直肠子的蒋干对蔡、张二人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信不已,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这封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无名火起,杀了蔡张。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杀了对周瑜最可构成威胁的两员大将,只可惜悔之晚矣。
20、《三国演义》的赤壁一战中,有一个精彩的环节就是蒋干盗书。周瑜的睿智,蒋干的愚笨打造了一出经典的群英会。可我们纵观整个三国史书,在赤壁一战的描述中都没能找到蒋干过江盗书的情节,那这一段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此事。
21、“群英会”结束,失落于游说的蒋干,并没有失落对曹操的忠心,没有就此泄气。在既定任务已经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新的机遇,为曹操建功。当发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的机会来到时,立即动手行动。
22、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23、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分析一下曹操在误杀蔡瑁张允之后的措置。
24、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25、想要回去交差,苦于没有机会啊。周瑜送给了蒋干一个“机会”。
26、但其实,曾经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放在曹操面前,曹操没有珍惜,等到他失去的时候,他才后悔莫及。
27、晚宴很快就开始了,可蒋干刚想说话,周瑜就兴冲冲地说:“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并把手中的剑交给太史慈。随即开始痛饮(极有可能是水),留下目瞪口呆的蒋干。
28、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
29、给曹操提供“做空报告”叫蒋干。这事,得从头说起……
30、这个问题,《三国志》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记载,就是刘备在孙权面前搬弄了一点小是非。刘备过江来见孙权,告辞的时候刘备就跟孙权说,“周瑜周公瑾这个人雄才大略,一看就是真正的英雄,恐怕不能久居人下。”大家看看周瑜算计刘备,刘备来个反算周瑜,他使了点离间计。告诉孙权啊,你得防着点姓周的大帅哥,你看他跟你哥哥相仿,你哥哥当初都能拉队伍单干,现在他有这种可能。
31、一个简单的“密下扬州”,就与当年曹操浩浩荡荡南征荆州,以及隔江与东吴对望的态势不同,一个“密”字和一个“下”字就表明了当时曹操当时此行并非公开行事,同时是从北方南下。这一句与赤壁当时的情境不符。
32、因为曹操大军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蔡瑁、张允与其率领的荆州水军乃是曹操渡江的最大倚仗,如今曹操却将他们杀了,还拿什么和周瑜打?
33、见到老同学,周瑜决定大喝一场,喝酒之前还有言在先“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一高兴,周瑜就“喝高”了,呕吐狼籍,鼻息如雷。
34、周瑜真的安排酒宴跟蒋干共饮,酒宴之后确实带着蒋干巡视大营,让他看了武器装备、仓库物资,并且还让他看了自己生活用品。最后周瑜向蒋干表态,就说我这个人肯定是忠于我们主公的,劝降的话你就不要说了,我不会投降的。自始至终,蒋干就是笑而不言,就是他什么话也没说。紧跟着二人分别,蒋干就来见曹操,而且他向曹操报告,说周瑜这个人雄姿英发、忠诚果敢,你放心,他是不会投降的。曹公,您就不要做这种打算了。
35、将计就计:蒋干以故人的名义来看周瑜,周瑜便将计就计,也当他是故人,请他参加群英会,使其无疑心。
36、这时候,站出来一个人。“明公不用愁,我和周郎是老同学,我去说服他投降。”这人就是蒋干,蒋干还夸下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东,必要成功。”曹操也不知怎的,信了他的邪,竟也派他去当说客。
37、能力是把双刃剑,要善用,别伤了别人,也别伤了自己,这一伤就不是轻伤。
38、曹操选择了拒绝认错——“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出于对其自己地位、影响的考量,这个方向也算是“无可厚非”。
39、演义里的蒋干被塑造成一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腐儒形象,而就是这个腐儒两次出使江东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蒋干从此也就遗臭万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讽刺的对象,但历史上的蒋干真的是被冤枉了。
40、“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41、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
42、当时曹操的看上了周瑜的才能,心生招揽之意。于是便请蒋干去见周瑜,希望他能说服周瑜,归顺自己。之所以请蒋干去,乃是因为蒋干江左名士的身份和善辩的才能,并不是蒋干和周瑜同过窗。按照蒋干向周瑜说明的来意是“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可见周瑜当时的名气确实不小,但周瑜也早有耳闻蒋干大名,因此蒋干到达江东时,周瑜是亲自出迎,想必周瑜也有恻隐之心。
43、这还了得,书信、梦话、密报几件事连在一起,都指向了“蔡、张二人结连东吴”是真的。所以,天还没亮,蒋干趁周瑜熟睡,就把假的书信偷走,径回曹营,向曹操汇报。
44、所以,历史上蒋干确实给曹操当过说客,劝降周瑜。但是并没有过所谓的盗书之事,更谈不上坑曹操了。所谓的反间计,纯属杜撰情节,蒋干没有盗书,而蔡瑁、张允也没有被曹操杀掉。
45、史实上蒋干面见周瑜之后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其具体细节,上述两本史籍记录都雷同。周瑜并没有让蒋干有多开口的机会,宴请蒋干,让他参观军资仓库,器仗服饰和珍玩。周瑜又在蒋干面前讲了一番大道理,说自己和孙权亲如骨肉,祸福与共,别说你蒋干来游说,即使苏秦和张仪复生前来也照样没有用,让蒋干趁早打消说降的念头。蒋干只能坐在那里干笑,和周瑜对不上话头。
46、俗话说“三年不登门,是亲也不亲”,说实话,这样的游说基础是相当脆弱的。蒋干信誓旦旦“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确实有力有不逮、勉为其难的嫌疑。
47、周瑜和这两人很熟,因为当年刘表和东吴孙家有仇,刘表手下黄祖还曾射死孙权他爹孙坚,所以周瑜多少和蔡瑁、张允交过手,知道对方的厉害。
48、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4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有时候,越是看似真实且互相印证的情报,越有可能是一个圈套。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蒋干是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殊不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有时候也和蒋干犯同样的错误。
50、虽说动画片是这么演的,书里的蒋干也不见得有多聪明,但我知道蒋干其实并不傻。当然口说无凭,咱们是有证据的。首先,曹操重任委派于蒋干,当然是经过细致考察的,傻子怎能通过多疑奸诈的曹操的考察呢?其次蒋干是周瑜的同学,他们在对话时口口声声叫着同窗契友,关系好生亲密,一个三好学生可能会和一个又呆又傻的人做朋友吗?还有,蒋干送完假信后,曹操就知道杀错人了,可是却没有杀蒋干,甚至在此之后还继续用着他。这足以证明蒋干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人,《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
51、见老同学过江,周瑜喜不自胜,大摆筵宴热情款待。但等开席,周瑜把丑话说在了前面:“子翼想杀我也!此番远涉江湖与我相见,定要与你一醉方休。来来来今日你我只叙同窗之谊,不谈军务!”
52、可是,周瑜这个人耍“滑头”,看着曹操一转身,马上尾随人家,到了曹营门口查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
53、信中的言语与周瑜的“梦话”是如此的一致,并且周瑜的梦话、醉话在蒋干看来是酒后吐真言,于是蒋干更加相信了书信里的内容。
54、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55、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56、蒋干游说周瑜的基本史实就是这样,问题在于蒋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周瑜的,《江表传》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了三种说法。
57、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蒋干见周瑜”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收到四个信息。第一个信息,蒋干不是主动来见周瑜的,也不是自告奋勇。曹操逼迫他来的,他不得已。第二个信息,蒋干没有盗书,周瑜也没有设圈套,两个人见面很坦诚。第三个信息,蒋干从心里边还是挺赞成周瑜的。第四个信息,蔡瑁、张允就没有被曹操杀死。
58、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